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生源危机能否促进高校优胜劣汰?

职场平头哥 2019-09-18 18:36:44

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逐步迈入买方“市场”,“生源危机”是近几年高考招生的核心共词和热词。 从生源现状看,教育部网站公开资料显示,2017 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 761.49 万人,而 2017 年全国普通高中高三年级为 782.62 万人,生源减少直接导致高校招生困难。即使在当前报考人数还远超录取计划的背景下,有的高校也难以完成招生计划,甚至出现“零投档”现象。高考弃考、出国留学、放弃报到等更为一些招生困难的学校雪上霜。职业教育被边缘化,在目前按批次录取的规则之下,高职高专被放在最后批次录取,很容易被视为最差的学校,各地普遍出现招生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专科学校最为突出。比如,2018 年陕西省高招,在正式投档的高职院校中,参与文史类招生投档的全国529所高职学校中,有184所学校出现“零投档”的情况,总缺额12801;参与理科招生的581所高职院校中,有156 所遭遇“零投档”,总缺额18721人,其中志愿征集缺额人数最多的院校达到 1558人。

2018 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 81.13%,其中内蒙古、浙江、江苏、河北、广西、浙江等省份的高考总录取率已高于 90%。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比如陕西实际录取率为80%左右,但因为每年有大量考生放弃志愿填报,所以最低录取分数线按照考生总数的 97%划定,再加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陕西省实际录取率已经达到 110%左右。 针对生源减少的补偿性措施主要包括两点:其一,吸引国外留学生。我国留学生招生数从 2007 年的 6.65 万人增加值 2017 年的 15.34 万人,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与我国 800万左右的高校招生规模相比,对总量弥补作用较小。其二,降低录取标准。伴随着学生减负的舆论呼吁,可能会逐渐形成考试成绩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即便试题难度没有明显波动,但录取标准已经明显降低,多地在高考 750 分满分情况下,甚至 150 多分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却仍然有招生缺额。我国台湾地区就因生源减少,出现了 8 分上大学,英语单科不足 10 分却能进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多地高职院校逐步开展单独招生或者注册制,其实已经变相砍掉了入学门槛。

可以认为,国内生源持续下降现象并无逆转态势,弥补手段的应用空间不断压缩,部分劣质高校的退出已是难以避免的客观需要。

2 阅读:2

职场平头哥

简介:奋斗在职场 从不低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