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普京访华前夕,俄军发动的哈尔科夫战役,堪比二战的重现还是老山轮战的翻版

岩石和沙滩 2024-05-18 20:40:18

岩石和沙滩 作品

撰稿 岩石本人

原创 岩石和沙滩 (yanshishatan )

以下为正文:

“二战中哈尔科夫战役是东线战场上的一系列关键战役,它们不仅展现了苏联军队的坚韧和德军的战术灵活性,而且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在经历了初期的挫败后,逐渐积累了战斗经验,并在后续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为最终战胜纳粹德国奠定了基础。”

01

二战苏联战场的节点

熟悉历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都知道,有这么几个节点是比较明确和关键的。

为了争取备应对西线的战争威胁,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自己争取备战时间,变相的为德国的侵略行动提供了便利。于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接着英法不得不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德国的闪电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一年多的时间内,波兰,奥地利,捷克,相继沦陷,北部的丹麦,挪威,西部的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大片领土被占领,整个欧洲的白菜心几乎都被拿下,所以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对苏联的突袭,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开启了东线战场。

而随着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加上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美国和苏联军队于1945年在德国易北河会师,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被分割。苏联红军开始对柏林发起总攻,最终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而其中重要的节点就是莫斯科保卫战。它打破了希特勒一再吹嘘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成为了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在莫斯科的最终失败,为苏军后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亦即二战的转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苏联的顽强震惊了世界,也鼓舞了全世界的反法西斯联盟,尤其是英法美等国,团结和支援苏联是击败轴心国不二之选,这一转变最终使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也间接提升了苏联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

而在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的同时,苏德双方在乌克兰方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苏军先败后胜,最终笑到了最后,也间接支援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终胜利,这就是本文要说的哈尔科夫战役。

哈尔科夫在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曾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以及在二战前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之一。因此在二战期间,哈尔科夫的控制权对苏德双方都具有战略意义。

02

巴巴罗萨行动和哈尔科夫战役

和莫斯科保卫战同步进行的是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爆发于1941年10月。

1940年12月,希特勒的德军,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意思是红胡子),策划了针对苏联的绝密入侵计划,意图以德军擅长的闪电战的方式,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掩护突然袭击并打垮苏联。

1942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的作战正式打响。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德军最高统帅部集中兵力约220万人,编成3个集团军群和3个独立行动的集团军,准备在三个战略方向上实施进攻。

"北方"集团军,下辖约29个师,最终目的是列宁格勒,先期是要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并消灭此地的苏军,阻止此地的苏军舰队的向东撤退。

"中央"集团军,下辖约51个师,最终目的是首都莫斯科,主动突击布列斯特,分割苏联西部,顺手搞定白俄境内的苏军。

"南方"集团军,下辖约有63个师,进攻苏联粮仓乌克兰,打下基辅,夺取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苏军阵地,然后进攻石油丰富的顿巴斯、高加索方向。

这个计划,猛一看,直指莫斯科的中路大军是主要行动方向,实际上对于当时希特勒的德军来说,南路拿下苏联粮仓的乌克兰,断了苏军的粮草供应,自身又可以就地取材,用高加索的石油补给,支持着自己的钢铁洪流不失为最大的战略目标。即使战略相持,耗也能把苏联耗没了,也能更有利的支撑北路和中路的作战,于是闪电战打了个苏军措手不及。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事发突然,苏军压根就没任何准备,期间几乎就没发生大的战斗,一座工业化的大城市就这么失守了。而这座城市以能生产苏军著名的T-34坦克而出名,失去这里,是苏联无法承受之重,所以负责防守的苏联第三十八集团军,在明知守不住的情况下,化身为运输大队,负责帮忙将这个重工业城市的所有工业设备,转移到大后方去,以期为后续的反击积蓄力量和保存实力

因为对于这场战斗而言,德军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战果。迅速推进到西郊。随着所有工厂的设备被装上火车起运的两天后,德军对座几乎空城南北合围。

1941年10月24日,德军顺利攻占哈尔科夫,第一次战役以苏军的失败而结束。

1942年,熬过了糟糕的冬季严寒以后,德军内心亦如莫斯科冰冷的没有一点生机的温度般,逐步随着气温回升战斗力也得到了恢复,为了不给苏军更多的缓冲时间,也为了一血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利,德军从上到下整装再发,经过精心筹备,一场对于苏联的第二波攻势将将到来。而同样扛过严寒的苏军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士气高涨,准备解放被德军占领的哈尔科夫,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当时的苏联兵分三路,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出击,组成红军最为擅长的钳形攻势,中路预留了集团军配合进行突袭。信心满满的苏军在强大空军支援下,开场打的有声有色,可惜这次德军却是早有准备。表面上的节节败退实际为诱敌深入的口袋阵,再加上快速穿插的装甲洪流加持,完成了对于苏军的反包围。最终这场战役苏联付出了8万阵亡和24万被俘的代价,而德军仅仅伤亡了约2万人,双方战损高达一比十五。

莫斯科保卫战,未能全歼德军,很大一部分军队,在希特勒强烈的整肃下,没有发生大的溃败,只是从首都莫斯科被赶开了,大部的有生力量尚存,而这一切苏联上级指挥部门却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加上前线指挥不了解具体情况的情势下,贸然组织的反击战,导致了一次大败。正常情况下,处于反击战的关键时刻,这种大败不应被大肆宣扬,然而为了争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获取更多的外部援助,苏联主动承认了这次惨败。

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国南路第六集团军把苏联军队打的不成样子,节节败退!退到了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又一次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红军战神”朱可夫的到来,让苏军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

朱可夫接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指挥权以后,避免与德军正面对抗的战法,充分利用苏军比之德军更熟悉当地地形的这一长处,巧妙的化整为零,把各兵种散出去,远近结合打起了巷战,这是朱可夫最为擅长的,和德军贴身战斗,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同时苏联航空兵给入城德军坦克造成重大杀伤,寸土必争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创造了“巴甫洛夫大楼”6人坚守了58天的奇迹。

最终,1943年2月,德军南路第六集团军投降,德军指挥部最终也放弃了对这个部队的营救,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二战历史上首次消灭德军一个集团军,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勇气。

由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接连胜利,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再接再厉扩大战果,苏军开始反攻,尤其是德军的南路,是为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又是熟悉的剧本,这次战役初期,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一切进展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大片失地接连收复,如果保持下去,德军面临彻底被赶出乌克兰的境地。

然而另一个“战神”的到来,让这一切迅速逆转,这就是2月新上任的“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曼施坦因。

不走寻常路的德军指挥官适时发现了苏军的战线太长弱点,利用苏联急于收复乌克兰的冒进短处,布置重军包抄苏军侧翼,打的苏军那叫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得而又失,还被重创了3个集团军,累计损失了52个师。

德军乘胜追击,逼得苏军又一次节节撤退,一直撤到北顿涅茨克河边,和赶来支援的部队汇合才稳住了颓势,否则后果将会是灭顶之灾。

曼施坦因打赢这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使得二战中德国估计获得了1年的缓冲期,而苏军也为此需要多扛一年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们最终撤退到一个叫做库尔斯克的地方休整下来组织防线,接下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库尔斯克会战一触即发。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发生在1943年7月5日到8月23日之间。这场战役中,苏德双方集结了超过四百万大军,是战争史上极其少有的大规模决战。苏军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从而取得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为苏军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损失惨重,从此失去了在东线的战略主动权。

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计划清除德军在哈尔科夫的势力,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打响。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注定了德军即将走向失败。然而苏军又一次犯错,坦克部队追击过快,和后续部队拉开,“战神”曼施坦因岂肯错过这一机会,狠狠的给苏军上了一次堪称完美的教学课。德军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延缓了德军兵败的时间,实际上此时的德军由于后勤跟不上和兵员的过度消耗,最终的财局已经显现。

在奥廖尔、库尔斯克兵败之后,德军只能把防御重点收缩到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一线。因为德军已经没有选择战场主动权的机会,只能疲于防御。而如果这一线再失守的话,获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援助而得到补充苏军,钢铁洪流将如入无人之境,乌克兰广阔的大平原,将没有任何可以阻挡苏军的车轮。

这里是最后的防御工事。不敢掉以轻心,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沿线,90公里的纵深布满德军装甲步兵组成的防御工事。尤其是哈尔科夫的北面,修筑5道防御纵深,以逼停苏军,而试图打起相持战。

德军的意图,苏军不可能不知道,事不过三,所以这次苏军得到大量补充之后,气势如虹,汲取了前三次战役的失败教训,再也没有给德军任何可乘之机,经过20多天的鏖战,成功解放了哈尔科夫。

当然,苏军也是付出了25万伤亡的代价。不过,经此一役,哈尔科夫城也是最后一次易手,在乌克兰的德军由于战败,不得不撤过第聂伯河,从而苏军于1943年秋季解放基辅,并于在1944年1月3日成功地把德军赶回到1939年的波兰边境。

作为T-34坦克的摇篮,哈尔科夫一度能和列宁格勒齐名,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时,这里的坦克的维修和升级工作就开始陆续恢复。到了二战以后,为了重振这座英雄城,哈尔科夫城的工厂和城市设施得到了大力恢复。使得1991年之时,哈尔科夫重新崛起成苏联的第五大城市。

以上就是二战中四次哈尔科夫战役的整个经过,可以说,经过这四次战役,苏军开始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最终1945年德国易北河的美苏会师,将剩余的德军分割完毕,直接导致了后续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四次哈尔科夫作战,决定了苏德战争的成败,这个一点也不为过。

现如今,在经历和平的70载岁月后,哈尔科夫这座英雄城再次卷入了战火,不禁令人唏嘘。战略要地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军基辅的桥头堡,俄军非打不可。而乌克兰想要守住自己的首都,坚守哈尔科夫也成了不得不为之。俄乌冲突从闪电战变成了双方的消耗战,哈尔科夫也是这种消耗的一个缩影。谁背后的力量足够坚挺,谁能撑到最后。

头次攻打哈尔科夫,俄军意图复刻二战德军的闪电战术速战速决。二打哈尔科夫,俄乌冲突中“越打越富”的俄军,底子深厚,看来是要主动发起消耗战了。

进攻哈尔科夫,未必是为了兵临基辅,或许为给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方向减压,毕竟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再建立一个所谓的缓冲区,未尝不可。

03

新哈尔科夫战役的战略目标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2022年2月,俄军曾经一度攻陷哈尔科夫州,并且于3月占领了伊久姆市。可惜好景不长,到了2022年9月,随着乌军在北部发动全面反攻作战,一举又夺取了哈尔科夫州。一直到了今年5月,准备充分的俄军,再一次对哈尔科夫发起进攻。毗邻别尔哥罗德,一度成为乌军对俄本土发动袭击的主要地方,哈尔科夫早就成了俄罗斯的眼中钉。

这一次俄军对于哈尔科夫的进攻,到底是二者的天王山之战还是类似于的当年的老山轮战?

岩石猜测俄军目前有三个战略目标:

第一,做试探性佯攻,探明虚实。毕竟乌克兰又一次放低了征兵条件,证明现有和后续兵源不足,如果没有像样的工事,可以一路拿下,就像二战苏军那样,直接威胁基辅。

第二,就是占领沃尔昌斯克和利普齐,然后以这两个小镇为据点,架起火炮天天炮轰哈尔科夫市,以及附近公路的乌克兰补给线。这样在世界面前显示赢得了战争,同时也切断了乌克兰军队顿巴斯防线的补给线,甚至还可以类似于老山轮战的法子,不仅可以消耗对方,进一步检验俄军的新军改的成果,达到练兵的目的。

第三,可以吸引乌克兰其它方面的援兵,减轻南部的压力。乌军为了国际观瞻,不可能坐视俄军占领哈尔科夫,必然会抽调顿巴斯的疲惫之师驰援哈尔科夫,这就正中了俄罗斯的圈套。不排除趁着这个机会,彻底驱逐顿巴斯地区的乌军

以上三个目标,无论是俄罗斯以逸待劳也好,围点打援也好,轮战练兵也罢,主动权都牢牢掌握在俄军这边,而乌克兰只能疲于应付。新哈尔科夫之战可能是俄乌边界的一道分水岭,如果哈尔科夫的乌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很有可能会让乌克兰人的士气崩溃,导致一场全面的溃逃,到时估计美欧都回天无力了。而且这个时机选择也很有意味。

首先,选择在普京访华之前,掌握战场的主动,为大帝的访问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毕竟乌克兰此刻无法通过哈尔科夫突袭来恶心俄罗斯。

其次,普京这次来访,要谈的事情很多,双方要研究图们江出海口通航的协调问题,共同开发黑瞎子岛的问题,还有一大批的经贸协议要签署,更重要的是要协调终战和谈事宜,在此之前尽可能的打下底盘,造成既成事实,后续才有更多的主动权。

最后,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再继续打下去意义不大,最近布林肯访问基辅也道出了对于俄乌和谈上美国的松口,或许让俄乌冲突迎来转机。

下个月15-16日将于瑞士举行所谓“和平峰会”,这次可是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元首,重点会谈俄乌和巴以问题。同时欧洲议会也将于6月举行选举。到了7月-8月,巴黎奥运会将要开幕,除俄罗斯和叙利亚外,118个国家签署了奥运停战协议。

所以这是一次难得的空隙时间,加大对乌克兰的进攻力度,很明显可以在和谈前获得尽可能多的谈判筹码。

以德法为首的欧洲有很强的和谈意向,毕竟因为美国拱火引发的这场冲突,但是受伤最大的反而是欧洲的经济。冲突期间由于美国的裹挟不得不选边站队,但是打了两年多,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俄乌冲突持续下去,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没钱了,本来目的是为了拖垮俄罗斯,目前来看,最先顶不住的反而是自己。但是他们也绝无法接受俄罗斯取得全面的胜利。

所以目前的问题就很显然了,除了美英和以色列,其它当事方都不希望俄乌战争持续下去的。甚至美国如果不是因为11月要举行大选,目前急需把注意力转到巴以方向去,乌克兰再拖下去,有崩溃的危险,这个拜登任内最大的成果,如果在大选前兵败如山倒,拜登等于是直接把胜利送给了老对手川普,而川普的政见是上任之日,就是结束俄乌冲突之时。

貌似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中俄结而不盟,支而不援,而中美缠而不斗,斗而不破,这于中国来说,主动权在我,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肯定是怎么有利于我们最大的利益我们就将如何去做,毕竟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美俄双方都有求于我们,这才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优势和战略定力。

往期阅读:

1、岩石:我终于明白了为啥说统一大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岩石:无需担心全球S3赛季离我们有多远,不存幻想,我们早已时刻准备着

3、岩石:犹汰法案通过,惊得开国先贤华盛顿们穿越到大明朝:朕的不孝子民咋全到了这里!(万字长文)

4、岩石:哈马斯和法塔赫的世纪大和解,巴以冲突迎来大结局?

本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和分享。

我的全网笔名:岩石和沙滩

如有更多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聊聊

0 阅读:42

岩石和沙滩

简介:通过故事记录那些逝去和即将逝去的风俗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