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大战618,它却翻车?这样的得物你还敢用吗?

柴狗夫斯基 2024-05-21 11:15:18

一年一度的618在5月20日这一天正式启幕,各大平台更是铆足了劲疯狂广告轰炸……

除了各种线下硬广,微博热搜上的商推位,一两小时换一次,感觉快不够用了,电商平台这个618能不能赚不知道,但微博的下一季度财报一定会很好看。

此外,还有被消费者吐槽「毫无人性」APP开屏摇一摇就跳转电商APP的广告模式又死灰复燃,害的小柴只能把手机放在桌上玩。

小柴大有一种感觉,上半年没卖动货的电商平台们,好像把上半年所有的营销费,都一把攒到了618,参演这场烧钱大戏。

也就是在这样焦灼的背景下,这几年持续发力电商业务的潮流潮流生活得物,竟然掉链子翻车了,原因是,得物商家大面积违约单方面私自强制取消,消费者质疑得物平台不作为。

关于强制取消订单的原因是,自己买的东西突然涨价了,或者商家低价引流后商家开始反悔要么迟迟不发货,要么单方面强制退单,这其中,有花一两千买鞋的,花三四千买公仔的,也有花几百买书的,还有花七八千买名表的……

小柴翻完这大量的类似被强制取消订单的案例,第一感觉是,咱们的电商都发展这么多年,平台机制都这么成熟了,竟然还有平台、商家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违法?

也看到了在得物,遇到类似的问题,消费者到底有多卑微……

但是话又说回来,咱生意可不能这么做啊!这么做下去,谁还敢上你这来买东西?尤其得物电商业务可以说夹缝求生,可得珍惜自己的羽毛啊!尤其是在618这样的节点,以及如今的绞肉机般的电商竞争环境中,出错就是给友商送用户的自刀行为。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关于该问题,有两个集体投诉冲上黑猫投诉集体投诉榜,有高达70人发起集体投诉。

在这两个集体投诉中,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表示,在得物下单买了书籍,付了款坐等收货,却万万没想到,货没收到,却收到了平台的提醒,订单没经过买家同意,被卖家单方面退了。但凡平台能解决,谁愿意组团上网投诉不是?

有消费者表示:「大量用户于得物下单图书商品,5月16日得物未与用户沟通单方面取消订单,违反合同法第113条规定」

也有消费者表示:「平台利用低价引流,却又违反承诺强制取消订单,赔偿有限制的平台优惠券敷衍了事」

大家如今网上购物成为习惯了,应该都知道,网购中,卖家单方面取消订单,是需要付违约责任的,如果单方面强制取消订单,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是需要赔偿消费者损失的。要么就是继续执行原本的网络购物合同,即按原约定之条件进行商品交付;要么就是将因「取消订单」行为而衍生的损失予以偿还,其中包括商品涨价后的差额价值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损失。如果存在虚假宣传,还需要付出三倍赔偿。而根据此次事件中,消费者的说法,该商家显然是通过低价引流消费者下单,但下完单后,商家却反悔了。

经常关注小柴文章的柴油应该对这路数比较熟悉了!电商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后,获客成本水涨船高,于是有些平台、商家开始动歪心思。

比如放出低价,或者假装设置错价格,吸引用户下单,完了再单方面强制取消订单,然后疯狂炒作一波流量,等于白嫖了流量,然后再给你赔偿个代金券,要么你用就在该商家下单,要么你就认栽,当没发生过。这个过程,他们似乎没有付出过任何成本,以至于类似的事情,这些年可以说一家学一家,经常上热搜。事情闹大了,平台要么说是设置错价格,要么就是说为了杜绝黄牛薅羊毛!

咱们也不知道,这次事件中,得物商家强制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商家和得物都未作出回应。不过,根据消费者的说法,单方面退货,得物平台显示的是商家没有如期发货。

但不少消费者同时表示,订单被强制取消后,再去查看原商品,涨价了不少。

也有消费者表示,目前得物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赠送5元优惠券,但不少消费者表示无法接受。

消费者在投诉中表示:「得物这个平台确实牛,客服没用,售后没用,专员更是乐色」「得物平台无作为,强制取消,电话无沟通作用,意图冷处理」

还有消费者表示:「得物依旧坚持不履行与个人商家签约的协议,坚持不赔偿,客服表明即便再如何投诉也不会赔偿,已电话录音!必要时将公式!」

目前,黑猫投诉上这两集体投诉,依然有新的「受害者」在加入,但小柴翻了一遍后,似乎并没有有效的处理进展。起初,小柴以为这是平台上,某一图书商家的行为,但万万没想到不止是图书,强制退单的有卖鞋的、卖名表的……而且还不止发生了一次。

比如集体投诉中,有消费者表示:其5月18日在得物花999元下单了一双鞋,下单后就开始涨价到2446元,但对自己的订单,商家一直不发货卡着……

小柴随后跳转至小某书,发现,类似的案例真实数不胜数,其中,有用户发帖称,自己5月15日花七千多块买了一台浪琴手表,平台显示预计5月20日到得物进行鉴定,就在自己等收货的时候,订单竟然被单方面强制关闭了。

平台提示:「由于商家未按约定发货,交易关闭,您可以重新下单购买心仪的物品」,然后大手一挥,送了一张150元的指定物品平台券,好家伙,这不是明摆着导流吗?

让这位消费者不理解的是,明明该订单信息显示约定的发货日期是5月20日,但5月17日交易被强行关闭,那么平台所谓的未按约定发货,不是扯了吗?

看到这里,小柴就不懂了!这么漏洞百出的原因,得物究竟是怎么推送给用户的?或者说,在作为平台方,在处理商家和消费者关系的时候,得物就没有那么公正?

该消费者多次联系平台,平台也只是把指定商品的150元券,升到了200元,消费者不同意,没有其他办法!「我下单当日产品标价在那摆着,明码标价我正常下单付款有什么问题,你后面商品涨价降价又与我何干……」在用户的控诉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位消费者在得物买东西,究竟有多卑微……

还有消费者4月在得物花三千五百多抢购了一个ROBBiART的公仔,抢到并付款后,专员以无货为由强制单方面关闭了订单。

「卖家没货为什么让我下单付款呢?还是代表任何订单得物单方面想取消就取消呢?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这样的平台,以后还怎么安心买东西呢」类似的案例还有,有消费者表示,年初自己在得物花1428.12元(含税)买了双鞋,付款成功显示已发货,并预计10天后,送到得物仓库鉴定,但到了入库时间,订单被单方面强制关闭了,原因是无货。

自己返回原商品看了下,原来这款商品近期涨价了五百多,原本显示无货的商品出现了现货。「平台利用完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清关后炒卖商品再关闭客户原价订单的行为极其恶劣」

类似的案例,在社交媒体上,随便检索关键词,都会跳出大量的投诉与吐槽。只是小柴感慨,类似的行为,已经都条条框框都标明了违法,但得物的商家,究竟是如何做到肆无忌惮的呢?或许正如消费者说说,作为平台的得物,有着不作为之嫌。得物这个平台,自诞生以来,就充满争议,从炒鞋风波,到用户信息泄露风波……得物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尽管如此,在互联网下半场,得物和小红书一样,也是少有的流量尖子生,但流量如何变现,也一直以来是令这两尖子生头疼的问题,这几年,在商业化方面,两家都纷纷将电商作为了发力重点。

查看关于得物的新闻,近一年多以来,也一直在疯狂的招商,吸引商家的入驻。但与此同时,商家作为电商行业核心资源,也被几大巨头分食的差不多了。尤其得物这样的垂直流量,在面对与巨头的竞争时难免显得有压力山大,祭出了百亿流量、0门槛入驻、1v1扶持等新举措,对商家入驻的低门槛,已经尽可能的维护商家资源,或许也是类似「强制退单」恶劣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但话又说回来,淘宝、拼多多崛起的那些年,电商行业满是红利,为了吸引商家资源快速规模化,这两家,都陷入过假货风波,但随着规模化后,严控商家门槛,洗白上岸。但是如今,这条路似乎在如今的存量时代走不通了,毕竟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叠加当所有的早期玩家都开始拼服务、口碑的时候,新晋者再不顾口碑去实现规模化,或许和自杀没啥区别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

编辑|谭松

0 阅读:0

柴狗夫斯基

简介:柴狗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