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西药的根本性区别,不得不问,西药为何都会导致嗜睡、乏力

钧翔说健康 2024-03-07 22:22:56

有些人相信西医,而不相信中医。

不相信中医,未必对中医有所了解。

而相信西医,其实也未必就对西医有所了解。

有些人或许是因为有过不太好的中医体验,转而相信西医,并对中医丧失信心。

这种情形最常见,这种反应也容易理解,但还是上面那句话,你相信它并不代表你了解它。

不了解,即是无知,无知则容易被愚弄。这很正常,毕竟世界上大多数的矛盾都是来自太多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

至于有些人则是明知西药的危害,却坚持推广宣传西药,则是完全另一个性质的问题了。

在此并不是抨击西医西药,相反,我认为西医西药也是有中医药无法取代的优点和长处的。

在此,只是想提倡,应用西药要利用其特长,但不能无视甚至掩盖其缺点,更不能据其诋毁打击中医药。

中西医之争,首先要了解中药西药的区别。

一、西药的作用为抑制,中药的作用为调整。

据我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这是中药西药最根本的区别。

几乎所有的西药,其作用机理都在抑制身体某一脏腑、神经、细胞、酶的正常功能而发挥作用。

所以,西药都会属于某某抑制剂或阻断剂,比如用于止痛的阿司匹林、布洛芬、赛来昔布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过敏的扑尔敏、西替利嗪属于组胺受体阻断剂;

用于治疗痉挛的颠茄、654-2属于胆碱受体阻断剂;

用于降脂的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用于降压的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用于降糖的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等。

这些抑制剂的功效只在于控制疾病的症状,而不是治疗疾病的病因。

如果在药物作用期内,随着病症的缓解,人体的自我恢复机制得以使肌体康复,疾病则能痊愈,而如果人体自我恢复功能太差,则就只能继续服药。

二、为何所有西药都有嗜睡、乏力的不良反应?

西药通过其抑制作用,使身体内的某些代谢功能得到减缓减弱,从而达到控制某些病症的目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西药只是使一小部分机体功能被抑制,但无疑仍会使整体功能运行减弱放缓,所以服用者就会出现嗜睡、乏力的情况,只是根据药物的不同,这种嗜睡乏力的情况体现的明显程度不同而已。

需要注明的是,嗜睡并不代表着入睡,是指精神不振、犯困等。

或许有人问,有些西药服用后会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比如兴奋剂等,其体现的并不是抑制作用。

其实,这些兴奋剂基本作用在于收缩血管,抑制血管的正常扩张,从而达到供血量和供氧量相对提高的效果。

所以,在兴奋剂药效消失后,多也会产生嗜睡的反应。

三、西药不但治标不治本,而且治标伤本。

西药的不良反应,在服用时不出现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西药的不良反应既是西药对人体的伤害,也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对西药抑制作用的反抗表现。

西药抑制作用的不良影响,在很多时候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如果西药不正确应用或长期应用、大剂量应用,其不良后果则会厚积而勃发。

比如,有些西药会有兴奋或强壮的效果,但如果长期应用,人体则会出现早衰的现象。正如有些运动员,在运动黄金时期如同超人一般,而退役后,虽然只是三四十岁,但却变得老态龙钟。

篮球巨星 邓肯

兴奋剂的这种表现是西药抑制作用的典型代表,其他西药虽然体现的不明显,但多多少少都会有类似作用。

西药的说明书虽然看似非常缜密科学,但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如癌症、中风、白血病等,虽然确实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但也有一个突然爆发的切入点。

不良的饮食、作息、情绪,以及多种外部刺激,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突然失衡,从而出现这个切入点。但也有理由相信,西药的抑制作用,也是这个切入点出现的重要原因。

所以,西药不但治标不治本,可能还会伤本。

四、中西医结合仍是良法。

在对症应用的情况下,中药是没有不良反应的,而西药的不良反应还会正常发生。

有人认为西药说明书详尽明确,便认为西医药科学,而中药说明书简单,便认为中药不科学,这种观点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

虽然有些中医人士对中西医结合嗤之以鼻,但一者好中医实在难得,二者西医药亦有明确缺点,所以中西医结合仍是非常好的途径,只不过中医要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才可。

即便中医药存在着若干不足,但中医的缺点却不能成为西医优秀的证明。

1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06-04 22:40

    这不是害人吗,千万别信阴阳五行跳大神熬草药,有病去正规医院,被信迷信

钧翔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