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微头条对教师标准形象的描画想到的

鸿羲谈历史 2023-06-28 02:00:04

刚看到一则谈“教师的标准形象”头条,此头条谈到教师的标准形象是什么?

张桂梅校长

这个微头条这样写道:

这是人们心目中教师的标准印象,苦逼、认真。待遇不能高,生活不能潇洒,饭碗不能“铁”。

看后,想到网上一些人对老师以偏概全的求全责备和无理抹黑(如果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无论社会中何种行业、职业,也无论何人,都应当零容忍,都应当依法处置,但以偏概全,欺软怕硬,抹黑整个教师群体值得警惕),想到大众对好教师的大致定位:

寒暑假不领工资,不管家庭,无私奉献,家徒四壁,衣衫褴褛,分文没有,一身病痛,带病坚持工作,甚至英年早逝……

将大众对好教师的定位与作者的头条内容联系起来,我们不禁感叹这位作者的头条虽然寥寥数语,但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无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张桂梅老师及其对教育做出的特殊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人们理应敬佩这样的好老师。

但是否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如此,才算是大众心中的好老师呢?这恐怕值得商榷。

其原因何在?姑且不说好老师的标准有很多(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当代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就说站在道德至高点上,以此标准要求老师的一些人实际上不仅自己不做这样的老师,而且也不会让自己孩子做如此标准的老师。

不信看看当年他们填报高考志愿时,当年他们的心态如何(当年老师待遇不如工厂企业,很多人都不选择)?不信看看后来他们给自己孩子填志愿时他们考虑和计较的是什么?

不信看看他们是否会辞职加入张桂梅老师所在的学校去无私奉献?不信他们是否会把自己孩子送到张桂梅老师所在学校去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生活?

“谁都佩服张桂梅,可是又都不愿意去做张桂梅这样的人。”网友的留言揭开了“皇帝的新装”。

由此,大众要求老师像张桂梅,但自己不愿意像张桂梅那样生活。何谓双标?要求老师像张桂梅老师但自己又不愿那样生活的人,这或许就是一种“双标”吧。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在尊师重教基础上重视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让老师较为体面的生活,让老师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不也是一个民族尊师重教的表现吗?不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体现吗?

毕竟当张桂梅老师所在的学校彻底不存在了,说明我们国家也就不存在上不起学的贫困地区的女童了,说明我们国家教育的地区差距也就越来越缩小了。

毕竟当张桂梅老师苦巴巴生活形象不存在了,说明我们国家离真正的科教兴国也就不远了,说明我们国家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也就实现了。

2 阅读:140

鸿羲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