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来了,快跑

人物图书馆 2024-05-06 15:27:54

太平军自从打下武昌之后,将武昌城掠夺一空,裹挟几十万民众,实力大增,直接把下游几个城市吓傻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太平军江面上旌旗密布,浩浩荡荡绵延几十里,顺流而下,你看了也怕。

这其中就有南京城的老大,名叫陆建瀛,本来咸丰是派他去拦太平军的,但他一见太平军就吓得连夜跑了。船行到一个小地方,士兵都跪下迎接,他大呼:

贼势浩大,大家快跑逃生吧!

士兵听到都非常感动。

就这么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大家一般人对陆建瀛都是嘲笑,我却觉得这人并不太坏,至少比自己躲在背后,鼓动士兵去送死的人强。

陆建瀛其实是个经济学家,主导了清朝后期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所以问题还是出在咸丰身上,他为何要派一个经济学家去带兵打仗呢?

咸丰水平很差吗?

当然也不是,要知道咸丰登基时还不到20岁,想想我们20岁时在干嘛?而他老爹给自己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加一群老家伙,实在无人可用。

咸丰一开始任命林则徐,但林则徐老了,身体也不好,半路病逝。咸丰只得再新派个钦差大臣,他很想知道,问广西到底谁在起义?

结果这个钦差去了之后,给咸丰列了个清单——除了拜上帝教,广西的起义还有十几个。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一共任命了9个钦差大臣,个个都是老弱病号,平均年龄60多岁,甚至最大的79岁,最小的也有54岁了,但这个“年轻人”却是个病秧子,没多久就死了。

不是说这些钦差大臣又老又迂,恰恰相反,他们个个都是人精,基本都是文科类各行业的专家。

他们有经济学家、外交家、法学家等,当然还有文学家和书法家自不必说,基本上古代有功名的个个都是,但就是没打过仗。

唯一一个职业军人,就是60多岁的老将向荣,但他颤颤巍巍,马都骑不上去了。

这也不能怪咸丰用人魄力不够,当时清朝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一般打仗时都派文人去管理武将,这是传统。

另一方面,光派文人还不够,还得派重臣,比如像总督这样级别的才行,否则到地方之后,往往指挥不动。

这里也顺便说下清廷的战时决策机制,皇帝和军机处是老大,钦差大臣老二,各地将军老三,这样一级一级指挥。

皇帝和军机大臣坐镇紫禁城,指挥一切,前线将帅必须按照指挥行动。但当时600里加急通常都得20多天才能送到紫禁城,一来一回得一个多月,军情瞬息万变,这样的结果就是双方净扯皮了。

这些钦差大臣因不懂军事,往往被当地将领瞧不上,因此造成将相不和。

而军队又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大家谁也不想当出头鸟,打仗时都想自保,一旦失利就互相指责,仗打得再好不如奏折写得好,因此大家争着向皇帝告状。

这样武将和钦差大臣之间,武将和武将之间,也一直在扯皮。

情况就这么个情况,咸丰、钦差和各地将领们也都很无奈,好像谁都没错,但又好像谁都错了,这就说明这个决策机制有很大的问题,这就很考验最高决策者的悟性,此时的咸丰还需要总结。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武昌陷落,这2年时间里,清廷的钦差大臣走马观花似得换,结果都不灵。这个过程就不细说了,只重点说说陆建瀛的情况,因为其他地方的情况也都很类似。

南京离广西有3000千里,一开始城内士绅是一点都不担心,想广西距离这么远怎么可能祸及咱这里?

结果没想到短短2年就打到南京城下,其实也不是打到这里,而是被驱赶到此。

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一开始咸丰命两广总督当钦差大臣,按理说广西也是两广总督的职责范围内,但这个总督待在广东以各种推脱不去,说我广东起义也不少,正忙着镇压呢,一路上磨磨蹭蹭。

清廷各大员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太平天国转战各地,最后就来到了湖北省。

结果湖广总督就抱怨说,起义是从广西而来,你们不能像赶麻雀一样,赶到我们这里算完事。

这么说也不夸张,有的钦差大臣扎营都离太平天国90里开外,美其名曰断敌人的回路,但就是没有敢冲到前面拦截的。

这些钦差大臣胆子小也很正常,军营是一个将领最重要的大学,这些办公室文员们一下被扔到战场上,就难免像阿Q握笔那样手脚不听使唤,其实换做是我们,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在武昌失陷后,咸丰很焦虑,一口气任命了3位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向荣。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当年秋天,黄河大决堤,下游两省一片汪洋。

陆建瀛奉命去督修河工,但干工程实在不是他所擅长,河堤刚完工,马上又被洪水冲溃,陆建瀛因此被降职。此时太平天国进入湖南境内,陆建瀛说:我去江西看看防御的怎么样。

咸丰没同意,河工旷日持久,没有功劳,在这紧要关头,你想溜没那么容易。

那时候太平天国还远,陆建瀛从未带过兵,还不知道打仗的凶险,他这么说不过是为了逃避河工而已。

结果几个月后,太平军真的要来了,咸丰命其率兵围堵。陆建瀛头皮发麻,也来不及招募,只好带3000人奔赴上游堵截,结果磨蹭了1个多月,才到达九江。

陆建瀛命部下去上游堵截,结果被太平军杀的大败,尸体顺流而下,把下游清军吓坏了,陆建瀛临阵脱逃。

咸丰不停地追问,你折回后,沿途如何布置?

陆建瀛不管不顾,一闷头往南京跑,他只带十多个随行人员,两艘小船,水流而下,去的时候1个多月,回来只需4天。

向荣因此向咸丰告状说:本来上游的武器火药都挺多,但陆建瀛已经折返,现在也不知道人在哪,音信全无。

到了南京后,陆建瀛三天闭门不出,这三天他到底在家干吗?谁也不知道,一说是他十分迷信,在诵经念佛;另一说是正在紧张地策划身后事,安排着将家眷财产都送往京城。

他本人确实迷信,一天到晚诵经拜佛,并让南京周边寺院僧人进城助守。此时的南京城风声鹤唳,南京周边的防守也形同虚设,有的城外的据点只是搭了一两个布棚子,住几十个兵,还都是鸦片鬼,羸弱如妇女一样。

守卫南京的清兵一共有5000人,但城内只有2000人,要知道南京城周长60里,为了凑够人数,开始招募老百姓参与防守,每天200文钱,其中登城防守的工资翻倍,呐喊还有额外的工钱。

但钱花出去了,效果却不怎么样,招来的都是地痞无赖,财政很快吃紧。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名叫祁宿藻,此人做的是一个管钱,管人事的官,也干过不少好事,名声不错。

城防事务都是他在张罗,但他越来越感到无奈,城虽然大,但人不顶用。有时候一个城的民风很重要,南京富甲四方,200年来没什么战事,人都懒散惯了,不知道打仗的厉害,即使战事迫在眉睫,正经活没人干,仍然在攫取各自的利益。

南京城内谣言四起,有钱人连夜拖家带口溜了。陆建瀛就发布告示说:大家不要跑,你揣着家产跑出城,肯定会被抢劫的,到时候你来报告,我们就不管了。你想想十多年前(鸦片战争)英国人来的时候,那时候跑到乡下的人,不都遭瘟疫死了。

这一招很损,但确实管用,很多平民被忽悠,甚至从附近迁入城内,而他却自己的家眷悄悄送往京城了。

清军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陆建瀛下令将13座城门,全部用土袋堵死,城外雨花台的清军见状,惶恐不安,这明摆着就是把我们的后路堵了。

城外的清军将弹药、辎重全部扔了不要,也全都跑到城里来了。

南京城墙又高又厚,其实只要有个优秀的将领防守,是非常难攻下的。在后期江南大营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即使是猛人曾国荃的湘军也花了2年时间,才终于拿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先锋李开芳到达南京附近,不久水师也来到南京边,战船无数,密密麻麻。

城内文武如临大敌,日夜戒严。有些清军还没见到贼,大小炮整天放,一天耗费火药几千斤,给自己壮胆。城墙上呐变插旗帜,喊声、炮声、战鼓声喧嚣无比。

城墙上石灰、火弹、枪炮、弓箭一应俱全,想象一下,假如我们作为南京城内一个小兵,看到这种战备,可能也会感到南京城牢不可破。

但意外的是,太平军只用了10天,就攻破了南京。

南京城的商人雇佣了一支民兵部队,大概有1000来人,在夜色中,在南京城外的街区跟太平军遭遇,这些民兵没有兵器,只有扁担等农具,双方巷战僵持。

民兵向城上清军告急,希望扔下来一些鸟枪火药,并增几百援兵,但好说歹说陆建瀛就是不许,恐有诈,把祁宿藻气的不轻。

不仅如此,还开炮还击,太平军有经验都趴在地上,没有伤亡,但练勇却都成为肉弹,损失惨重。

祁宿藻气的吐血一升多,被抬了回去。

太平军知道清军害怕,故意运来五百尊罗汉,排列好,插上几十面军旗,点上灯烛,摇旗呐喊,城上清军吓得彻夜开炮,不敢休息。

到了早晨,太平军佯攻,清军一晚上没休息,不得不继续炮击。

祁宿藻带病登城,士兵突然报告说火药都没了,而城下太平军呐喊声震天,气的他又吐血,不省人事,抬回去不久死去。祁宿藻的死还引起了,太平天国的一起间谍案,杨秀清错杀三十四个自己人,后悔莫及,这个事之后写文章再细说。

他一死,清军士气更加低落。

陆建瀛确实对作战不在行,主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命人在城门上用纸糊一个神像,放在炮后,希望破太平军的妖术,被传为笑谈。

即便如此,太平军想正面攻破城墙,还是非常困难的,唯一的方法还是挖地道。

清方特务得到消息,吊回城内报告,他们让人在地上埋一个缸,让瞎子坐在里面听,企图听到太平军挖地道的方向。

但连续两天大雨,什么都听不到,城内也没有做出其他应对措施,对于挖地道这一招的应对还是不够专业。

太平军为了掩盖地道施工,每日在各城门猛烈炮击,城内清军慌忙应付,陆建瀛承诺每斩一个太平军,赏六品顶戴,赏银50两。

重赏之下,的确有小股勇士冒险下城偷袭,但收效甚微。

在城破前两天,太平军射箭入城告知,两天后就会破城,城内人心惶惶。

到了1853年3月19号晚上,太平军的炸药、炮位、浮桥、云梯和突击队都准备好,就等爆破成功。

在天没亮时,大雾笼罩,轰然巨响,城墙被爆破了六七米宽,守城兵丁哄然逃命。

陆建瀛还在睡梦中,急忙乘坐4人小轿,希望躲进满城。满城是朱元璋修的皇城,相当于市中心,由满人居住。

满人将军早看陆建瀛不顺眼了,不准他进来,然后陆建瀛就被杀死了。

到底是谁杀的?

一说是太平军一个小分队杀的,另一说法是满人将军派人杀的。

双方都有证据,陆建瀛的蹊跷之死,给后人留下了谜团。

当时流传关于陆建瀛的说法非常多,比如:

陆建瀛的女婿和女儿被太平军抓走了;城破后,杨秀清让人寻找陆建瀛的下落,并要求士兵不准伤害;甚至还说他同情太平军等,但这些都没有可靠的来源。

在太平军北伐的时候,有南京逃出的人报告说:陆建瀛其实没死,我看到他在贼营,头戴黄冠,身穿黄袍。

咸丰看了说:如果属实,那真的天理不容了。

在曾国藩攻破南京城后,还没忘这事,派人寻找陆建瀛下落,陆的后人带着当事人家丁,在专员的见证下,找到了他的遗骸,曾国藩还亲自前去吊祭,护送遗骸回到原籍。

陆建瀛还是有些政绩的,曾推动淮南盐政改革,清除积弊,就是打仗不太在行。给下属一个他无法胜任的任务,同时又责怪他没干好,这对他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历史容易神化一个人,同时也很容易诋毁一个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6 阅读:2846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9:54

    其实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点赞]

  • 2024-05-08 19:10

    一帮蠢才

  • 2024-05-14 08:28

    能建功立业的人很多都是胆子大,然后运气恰好也眷顾他那么就成事了!同样悲催的还有一个叶名琛,去印度考察纺织工业去了,遂卒

  • 2024-05-08 20:39

    普通人

人物图书馆

简介:还原真实人物,写有真正价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