唐朝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太璞石 2024-01-23 16:36:22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及宋朝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盛唐后期兴起,唐德宗时期达到鼎盛,唐晚期逐渐衰落。

古文运动最初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提出的,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他认为六朝骈体文风应归入俗下之言,推崇古体散文,追求文体自由,开创古文运动的滥觞。

那么,什么是古文?什么是骈文?

古文,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言文。韩愈所推崇的古文是指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章,特点就是质朴自由,随性自然。

与古文相对的就是骈文。骈文是指以偶句为主、兼具对仗韵律、华丽辞藻的文章。骈文的特点就是声韵优美整齐,辞藻艺术奢华。代表作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其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齐飞”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虽然我们可能不了解什么是骈文,但一定知道骈文的衍生物对联。

为什么要反对骈文,倡导古文呢?

这里,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其一,古文运动是一项改革文体文风的运动。

骈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流行后,文人士子对这种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骈文较为欣赏和推崇,认为这是一种展现自身才华的方法,再加上四字六字相间定句的骈文非常适合在饮宴过程中唱和成歌。试想一下,才子相聚,曲水流觞,击箸而歌,也算是一桩风流韵事。但是随着盛行,骈文走向了只知堆砌华丽辞藻追求形式美的极端,这种词不达意的空洞之物形成了不良的浮艳文风。

可以说,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阻碍,而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正是要纠正文坛的这种积弊已久的不良风气,破除文坛的阻碍。文章最本质的作用就是要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虽说是对生活情感的艺术性加工,但却不是这种左拼右凑的浮夸之物。这就像是一个拥有凤头、虎躯、鹰翅、龙尾的人,虽然看起来雄壮健美,但就是一个堆砌的产物,失去了为人的基本条件。

其二,倡导古文运动与当时的政治形式有密切联系,韩愈、柳宗元等人推动的古文运动本质上是复兴儒学,文以明道。

我们要看看古文运动盛行的背景,古文运动发展鼎盛时是唐德宗李适掌权时期。李适,何许人也?李适是唐代宗李豫之子,肃宗李亨之孙,玄宗李隆基之曾孙。李隆基在位后期,任由地方藩镇割据,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他传下去的这几代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到了李适这一代,虽然老爹平定了安史之乱,但仍然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也是最能威胁到他皇权统治地位就是地方藩镇势力割据一方,不听朝令。

李适即位时,虽然拨乱反正,也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稳定民生的政策,但他太急迫去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反而弄巧成拙,直接逼迫四镇藩镇自立为王,结成同盟,对抗朝廷。自己最丢人的时候,叛军把长安都攻下了,自己只能逃到陕城避难。

通过暴力手段无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后,李适转而希望通过倡导儒家思想中正统论来巩固皇权,维护统治。而韩愈、柳宗元提出的古文运动正中李适下怀,因此李适也是不遗余力的幕后推动者。

最后,古文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这里,我们就要看唐朝古文发展鼎盛时期的两个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

古文运动虽然是一场文体文风的改革,但同时在思想上也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推动古文发展的核心在于文以明道。

文者,古文也。道者,指孔孟之道。大体的意思就是通过传播推动古文的发展,从而引发一股复兴孔孟之道的思想风潮。

但对于复兴孔孟之道上,韩愈和柳宗元有着不同的看法。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要重塑儒家的道统,自己要作为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西汉以后,岐黄老道之术盛行,追求长生的皇帝们忽视了儒家思想对于统治者统治地位的重要性,导致儒家思想式微。韩愈认为作家应注重道德修养和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力量,信奉儒家正统思想中的仁恕诚孝的核心价值、五伦纲常的伦理道德、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具有浓重的封建主义色彩。

韩愈认为作文章要有气势,提出了著名的散文行文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意识就是说,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长短和声音的顿挫就都会合适。因此,韩愈的文章如潮水,气势雄浑,跌宕起伏。

柳宗元则对继承儒家道统不感兴趣,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主张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当然他也不排斥佛道之说,信奉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因此,柳宗元的文章如江水,精悍犀利,绵延不绝。

唐朝的古文运动确实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有广度、有影响的文学革新。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