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为欧洲一员,为何总会沦为孤家寡人?至少被集体针对过3次

壮哥话天下 2024-03-05 17:36:40

#优质作者榜#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俄国和很多欧洲国家之间,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首先,从感官上来看,俄国地大物博,坐拥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欧洲其他国家,则小得可怜,出国跟出省没啥区别。排名第二的乌克兰,也只有60多万平方公里,与俄国相差甚远。其次,俄国是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国家,而且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在亚洲。反观欧洲其他国家,本土基本都在欧洲。此外,俄国是欧洲国家中,唯一一个目前人口过亿的国家,拥有1.46亿人口。其他欧洲国家都达不到这个水平,排名第二的德国,只有8000多万,也就我们东部一个省的人口。而且,俄国虽然资源丰富,但却不是发达国家。而欧洲尤其是西欧和中欧,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由此可见,俄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但的确和欧洲其他国家有着太大的区别。但即便如此,也不至于造成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针对俄国的情况吧?历史上有类似的情况吗?

起源:欧洲宪兵时代,沙俄逆时代浪潮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的时候,沙俄和欧洲各国的关系还算不错,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法皇拿破仑。

但是拿破仑战争以后,沙俄以欧洲宪兵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后,逐渐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普遍不满。但是沙俄实力太强,谁也不好说啥,毕竟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去了,也是哭着回来的,谁敢轻易挑战这样的国家呢?

这种情况在1848年欧洲革命后显得尤为明显,毕竟沙俄担心平民的自由思想会波及到沙皇的统治,所以在欧洲各地灭火,引起了欧洲平民的强烈不满。

但是平民的自由思想很明显在19世纪中后期,已经开始成为主流,他们逐步挑战王族和贵族们的权威,在欧洲有了一定话语权。那沙俄这种行为,自然是在违背历史潮流。

换言之,1848年后,欧洲的中产阶级和平民,已经开始可以影响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决策了。而沙俄依旧打算用武力,保住君主和贵族集权的时代。

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沙俄差点没挺住

19世纪中叶,沙俄自认为战无不胜,而彼时的老对手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落了下风,开始走下坡路了。

趁火打劫是他们的常用手段,为了实现称霸黑海的梦想,沙俄开始不断挑战奥斯曼土耳其的底线。

此前利用多次俄土战争,沙俄已经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取了黑海北岸的亚速地区以及克里米亚、黑海东岸的格鲁吉亚,现在他们要的是黑海西岸的巴尔干半岛,乃至黑海南岸的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土耳其忍气吞声,一直不敢和沙俄正面较量,可沙俄咄咄逼人,已经让他们忍无可忍了。再往后退一步,他们可能就不是欧洲国家了,至少欧洲部分的领土,将全部被沙俄占领。

为此,奥斯曼土耳其只能应战,双方在1853年开打。那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喊来了英法和撒丁王国(意大利的前身)助阵,而沙俄这边也认为自己有普鲁士和奥地利可以依靠。

等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沙俄才知道自己成了欧洲公敌。

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狂虐俄军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一世紧急请求普鲁士和奥地利参战。

结果普鲁士表示:俺们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干嘛要参战?再说了前两年普奥战争的时候,你们沙俄可是帮着奥地利的,那你去找奥地利帮忙啊,指望普鲁士干嘛?

的确如此,即便打赢了这一仗,普鲁士的地理位置也没办法分到什么土地。

那奥地利总能参战吧?毕竟他们距离巴尔干半岛不远,而且和沙俄关系还算不错。

奥地利的确参战了,而且出动了8万人马,不过他们加入的是沙俄的敌对方,直接要求沙俄撤出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达维亚公国,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他们不撤,那奥地利就要出手干俄军了!

沙皇尼古拉一世这才回过味来,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了,伴随着战争的持续,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昔日的盟友也成了若隐若现的对手,这仗还怎么打?

绝望之中,尼古拉一世在1855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以说,这是沙俄首次遭遇欧洲各国共同敌对的一个时期,差点把沙俄给折腾崩了。

关键时刻,法国拉了沙俄一把,因为法国担心英国在近东的势力太大,所以不愿沙俄过多被削弱。否则沙俄肯定保不住克里米亚半岛,甚至损失会更大。

此后,沙俄痛定思痛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又从1858年开始,将侵略的脚步伸向了东方,在东方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资源后,才缓了过来。

1917年沙俄崩盘时,苏俄挺住了

1905年的日俄战争,已经把沙俄折腾得够惨了,不过当时沙俄得罪的只是英日同盟,还不足以遭到欧洲各国的共同敌视。

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以后,新的情况又出现了。

当时沙俄和英法美意站在了同一战线,对付德国、奥匈以及奥斯曼土耳其。这回沙俄看似站对了队,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1917年2月,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直接把沙俄给搞崩盘了。沙俄没了,那俄国还继续参战不?不参战不行啊。

第一,俄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没熬到收成的时候就收手,那损失太大了。别的不说,动员1500多万人上战场,这就是其他国家完全比不了的。第二,俄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如果不继续参战,对同盟国妥协的话,那无异于是背叛了队友,到时候肯定会遭到队友的反噬。

因此,即便俄国改朝换代了,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是选择继续参战。不过事情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变化。

这个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垮了。取代他们的苏俄,成为了俄国的新主人。他们立刻宣布退出一战,甚至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这等于是把协约国给卖了。

因为,苏俄对同盟国让出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60亿马克的赔款,以及接近5000万人口。而且这也宣告协约国在东部的防线彻底消失,同盟国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西部与协约国作战了。

你说协约国事后能不找俄国的麻烦吗?

所以说,从1918年3月开始,协约国便从摩尔曼斯克、外高加索、中亚以及海参崴各地进军俄国。一时间,他们再次成为了欧洲各国共同的对手。

那时候的苏俄拥有非常强大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俄国无可比拟的战略纵深,以及协约国半途而废,最终使得苏俄站稳了脚跟。

冷战后期,苏联没挺住

这事儿咱们就太了解了,毕竟距离这个时代也不算太远。伴随着铁幕演说的结束,冷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冷战期间,在老美的带领下,西欧、中欧大部分国家,与苏联带领的东欧国家,形成了两大不可调和的阵营。

看似这是势均力敌的对弈,但实际上苏联也在慢慢遭到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针对。因为苏联手底下的小弟,总是被大哥揍,慢慢对大哥产生了各种不满。

比如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就非常不满大哥的所作所为,但又无能为力。

到了冷战后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苏联的影响在不断下降,光靠武力已经很难维持住帮派大哥的地位了。

1989年开始,东欧局势发生变化,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大量东欧国家,宣布脱离苏老大的管理,彻底倒向了西欧。

这事儿也导致苏联内部的小兄弟们蠢蠢欲动,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在苏联尚未解体的情况下,就自己宣布出来单干了。没多久,在俄国的带领下,剩下11个小兄弟,也在1991年12月21日,跑到阿拉木图签订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出来单干。

其实加盟国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苏联一直都存在。直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才停止存在。可以说,从1989年到1991年,也是俄国遭到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针对的时期,这次以苏联解体告一段落。

再次被集体针对?估计人家都习惯了

回顾成为欧洲宪兵的时候,在过去的200年时间里,俄国时不时就会被集体针对。至于结果,时而能挺住,时而挺不住。

至于现在为何又会被针对,我觉得欧洲宪兵时代的情况是可以参照的,逆时代潮流,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很明显,攻城略地的时代已经过去,分工合作才能拥有未来。正如王公贵族统治的时代终究会被扫入垃圾桶,不可能因为他们暂时拥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一直持续下去。

当然了,他们也有自己的信条:牛羊成群结队,猛兽从来独行。早在4次申请加入北约被拒后,他们就已经放弃了融入欧洲大家庭的想法了。

0 阅读:32

壮哥话天下

简介:一个黑夜中孤独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