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帝陈蒨:南朝最冷门的明君,没有他,南陈可能早就崩溃了

梨评历史 2024-05-12 02:10:37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陈霸先病重,作为南陈的开国之君,陈霸先在位只有两年多,这一生南征北战,建立南陈,也算人生圆满了,唯一困扰的他的大概就是继承人问题了。

是的,从南陈建立那天起,皇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不是没有儿子,只是儿子大部分都死于战乱,唯一在世的儿子只有陈昌,但却在侯景之乱中被侯景所俘。

《历代帝王图》里的陈文帝

好不容易被解救出来,却和叔伯兄弟陈顼一起前往荆州,成为梁元帝萧绎的侍从。

作为皇帝近臣,理应前途无量,但萧绎能力堪忧,惹来了宇文泰,萧绎身死,陈昌和陈顼被宇文泰俘虏,送到了长安。

而后陈霸先称帝,一直向北周索要儿子,但任凭他好说歹说,北周就是不放,毕竟敌国唯一的儿子在手,这是天大的筹码。

因而直到陈霸先都快死了,都未能见儿子一面。

儿子不能回来,皇位还要传承,思来想去,陈霸先打算把皇位传给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侄子陈蒨,显然这是一个无奈但必须得选择。

虽说被立为储君,但想要坐上皇位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毕竟陈昌还活着,随时都可能被放回来,其次陈昌的母亲章要儿一直不同意陈蒨登基,就连文武百官也一直犹豫着。

但陈蒨也不是没有筹码,支持他上位的就是老臣侯安都。

侯安都

侯安都和周文育、杜僧明三人是跟随陈霸先起家的老臣,其余两人先后病故,侯安都就成为宗室外第一功臣,他的话份量极高:

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陈蒨)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这番强硬的话,连太后都被镇住了,被迫交出了玉玺。

六月二十九日,陈蒨称帝,这是这个皇位并不好坐。

陈霸先虽然称帝,但南陈能够控制的区域唯有江南一带以及安徽南部,满打满算也就两省之地,政权号令是不出建康千里之外的,南方各个割据势力占山为王。

其中势力最大,最具威胁的就是手握十万大军的萧梁湘州刺史王琳,陈霸先到去世都未能彻底平定。

而除了王琳,陈蒨还要面对东阳的留异、建安的陈宝应、临川的周迪、豫章的熊昙朗等等一干势力,他们占地为王,丝毫不把陈蒨放在眼里,时刻等着机会准备覆灭南陈。

《史图馆》南陈初期疆域,但实际上,南陈控制仅有两个省

这还仅仅是陈蒨面对的割据势力,北边还有两位成熟的政权北周和北齐,两个雄狮虎视眈眈,正准备腾出手蚕食南陈的疆域,比起王琳等人,这两位才会真正要南陈的命。

除此之外,陈蒨还要面对皇位不稳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处置陈昌,毕竟人家陈霸先正儿八经的唯一儿子,继承权优于陈蒨,加上人家母亲还在,虽然人还在北周,但始终让陈蒨如鲠在喉。

当然现在不是考虑陈昌的问题,毕竟现在王琳已经带着大军讨伐自己,不平定王琳,这个皇位别想坐的安稳。

此前王琳得知老对手陈霸先驾崩,打算起事,为了师出有名,打算立个萧梁皇室为帝,这个人就是梁元帝的孙子萧庄。

此前陈霸先奉萧方智为帝的时候,为了缓和与北齐的关系,将萧庄送给北齐当人质,王、陈二人已经闹翻,王琳就写信给高洋,希望高洋把萧庄给他,立他为帝,对抗南陈。

高洋也乐于南朝的内斗,甚至表示愿意一同出兵,就这样王琳和北齐一西一北,打算夹击南陈,其中王琳一度攻打到芜湖附近,打算顺流前往扬州,然后直取建康城。

而北齐则是在大将刘伯球下逼近博望(今马鞍山),双方联军严重威胁了南陈的生存。

然而事情还没完,高州刺史纪机也在宣城反叛以响应王琳,如果不能快速平定,那么观望的其他势力也会立即反叛,南陈彻底崩溃。

这是南陈生死存亡的时刻

毕竟王琳扶持萧梁宗室萧庄,打着萧梁的旗号起兵,名正言顺,在大义上就压过南陈这个“乱臣贼子”。

为此,陈蒨立马派遣太尉侯瑱带领大军镇压王琳,只要王琳这个核心被击败,其他叛乱不攻自破。

就在侯瑱和王琳对峙的时候,北周却趁火打劫,夺取了王琳占据的长沙、武陵等郡,为了防止后方被偷袭,刚刚汇合北齐的王琳立即带领水军和侯瑱决战。

一开始王琳想利用西南风火烧侯瑱,没想到事与愿违,投出的火把反而烧掉了自己的船只,彻底把王琳本钱烧了个精光,北齐将领刘伯球、慕容子会还被俘虏。

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王琳则萧庄投奔了北齐,暂时消停了一段时间,而原本依附于王琳的郢州刺史孙瑒则归附南陈。

这是陈蒨即位后取得的一次扭转局面的大胜利,至此,王琳在长江以南的势力被平定,也让南陈彻底扫清了境内最大的割据势力,不仅增强了南陈的威望,也威慑了其他割据势力。

而后侯瑱再接再厉,和侯安都一起继续西进,击败西梁和北周联军,收复了被占据的湘州,可以说陈蒨登基后的几场大战相当漂亮。

然而陈蒨刚刚解决了外患,没想到内忧接踵而至,这就是陈昌的回来。

得知陈霸先身死,北周立即放了陈昌回来,打的就是搅乱南陈的算盘。

北周立即放了陈昌回来,打的就是搅乱南陈的算盘

大家其实都明白,陈霸先真正地继承人是陈昌,陈蒨之所以可以称帝,就是因为陈昌不在,如今陈昌回来,陈蒨不得乖乖让出皇位?

而对于陈蒨来说,他愿意吗?显然不愿意,但陈昌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自己该如何处置呢?

左思右想之后,他又想起老臣侯安都了,然后在侯安都面前一顿哭诉:“太子就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

侯安都一想,陈蒨是自己力排众议拥立的,如今陈昌回来,如果称帝,自己下场恐怕不会好到哪里去,于是“安慰”道:“自古岂有被取代的天子?臣不敢奉诏。”

然后自告奋勇,前去迎接陈昌。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陈昌在途中溺亡

(侯安都)请自迎昌,昌济汉而薨——《陈书》

至于陈昌的传记,则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济江,于中流船坏,以溺薨。”

但不管怎么说,陈昌最终溺死,这背后侯安都定然做了手脚,而靠着侯安都,南陈挫败了北周的一次阳谋,而陈蒨也得以顺利坐稳皇位。

事后陈蒨投桃报李,加封侯安都为清远郡公、邑四千户。

如今陈蒨登基后面临的两大威胁彻底扫除,皇位暂时得以稳固,陈蒨便将重心放到内政上面。

鉴于侯景之乱后南方残破的民生,陈蒨下令减免境内三分之一的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给予贫民种子,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让江南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又重铸五铢钱,促进南陈经济发展。

天嘉五铢钱

而后命令百官举荐贤良,择优录用,南陈吏治得以清明。

和宋、齐、梁动不动出暴虐之主相比,陈蒨算是一个正常的君主,除了有杀侄子的黑点之外,对宗室和大臣都比较友好,而且为人勤政爱民又勤俭节约,算是百姓口中的明君。

而陈蒨也对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别看北周和北齐都想蚕食南陈,但相对于南陈,他们更想吞并了对方,陈蒨就打算利用他们的世仇关系,为南陈求得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至于选择结盟的对象,自然是北周了。

虽然北周也在南陈初期趁火打劫,但毕竟在南陈上游,而北齐则不一样,直接威胁南陈重要的江淮防线,加上王琳逃亡北齐,势必继续出兵,这样一来,双方定会不死不休。

也因此在击退北周大军后,陈蒨主动交好,而北周也怕北齐和南陈联合对付自己,也乐见其成。

从天嘉四年(563年)开始,双方互聘频繁,也让南陈西南方向暂时出现了稳定的和平状态,更让陈蒨利用这个平和的时间来解决境内的割据势力。

天嘉元年(560年)四月:复合肥;

天嘉二年(561年)一月:收复湖南全境;

天嘉二年(561年)七月:湖北长江以南纳入南陈之境;

天嘉三年(562年)三月:收复浙江全境;

天嘉四年(563年)一月:收复江西全境;

天嘉五年(564年)三月:收复广西全境;

天嘉五年(564年)十一月:收复福建全境;

天嘉六年(565年)七月,平周迪之乱,江南彻底平定;

然而就在南陈国力逐渐增强的时候,陈蒨身体却垮了下来,天嘉六年(565年)之后,陈蒨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让他考虑自己身后之事。

平心而论,陈蒨已经立儿子陈伯宗为太子了,但却给不断给弟弟陈顼重权,也让陈顼日后生起了夺位之心。

不过此时陈蒨并没有发现弟弟的野心,他还指望弟弟好好辅佐儿子呢。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蒨病重,不久驾崩,时年四十五岁。

可以说陈蒨在位不过六年多,却让南陈的控制的疆土大大增加,如果是陈霸先给了陈朝的名字,那么陈蒨给了陈朝有了实际的地位。

陈霸先给了陈朝的名字,那么陈蒨给了陈朝有了实际的地位

只是可惜陈蒨在位时间太短,如果给他足够多的时间,其文治方面可以媲美元嘉之治,甚至可以趁着北周宇文邕和宇文护内斗、北齐高纬乱政的时候,出兵北伐,为南陈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可惜侯景之乱给南边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大了,陈蒨费尽心思也就修修补补,但作为一个君主,陈蒨无疑是合格的。

毕竟刚刚即位就面临北周和北齐同时发难的局面,而南陈内部也叛乱不断,陈蒨靠着出色的能力,先后击败来犯之地,要是没有他,南陈真的可能就提前结束了。

如果这样,陈霸先在历史的地位可能就是桓玄一样,南陈也会成为和桓楚一样的短命政权,而陈蒨可是实打实的为南陈延续了二十多年的寿命。

这么一看,陈蒨的谥号“文”是名副其实的。

0 阅读:468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