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火绳枪

小小白鼠 2024-03-28 13:24:4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僧侣手炮采用手动后拉的齿条,使其与黄铁矿石摩擦产生火星点火,手炮下部的圆环通过螺纹与火石夹连接,可以调节黄铁矿石压紧齿条的力

手拉驱动的钢轮点火器

簧轮枪枪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簧轮枪枪机结构图。图中可见,钢轮轴上的凸起挤压盘盖下部,使盘盖自动打开

设有备用火石夹的簧轮枪枪机

主簧和钢轮全外露式簧轮枪枪机

主簧和钢轮全内置式簧轮枪枪机

簧轮枪溯源

簧轮枪大约在1500年左右被发明,具体在哪个国家或地区被发明尚有争议,有据可考的发源地是德国和意大利地区,其发明者很可能借鉴了著名的僧侣手炮(多由僧侣携带防身而得名)和一些钢轮点火器的结构。

不过,有记载的最早应用案例出现在德国地区。因为不需要明火点火,其比火绳枪的隐蔽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火绳在引燃时会发出味道和火星,容易被对手发现,尤其是在晚上。此外,燃烧的火绳若放置不当,很容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尤其是火药桶。

著名的德国雇佣骑士团“黑色骑兵”每人通常都携带数支这种簧轮枪。虽然马背上再次装填仍不方便(也是每人带数支的原因),但至少不用担心火绳被吹灭而不能点火。1544年,德国骑兵在伦特战斗中使用簧轮枪,运用轮番攻击的战术战胜了在风雨天气中艰难使用火绳枪的法国军队。簧轮枪一时名声大噪,很快成为欧洲各国骑士们的标准装备。在16~17世纪的欧洲战争中,簧轮枪与火绳枪、打火枪一同服役,直到最终都被燧发枪取代。

簧轮枪枪机结构特点及分类

簧轮枪枪机主要由钢轮、主簧、夹持黄铁矿石的夹子(通常称为火石夹,有些簧轮枪枪机上还设有一套备用的火石夹)、固定板(各种零部件都安装在其上面,也称为枪机板)等组成。钢轮上加工有纵向和横向的浅槽,用于提高摩擦力。为了确保引火药池的密封性,引火药池下端与钢轮接触部位设有对应的凸起。钢轮旋转的驱动力由被压缩的主簧通过链条传递到钢轮轴上,进而带动钢轮旋转。

簧轮枪枪机按主簧和钢轮的设置位置,可划分为主簧和钢轮全外露式、主簧和钢轮全内置式、主簧内置钢轮外露式3种。

全外露式主簧和簧轮容易受磕碰,防护性差,但清理火药残渣比较容易,从艺术观赏的角度审视,其机械美感最佳。因为加工装配较容易,多出现在簧轮枪发展探索的早期。

主簧和钢轮全内置式防护性好,但火药残渣容易进入枪机内部且清理困难,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水平要求高,因此多出现在簧轮枪发展成熟的后期。

主簧内置钢轮外露式则集中了两者的优点,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钢轮位置又细分为钢轮嵌入枪机板和钢轮突出枪机板(通常增设有保护框或挡板)两种。

在装填时,簧轮枪需要用专门的钥匙将钢轮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拧动方向由主簧链条与钢轮轴的相对位置决定,与击发时钢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拧动2~3圈,使主簧压缩蓄能。拧到位后,阻铁通过锁定钢轮,保持主簧的被压缩状态。

簧轮枪配用的钥匙大都与枪机分离,除了可以拧紧钢轮外还可以拧紧火石夹;因为战场上容易丢失,后期出现了与枪机一体的钥匙。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还出现了一種特别的簧轮枪枪机,其可通过后拉火石夹的动作联动链条使钢轮旋转,以压缩主簧。其优点是,将压缩主簧和拉火石夹的动作合二为一,减少了发射步骤。不过,因为增加了火石夹和钢轮的离合组件,使枪机变得更复杂了,因此使用并不广泛。

簧轮枪枪机的演进

早期的簧轮枪枪机采用类似火绳枪的手动旋转盘盖,拉动火石夹到位后还需要手动转开盘盖,然后才能扣动扳机。这种簧轮枪除了容易贻误战机,还存在打开盘盖后至射击前的这段时间引火药可能被吹散或淋湿的弊端。

不过,在一些与冷兵器结合制造的簧轮枪枪机上,通常会采用一种独特的自动盘盖。其外形与日本火绳枪的手动旋转盘盖类似,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只是盘盖下边的部分被改成一根较短的横杆。待发时,横杆深入钢轮上开的槽中。击发时,钢轮旋转的过程中会顺势推出横杆,与横杆同轴一体的盘盖上部旋转,从而打开引火药池,然后火石夹在簧力的作用下将黄铁矿石挤入并与钢轮摩擦点火。在这种簧轮枪枪机中,常见的设计是将盘盖设在钢轮的正上方靠近枪管轴线位置。该类自动盘盖结构简单可靠,但需要给钢轮开槽,会影响其强度,只在簧轮枪发展早期使用较多。

后来发明了可自动打开的反“7”字形旋转盘盖,射击时由簧轮轴或簧轮上的凸起挤压旋开。但因为盘盖与引火药池上端都为曲面,为了保证密封性,这种设计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最麻烦的是,因为反“7”字形旋转盘盖在打开时需要做旋转运动,为了对其进行让位,枪机板上端需要做成复杂的圆弧形。

簧轮枪枪机上配用的分离式钥匙

与枪机一体的钥匙

与枪机一体的钥匙

西班牙的两种特别的簧轮枪枪机。其通过后拉火石夹的动作,联动链条使钢轮旋转,以压缩主簧。其中,下图的枪机继承火绳枪枪机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击发时反“7”字形水平移动盘盖的下部被簧轮轴或簧轮上的凸起挤压,旋转打开盘盖,同时还会压缩盘盖簧并被锁定机构锁定。装完引火药粉后,只需按动露在枪机板外的释放按钮,即可释放盘盖,重新遮盖引火药池。弹簧复位机构动作原理类似按钮式弹簧驱动火绳枪的扳机机构。一些早期簧轮枪枪机上的反“7”字形旋转盘盖是通过手动复位的。

之后,枪匠们将反“7”字形旋转盘盖改成“T”字形水平移动盘盖,该件的上端部分通过前后移动实现对引火药池的打开和关闭,并通过一销轴与下端的固定杆相连。固定杆受簧轮轴或簧轮上凸起挤压作用做旋转运动后,通过销轴带动上端的盘盖水平移动。再装填时的复位与反“7”字形盘盖一样,通过弹簧力驱动盘盖。同时期的一些火绳枪枪机也采用与此类似的自动盘盖。

尔后,枪匠们发现“T”字形水平移动盘盖完全可以通过手动复位,因此把驱动簧和释放按钮等零部件取消,使簧轮枪枪机的零部件更少,加工简单。因为对引火药池的密封效果并无影响,这种枪机逐渐成为主流配置,在后来的打火枪枪机上仍广泛使用。

早期的簧轮枪枪机采用与火绳枪类似的手动旋转盘盖

自动盘盖技术的发明使射击变得只剩下瞄准和扣动扳机两个动作(火石夹作为保险通常被推到前方,不过临阵前为了快速反应会提前后拉到位),其快速射击能力非火绳枪可比。同时也因为大大减少了引火药粉的暴露时间,提高了发火的可靠性。

为了尽可能减少零部件,葡萄牙在其簧轮枪枪机上采用了独特的环形引火药池盘盖。该盘盖围绕在钢轮外,可以起到保护钢轮的作用,装填时该盘盖被手动推动,在封闭引火药池时还会压缩弹簧片直至被专用阻铁锁定。扣动扳机击发时,钢轮阻铁在释放钢轮前将盘盖的专用阻铁挑起,以便盘盖在簧力的驱动下提前打开。盘盖的动作过程与上述提到的需要簧力驱动复位的自动盘盖恰恰相反,最大的区别是盘盖的释放改成了由钢轮阻铁控制而非钢轮轴或钢轮上的凸起。该结构的簧轮枪被葡萄牙广泛应用在早期的海外殖民侵略战争中。

早期的簧轮枪采用类似按钮式弹簧驱动火绳枪的阻铁,发射时扳机上端向外挤压阻铁后端,从而带动前端释放钢轮。后来又改成了类似扳机式弹簧驱动火绳枪的“Z”形阻铁。也有一些结合在冷兵器上的簧轮枪枪机采用了“Z”字形阻铁,不过很少见。

手動复位“T”字形水平移动盘盖的簧轮枪枪机,盘盖不再设复位簧和锁定机构,只设有定位簧

葡萄牙簧輪枪枪机上环形盘盖,其可以围绕钢轮轴转动,也兼有保护钢轮的作用

结合在冷兵器上的簧轮枪,其枪机采用“Z”形阻铁(俯视此实物时才能看到“Z”形阻铁)

簧轮枪枪机上的“Z”字形阻铁

簧轮枪枪机上的“Z”字形阻铁

因为簧轮枪枪机的主簧力较大,所以以上3种扳机机构都存在扳机力过大的弊端,对于准确射击的影响较大。后来人们发明了由两件式阻铁构成的设置扳机机构。其原理是:阻铁分为第一、第二阻铁,其中第二阻铁前端与钢轮阻铁制动孔通过斜面啮合,主簧的力量通过钢轮传给第二阻铁,迫使其后端下压到第一阻铁上实现锁定,击发时轻扣扳机挤开第一阻铁,这种平衡就会被轻易打破,主簧力会挤压第二阻铁释放钢轮,因为大大减轻了扳机力,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射击精度。

不过,因为这种设置扳机机构过于灵敏,容易因磕碰等原因导致误触发,因此枪匠们又给该扳机机构设置了一个单独的外置旋转保险杆。保险杆在旋转到位后阻止第一阻铁旋转,即便大力扣动扳机也无法释放第二阻铁和钢轮。该保险杆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钢轮被释放,因为即便火石夹被推到前方已使枪处于保险状态,也会因为磕碰发生钢轮被释放的情况,虽然不会导致走火但会贻误战机。

两件式阻铁构成的设置扳机机构

设有外置保险杆的簧轮枪枪机。保险杆可手动绕其轴旋转,保险杆下端的凸起插入上图中的圆环内,阻挡第一阻铁旋转,从而实现保险

设有插入式保险杆的簧轮枪枪机。保险状态时,保险杆插入第二阻铁的孔中

独特的丹麦簧轮枪枪机,其设有半圆形钢轮

采用类似设置扳机的打火枪枪机上也会采用类似的保险杆。在另外一些簧轮枪枪机中也会采用插入式保险杆,保险状态时保险杆插入第二阻铁的孔中,此时即便扣动扳机带动了第一阻铁,但因为第二阻铁被保险杆限制而不能转动,所以钢轮也无法被释放。若需解除保险,用手拉出保险杆即可。

丹麦簧轮枪枪机内、外部机构示意图。图中可见,其机构就是去掉燧石夹和火镰并增加钢轮和火石夹的意大利打火枪枪机

由簧轮枪枪机改造成的“打火机”

意大利打火枪枪机,采用了不同以往的设置扳机

比较有趣的是,丹麦曾经发明过一种独特的簧轮枪枪机,最大的特点是钢轮不再是圆形而是近似于半圆形。总体来说,其机构就是去掉燧石夹和火镰并增加钢轮和火石夹的意大利打火枪枪机,为了减轻扳机力,采用了不同以往的设置扳机机构。不过因为出现的比较晚并未广泛使用。

0 阅读:15

小小白鼠

简介:阿成浅讲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