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把800元打成800万,储户把钱用光了,如何处理?

和仨聊 2021-09-30 15:19:20

引言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得到用户很大地认可,但在安全方面,消费者普遍还是更加信任银行。

一、移动支付冲击银行业务

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如今移动支付的兴起,使得很多人养成了出门不带现金的习惯。回想起十年前出门总是要带着一个厚厚的钱包,一不小心还会面临丢钱的风险,而如今带着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高度信息化和便捷的网络环境让支付变得更加容易,也因此移动支付在推出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更是高达10个亿,成为全球第一。

但也因为移动支付的兴起大大冲击了银行的主营业务,导致近1000家银行营业点关闭,许多人都认为银行将要淘汰了。其实不然,移动支付固然很便利,但相较于安全性来说,移动支付和银行完全没得比。大部分使用移动支付的人都表示,虽然日常会用手机收付款,但这只是为了方便,一旦有大额现金肯定不会放在手机里,只想去存银行,因为如今的网络诈骗太多了,还是存银行比较安全。

从2021年一季度央行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住户存款的数额比上个季度增加了6.68亿人民币,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人们还是比较习惯把钱放在银行里。但往往就是如此安全的银行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银行也会出意外。有时候柜员会不小心把存款人的名字输错、或者打错单位、再或者就是把存款金额输错,800元被银行员工给打成800万元了,此时作为收到款项的储户如果把这笔意外之财给用光了,那后果就很麻烦了。

二、银行规定“离柜概不负责”不是逃避责任

人类之所以是高等生物有很大一部分因为人类会犯错会反思,不像机器一样只需要输入代码就会按程序运行,丝毫不会出错。所以银行柜员犯这种打错钱的错误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作为收到这笔钱的储户,有人可能会马上通知银行,然后把钱退回去。也有人会想着据为己有,但这种做法就触犯了法律,是违法行为。因为在法律中早有规定,像这种款项是属于不当利益,而得利人没有任何法律根据取得了这笔款项,受损失人也就是银行,是可以要求返还的。

在福建建宁法院就曾经处理过这样一起案例,男子在银行取钱时,柜员不小心多给了一万元,事后银行找到该男子要求返还。但男子却以银行柜台放置的“离柜概不负责”为理由,拒绝返还银行多给的一万元。银行没有办法将该男子起诉至当地法院,最终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判决男子依法返回不当得利一万元,并且给银行支付利息。此判决一出,很多人觉得银行“双标”,以离开柜台就不负责的理由要求储户遵守规定,自己却没有遵守。

作为储户的你如果是这样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银行口中的离柜概不负责,并不是表示账目不对不负责,而是出了银行的大门,对储户所带走款项的安全性不负责。银行在取钱时钱给少了,储户肯定会回头去找银行,而银行是不能够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理由拒绝返还储户存款的。就算是离开柜台之后的储户一直都没有发现钱少了,银行在事后对账的时候也能够对出来,那个时候银行就会主动联系储户返还款项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当然银行多给了储户金钱,储户也一定记得主动去还给银行,不然就犯法了。有细心的人会发现,银行柜台上除了“离柜概不负责”这句话之外,往往还有一句是“现金当面点清”。所以我们都会误会银行的意思就是不点清钱,出了银行的大门,他们是不认账的。其实如今银行的每个柜台都有着特别清晰的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到银行的每一个角落。监控视频的清晰度也特别高,能够看清每一笔款项的细节,只要查监控就能看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是银行的责任绝对不会让储户买单的。

总结:

不管移动支付多么普及,其安全性也永远比不上银行。我国法律对银行有着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完全不会使储户损失任何一分钱,所以人们可以完全放心的把钱存进银行。但是也不要因此就排斥使用移动支付,毕竟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中的一些小额支付收款等,还是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一旦移动支付软件存够一定数额的金钱,马上转移到银行里面就好。

1 阅读:615
评论列表
  • 刀锋 15
    2021-10-01 15:38

  • 2021-10-01 18:02

    那这句话的用处是什么?

  • 2021-10-01 18:44

    银行多给的会说,多的不属于你的应当归还。银行少给的会说:客户应当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怎么看银行都把自己放在弱势群体。[大笑]

  • 2021-10-01 05:23

    银行是弱势群体 谁不知道?还需要你在这里洗白?有病赶紧去治

  • 2021-10-01 13:20

    还钱 坐牢呗

和仨聊

简介:一个专注于个人爱好的自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