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加坡数学教育:中国孩子也能适应的建模法!

橙子育儿日记 2024-01-08 17:00:16

新加坡人口仅数百万,却拥有两所亚洲顶级、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在(OECD)颁布的全球基础教育排名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一,将欧美在内的教育强国统统甩在了身后。

其数学教育方法世界闻名,每年有超高比例的学子进入哈耶普斯麻和牛剑深造,这一切必然与它独特的教育体系分不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到底有什么特点,以及看看哪些是可供我们学习的。

一、新加坡独特的教育体系

独特分流模式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多次反复分流而著称,“分流制”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通过分流考试,根据成绩,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班级,学习难度不同的知识,以此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新加坡从小学就开始细分学生去向。高中阶段更是直接影响职业道路。小学六年后的首次分流和中学时的二次、三次分流,决定了学子的未来。

首次分流:新加坡第一次全国性分流是在小学三年级,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参加一个智商测验。那些成绩好的会被分到“名校”就读天才班(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GEP,这些孩子的课程更难,学的更多,老师更好,资源更好。资源以及智商上的差距会把学生的距离拉得更大。

二次分流:六年级生必须参加小学离校考试 (PSLE),简称小六会考。到了中学,又分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种课程。新加坡初中被分成了四等,每一等级都决定将来孩子是否以及接受怎样的高中教育。因此,升入初中的考试也尤为重要。

三次分流:高中阶段,又被分三类,凭O、N或ITE成绩入学,毕业参加A水准文凭,成绩将决定大学的去向。到了大学,合格中学毕业生凭成绩及兴趣选择初级学院、高级中学及理工学院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工作。

双语策略和精英主义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需要学生掌握英语和中文。这不仅能够提升了其就业竞争力,还为跨国公司的工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双语能力有助于跨文化交流,英语促进国际友谊,中文则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新加坡学子掌握多种语言至关重要,对于开拓国际视野更是必要。

新加坡数学还强调精英主义和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贯贯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选择学校的机会,竞争激烈,关键在于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资优教育计划、小学离校考试以及高中阶段的选拔都致力于最大化地分类学生,快速进行分流,以达到教育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知识与素质齐飞

新加坡教育独辟蹊径,实行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双轨制。与国内应试教育不同,新加坡将素质教育真正融入教学。

央视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

新加坡的教育部还给学生设定了CCA课程,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天当中,半天时间用来学习,半天时间用来开展 CCA,即发展兴趣爱好。

学校还会通过小组作业培养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表达沟通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新加坡的教育成就不仅在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中屡次蝉联第一,更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这个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

很多人家长都知道新加坡的教育很厉害,截止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采用新加坡数学课本进行教学,清华附小的国际班也在用。

二、为什么选新加坡数学?

与中国传统教学相比,新加坡数学深谙“万丈高楼从地起”的道理,注重打好小朋友的数学基础,使其深入了解公式的源头和概念,从而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漏洞。

建模思维是新加坡数学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通过建模,复杂的数学问题得以简化成形象直观的计算方式,帮助孩子更轻松地理解。

具体-图像-抽象(Concrete-Pictorial-Abstract)是一个关键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具体情境出发学习,随后通过图像学习,最终进入抽象概念的学习阶段。

举个例子:老师问,小朋友面前放着10个苹果,老师放着15个苹果,那么老师比小朋友多几个呢?

我们做题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得出公式:15-10=5

面对这道题,在Concrete具体化阶段,老师往往会利用数学教具来培养孩子的数感。例如,在朋友和老师的苹果比较中,孩子将会通过实物学习。

Pictorial形象化阶段则通过图像符号表述问题,老师往往会让学生画出苹果的数量,为进入抽象化做准备。

Abstract抽象化阶段则通过建模将问题抽象为简单的数学图形,这时候才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苹果的数量,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很多小朋友最怕做文字题,因为他们看到大量的文字会感到害怕,要写算式又无从入手。

但如果他们把内容画出来,就会有时间分析问题中有什么资料可以运用,看清每个重点,逐步解难。

最重要是,小朋友要画图首先要清楚明白问题的内容,所以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清晰了解当中的数学概念。

可以看出,新加坡建模思维的核心便是:化繁为简,把具象变换成抽象,这样在数学图形的演示中,一眼就能理解什么叫做二分之一,什么是三分之一,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准确。

三、新加坡数学弥补传统教育的欠缺

相较之下,中国的数学教育存在欠缺,倾向于依赖强行记忆和题海战术。学生通常更注重获取最后的正确答案,而对解题思路和过程较为忽略。

大家回想小时候在幼儿园,在教1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往往是教我们掰手指头。小学开始学2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是二年级开始的乘除法,到后来的四则混合运算则是用的公式、口诀。

如果孩子对抽象的数字还没有形成具象的认知,没有真正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

不少家长也觉得只要把答案做对,死记硬背也是应该的,这就导致了孩子在年级越高的时候,成绩也越来越跟不上,因为从小就欠缺了思维模式。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模式。新加坡数学通过建模思维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类归纳等能力,而这正是中国数学教育所欠缺的重要部分。

除了建模思维,新加坡数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教学体系上秉承难度“螺旋上升”的方式。不同阶段的学习知识点会有交叉,但难度逐渐提升。这种方式使孩子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够从已掌握的内容开始,从而增强信心。

对于同样一个知识点,新加坡数学绝不会反复停留在同一类题目,而是不断变化题型,难度循序渐进,让“刷题”这件事变得非常高效。

有位使用过“新加坡数学”的家长说:如果只是为了考试竞赛,同一类题型不一定需要掌握那么多层次的解法。而“新加坡数学”会不断启发孩子,去思考和尝试新的解法,同时也给孩子传递了很重要的信息:

● 问题的解决方法,永远不止一个;

●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100%精通了某类问题,因为它的难度和复杂度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训练技巧和培养思维的区别。

新加坡数学非常重视孩子计算的过程,虽然有的计算过程看起来比较慢,但是每一步都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孩子们能够受到启发,做到举一反三,拒绝题海战术。

四、中国孩子如何适应新加坡数学

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利用新加坡数学的优势,弥补孩子“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这个在传统教学中的短板呢?

01教材作为家长辅导用书

家长可以先研究一下“模型图”法的内涵,这样当孩子面临困难,特别是解答应用题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02选择一门合适的线上课

Mathplore新加坡数学融合新加坡和美国顶尖小学主流教辅体系,采用CPA建模教学法,对标国际数学竞赛AMC8和袋鼠数学体系,在巩固校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拔高,覆盖课内重难点,兼顾竞赛需求。

教研团队成员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国立大学(NUS)等顶尖院校,专注新加坡数学教育领域研究,拥有5年+教学经验,以专业知识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学习方法。

100%纯正数学英语表达,培养孩子语感、拥有多任务平行处理能力。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英语的听读能力,一举两得。

Mathplore教材与新加坡最广泛运用、最受认可的Targeting Mathematics教材对标,同时内容与国内教材高度匹配,注重引导性和探索性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采用CPA教学法,新加坡权威教学法,重理解、强方法,助力孩子构建系统解题思维,轻松突破难题。

每位学员配置5位专属老师,提供学员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贴心服务,保障教学质量,收获学习成果。优质课程加贴心服务,!

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的学科,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致力追求让数学思维根植于孩子的数学学习,让学习触及数学的本质,让数学课堂变得扎实且灵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