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九大上,徐海东叫来王震,郑重行军礼:我非常信任你

红史 2024-01-24 15:28:33

1956年,王震将军专程从北京赶到大连。但,当大连当地的领导同志邀请王震视察工作时,王震却毫不犹豫拒绝了。

他只说:“我这次来大连,一不视察军队,二不检查地方工作。”那么,王震来大连,是为了什么?

此行大连,王震只为一个人,那就是徐大哥,徐海东大哥。

王震与徐海东,都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早在战斗岁月中,二人便已经相识。1936年,王震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抵达甘肃,胜利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地区的大会师。去迎接他们的,就是奉命而来的由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

王震与徐海东一见面,便紧紧相拥在一起,随后两位投身革命洪流多年的战将相互交换彼此对革命的看法,一番言谈下来,关系更为亲近。

他们都是苦出身,都有着耿直刚烈的性格,都纵马疆场多年,相似的成长经历与战场经验,让二人的关系迅速拉近。王震比徐海东小8岁,就唤徐海东为“徐大哥”,徐海东则唤他为“王老弟”。

以后的几十年中,二人始终都是以兄弟相称呼,就这样结成了没有血缘、却有情谊的“异性兄弟”。

徐海东在长期的战斗中负伤无数,身体也日渐孱弱。1938年,徐海东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受毛主席之令回延安休养一年多,再次返回战场,在皖东一带艰苦作战。

1940年,徐海东劳累过度,在皖东战场上再次病倒。领袖毛主席亲自关怀他的病情:“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此后,徐海东开始了长期的休养生涯。

自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徐海东辗转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疗养,他告诉战友:“我要安心养病,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党工作......”徐海东迫切地想好起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徐海东(右)

他养病的这许多年里,他的“王老弟”王震辗转多处,历任359旅旅长、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等多个职务,为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建国之初,王震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而徐海东则没有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徐海东正在大连治疗休养。毛主席百忙之中,给正在大连的徐海东送去关怀,在毛主席的信中,他叮嘱道:“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全愈。”

王震与徐海东,虽不在一处,经历也大为不同,但许久没有相见的二人却还是牵挂着彼此。在战场上结下的情谊是足以延续一生,纵然不见,也时常挂念。

1955年,建国后首次授衔,这两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将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震始终记挂着“徐大哥”,1956年,他专程从北京赶到大连,王震拒绝视察工作,他说:“我这次来大连,一不视察军队,二不检查地方工作,我是来看望徐大哥的。”

两人已经阔别近20年,一听说王震要来看望自己,徐海东心情激动,兴奋到一连好几晚都没有睡好觉。

他们久别重逢,王震一见到徐海东,就像当初红军会师的场景一般,他们紧紧相拥,一谈话便是许久,直至深夜,这次见面,他们特意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在大连与徐海东告别时,王震依依不舍。

王震看望徐海东的事传到了刘伯承元帅那里,对于他们的兄弟情谊,刘伯承笑道:“他们都是工人阶级,可以称兄弟嘛!”

也就是在和王震见面的这一年,徐海东回到北京居住,到了和平年代,徐海东的病情慢慢好了起来,他也得以参加更多的工作。在那些动荡的、混乱的、风云波谲的年代,徐海东与王震是互相帮助的、互相鼓舞的。

1969年,都是八大中央委员的徐海东、王震均受邀参加中共九大。

这份邀请,是徐海东期盼了许久的。就在大会召开前夕,徐海东才收到通知。1969年4月1日,是大会的开幕式,徐海东的身体不好,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和军委办事组的一名负责人专程找到他,询问:“你能出席今天的开幕式吗?如果不能去,可以向中央请假。”

徐海东很坚定,淌着热泪回答:“主席提我的名字,身体再不行,就是爬,我也要爬去。”

他整理好形象,拖着病躯,怀抱氧气袋,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关心他的身体,百忙之中特意嘱咐大会的服务人员:“小推车一定要放到徐海东同志的身边。”毛主席更是在会议开始前夕,特意点到了他的名字。不仅如此,大会召开,徐海东还看到了自己的好兄弟王震。

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选举。

到了选举当天,徐海东认真对中央领导成员进行选举,他坐在轮椅上,身体上多有不便。开幕式当天,毛主席当众呼唤他的名字,徐海东在万般激动之下,站了起来,而事实上,以他的身体情况,是走动困难、站起来也困难的。

所以起身去投票这件对旁人来说很容易的事,对徐海东却十分艰难,困难时刻,徐海东第一时间想到求助的,就是王震。

王震就在他的附近,他一招手,王震看到,向他走了过来。徐海东先郑重行军礼,然后开口:“王老弟,我非常信任你,因我病重不能走动,请您代我投票!”

王震向徐大哥深鞠一躬,并表示:“徐大哥,我一定照办。”最终,徐海东的投票,是王震代为执行的。

中共九大上,徐海东与王震都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们为彼此深感欣慰。

但接下来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徐海东在病重之中仍几经磨难,他离开北京,到了郑州,徐海东离开时,王震不舍却也无奈,除了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他不知道该何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徐海东便是在郑州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徐海东身体不好,那时已经远在江西的王震还是想尽办法弄到急救药品,想办法寄给徐海东。

在郑州的日子,徐海东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或许他自己也感到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徐海东特意叮嘱守候在身边的儿子,等他死后,希望儿子不要通知与他战斗过的叔叔伯伯们,但唯独一人是例外。

那便是王震,徐海东告诉儿子:“一定要告诉王震。”

离开的时刻很快到了,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在郑州辞世。这对好兄弟怎么也没想到,在北京的那一别,便已是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见。

徐海东去世后,他的儿子按照他临终前的叮嘱,如实将这一噩耗告诉了王震,王震一度无法接受噩耗,一连几日不见任何人、也不吃饭,在强大的悲痛中才不得已慢慢接受这一事实。

徐海东的追悼会在他离世9年后举行,1979年,王震出现在徐海东的追悼会上,满眼悲痛,他对徐海东将军的家人说:“我永远忘不了大哥......”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3 阅读:247

红史

简介:深耕中国近代历史,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