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丨急于求成,是触碰不到内心的,插花也一样

感花印心 2020-04-17 18:49:52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之前我们学了中国花道感花印心流派里的身礼法和受礼法,第三课心念礼,给大家讲一讲理论的知识点。

四礼法中的后两课,按我们日常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程中,把它们都归在了中级的课程上,这是两节比较深入的课程,这些不属于技术范畴,却独属于感花印心的核心。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学习礼法要有仪式感,我们才会更尊重传统遗留下来的瑰宝。

感花印心

心念礼归根结底就是插花时的心在哪?

在第一课上的身礼法中,我就说过觉知当下是插花的根本,那么心就一定会在当下。我们首先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枝花是什么时候属于你的,来想一想。你手上拿着一朵盛放的玫瑰,它播种的时候属于你吗?除非你是播种的那个人。它枯萎的时候属于你吗?除非你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大地。当这朵花盛开的时候,你站在它的面前,闻着它的花香,看着它绽放的那个瞬间,它这时候才属于你一个人,它的绽放一定是你所见的。那么这就是最直接的当下,很多人都说,花开花落悟无常,这个无常就存在于你所见的这个当下中。你要去感悟,去觉知。

插花的心一定是在当下的,你去拿剪刀剪花枝,你必须专注在手中的剪刀上,手中的花枝上。看到枯萎的杂枝,你要剪去,如同清洁心中那些烦忧,那些焦虑。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身礼法和受礼法都是对我们的外在做清理,净手见礼,调整气息,当我们有一个很积极的外在,就一定会平静下来。

《生当作人杰》感花印心

这时候,你可以拿起一块花泥,轻轻放入平静的水面,让它慢慢吸水,直至沉淀。这一步,是泡花泥,也是心念礼。

很多人都问,这么简单的泡花泥需要学一节课吗?有时候,我们学习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其内涵意义却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来看,一块花泥,布满了细细密密的孔,放入水中,迅速地将周围的水分吸纳过来,满满当当,然后才能承载花枝的重量,承载花枝的延续。跟我们学习知识是一样的,这样的吸纳是极快的,又是饱满的。

而学泡花泥的时候,有很多学生问:“我看着这块花泥慢慢地吸水,我觉得很烦躁,就不能把它按在水里吗?一下子就能把水吸好了。”

我每次都会让他们试一试,两块一样的花泥,一块任它浮沉,一块帮它沉淀。学生们捞起两块花泥后,得意地说,这两块是一样的。

一样吗?

如果有条件的朋友,你们去动手试一试,只有自己动手试过的,才会印象深刻。将两块表面上都吸满水分,沉甸甸的花泥切开,你就会发现,有一块是无论怎么切,都是水分满满,而另一块切开的中间是干燥的,水分只停留在大部分的区域。

学生们又泼水在这块没有泡好的花泥上,同样也是表面沾了些水,再切开还是如此,将其放入水中也无济于事。

泼水、切开。当这块花泥都布满水分时,却成了一堆支离破碎的花泥碎,只能做填充花器之用。

所以呀,急于求成,是不会到达内心里去的。

这就是泡花泥,这就是心念礼。心就是我们的内在,内在到底有什么?什么样的内在就有什么的生命呈现。

看一块花泥的浮沉,就是在观看你自己的心在尘世间浮沉,是想要内心空虚,还是想要生机饱满,也是在看那只放在水面上的手,是否决定将花泥按下去。

那块没有吸满水的花泥,无论再如何放入水里,它都不再自主吸水了。我们的内心何尝不是如此,当焦虑来临,我们只会不停的喘息、痛苦、责备。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你才惊觉得到了支离破碎的生活和情绪,这就是我们所面对喧嚣的尘世。

如果不把花泥泡好,那么花枝将无法吸收到水分,得不到生命的延续,它们将被这个空心的花泥烧死,直至枯萎。我们不能放任自己被焦虑、被烦忧、被痛苦左右,当你想要改变生活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从这块花泥开始,让我们重新洗涤自己的内心,静静将它放入水面,耐心等待。你会发现,只需要1分钟,花泥就没入水中了,就是这么快,就是这么简单。

愿品者能观其中深意,愿所插的花如诗般瑰丽。

我是胡娉玮,一个花道师,中国花道·感花印心流派传承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芸芸众生之其中一人。

本文文字与图片皆为原创,喜爱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感恩观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