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那么多的“自愿”可言?

心理咨询师陈实 2024-04-26 10:12:39

口袋心理学:我将通过心理学的解释,去理解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看待和应对这些事件。我在厦门,欢迎您的随时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事件详情:4月23日,广东东莞,一小学4年换3款校服的新闻登上热点,家长发视频抱怨都十几套校服了,书没读多少,校服不知道几套了?校方:系误解,以自愿为原则。据了解,东莞市教育局规定,中小学校服采购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合同到期后,学校应依据程序启动新一轮校服采购,不得擅自续签原校服供应企业。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小学负责人回应,发布通知并非是要更换校服,而是按照相关规定,重新走程序招标校服的供应商。石碣镇教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家长投诉,而袁崇焕小学校服采购的流程符合相关要求

校方对此回应是校服的更换始终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存在强制购买的情况。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外界的质疑。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学校的这种集体环境中,所谓的“自愿”原则是否真的能够得以贯彻?

我们知道,学校的环境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影响机制。孩子们在学校中不仅学习知识,还在不断地塑造自己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校服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其更换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外界的认同和归属感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校服的更换可能会引发他们对新身份的适应和旧身份的割舍,从而带来心理上的波动。

而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追求同伴的认可而做出与群体一致的选择。即使校方声称校服的更换是自愿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不想显得与众不同而被迫接受新的校服。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愿”原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此尽管校方一再强调遵守规定,校服的更换是自愿的,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总是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孩子们在学校的集体环境中,往往会受到从众心理、老师影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的选择。

为了真正贯彻“自愿”原则,学校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确保家庭在做出选择时能够真正基于自己的意愿。同时学校也应该在更换校服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避免过于频繁的更换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多少家长敢怒不敢言,真有那么多的“自愿”可言,不要把我们的教育变成生意

对这个事,您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0 阅读:7

心理咨询师陈实

简介:资深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