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纪实

历史剪影 2024-05-17 16:24:22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两国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中、美、英、苏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德、日、意法西斯统一战线。蒋介石被任命为盟军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陆空军总司令,美国的史迪威中将任参谋长。中国军队与盟军开始共同对日本军队作战。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拍摄于一九四五年二月,于缅甸。

1942年2月,日军从泰国侵入缅甸,英国感到其驻缅军兵力不足,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援助驻缅英军和与英军共同防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于2月下旬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未到任,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后改任罗卓英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仍任副司令长官),率第5、第6、第22等3个军,由滇西进入缅甸作战。3月8日,日军攻陷缅甸首府仰光。接着,日军以4个师团及特种部队一部,分3路向缅北推进。进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首先协同驻缅英军,在同古、曼德勒、毛奇、普罗美等地,与日军进行正面作战。3月20日,日军以一个多师团的兵力对同古实施陆空联合进攻。中国远征军第5军进行顽强抵抗。

缅甸中美两国司机在车上插国旗。拍摄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于缅甸密支那.。

戴安澜率第200师深入下缅,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与4倍于己,并且配备了空军和特种兵的日军,苦战数日,歼敌5000人,取得了战役的局部胜利。激烈的战斗进行到3月26日,由于日军增援部队一个师团的到达,对中国远征军施放毒气,切断了远征军的后方联络和供给,远征军被迫于3月29日主动撤出同古。同古保卫战虽然以中国远征军的撤退而结束,但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东南亚的侵略气焰。日军承认同古之战是其自南洋作战以来第一次受挫。

缅甸北远征军打死的日军

缅甸北远征军打死的日军

日军攻占同古后,于4月初以两个师团各一部进犯毛奇等地。中国远征军第6军以两个师的兵力进行英勇抵抗,边战边退。本来远征军第5军计划于4月11日在平满纳与日军进行会战。由于英军的一再撤退,远征军总部与东路部队失去联络和指挥失误,致使战机丧失。4月16日,撤退至仁安羌以北的英军第1师和装甲旅及辎重车百余辆被日军包围,情势危急。中国远征军派孙立人率新38师前往救援,经过2天激战,击溃日军主力,打死日军1200多人,救出英军7000多人。仁安羌解围战后,日军加紧向北推进。中国远征军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曾予日军以一定杀伤。但是由于轻视了对腊戍的门户棠吉和梅苗的防守,致使棠吉于4月26日失陷,4月29日腊戍亦告陷落。5月1日,英军弃守曼德勒,中国远征军原拟在曼德勒与日军会战的计划落空。日军占领腊戍、曼德勒后继续北犯,于5月上旬连陷八莫、密支那,进抵滇缅公路之要点惠通桥,与怒江东岸之中国军队对峙。

修筑滇缅公路的中国劳工

缅甸盟军与中国驾驶员在亲切交谈

5月10日,日军又攻占中国滇西的腾冲等地。在此情况下,驻缅英军全部撤到印度,中国远征军一部也奉命撤往印度,大部退回国境。向国境撤退的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围堵,又要穿越渺无人烟的热带雨林,再加上给养缺乏,传染病蔓延,伤亡极其惨重。曾在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和同古保卫战中屡立战功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1942年5月18日率部通过缅北郎科地区细摩公路时遭日军伏击,所部一个团被敌包围。他亲自指挥该团突围,胸腹连中两弹,仍强忍伤痛镇静指挥,终使全师取得郎科突围战斗的胜利,而他却因伤势过重,无药医治,于5月26日牺牲于缅北的茅邦村。第96师副师长胡文宾、第288团团长凌则民、第599团团长柳树人及团副刘杰等也均在撤退中牺牲。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后,蒋介石下令撤销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军军部,由史迪威、郑洞国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

缅甸丛林里的中国远征军机枪手

1942年下半年,经过中途岛海战和珊瑚海海战,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其侵入缅甸的军队亦未能展开大的作战行动。为了打通中印公路,打击侵缅日军,1943年3月,蒋介石命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下辖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及第5军共5个军,进行缅北反攻作战,司令长官初为陈诚,后改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实际上由蒋介石直接指挥。中印公路从印度东部的列多,经野人山区、胡康河谷,至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八莫,与滇缅公路相接。沿线均为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纵横交错的山谷河流。雨季泥泞难行,蚂蟥遍地,筑路、行军、作战都非常艰难。打通中印公路,打击缅北日军的战斗,是由中英驻印军、远征军和盟军分头协同进行的。

廖耀湘和史迪威

缅甸滇缅公路车队在刚设立的一处简陋的加油站加油

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与盟军从列多至胡康河谷开始打通中印公路的战斗。由中国驻印军部队攻击前进,中美各两个工程兵团修筑公路。驻印军在胡康河谷与日军进行苦战,因断炊曾以芭蕉、树藤充饥。经过8个月的拼搏,至1944年初击退日军的顽强抵抗,将公路修至新平洋,并实现了通车。1944年3月,驻印军与盟军继续进行打通中印公路的战斗,先后占领太洛、沙杜渣等地,于月底进入缅北的孟拱河谷。4月初,驻印军在盟军飞机的支援下,向孟拱河谷之守敌发起攻击。经过2个月的战斗,于6月25日攻占孟拱。攻占孟拱后,驻印军与美军编组了3支混合突击队,向缅北中心城市密支那发起攻势。在优势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混合突击队经过3个多月的连续战斗,于8月3日占领密支那。占领密支那后,驻印军与盟军于10月分路向八莫等地推进,于11月15日攻占八莫。1945年1月攻占南坎。1月27日,驻印军攻占芒友。

缅甸盟军士兵与中国远征军士兵正在指路牌下交谈

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与盟军从印度进入缅北后,中国远征军为了策应打通中印公路,消灭缅北日军,发起了缅北反攻作战。5月中旬,远征军第11集团、第20集团军分路渡过怒江。6月,远征军乘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日军难以抽调兵力增援滇西之机,发起攻占腾冲、龙陵的战斗。第20集团军于6月底进抵腾冲附近,7月初开始攻击腾冲城垣,由于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部队伤亡甚大,直到9月14日才攻占腾冲,全歼守敌。第11集团军于6月10日一度攻克龙陵,旋因日军增援反扑,得而复失,8月向龙陵发起第二次攻击,至11月3日终将该地占领。腾冲、龙陵克复后,远征军向芒友攻击前进。1945年1月22日,远征军与驻印军在芒友附近取得联系。1月27日,两军在芒友正式会师。至此,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与盟军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战斗,以牺牲数万人的代价,打通了中印公路。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从印度装载着大批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运入中国内地,支援抗战。中印公路打通后,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继续对缅北日军作战,先后攻占了腊戍、孟因等要地。1945年3月30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乔梅与英军会师,缅北反攻作战宣告结束。

在缅甸北部丛林中运输物资的中国骡马队

1942年2月至6月和1943年4月至1945年7月,中国两次派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第一次入缅作战,因出国仓促,指挥失误,英军撤退,日军计划周密,推进迅速,以失利告终。但在同古保卫战中,官兵英勇搏杀,予敌以严重打击。在仁安羌解围战中,歼灭日军1200多人,救出英军7000多人,使中国军队第一次扬威于异国。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与盟军协同,战胜了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歼灭日军两个师团的大部和另两个师团的一部,打通了中印公路,并牵制了整个日本在缅甸的侵略军,为收复缅北及支援盟军在整个缅甸战场的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缅甸滇缅公路车队护航的美国重机枪手正在清理重机枪

中国远征军在两次入缅作战中,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展现了中国抗日军队敢打敢拼、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赢得了国际声誉。入缅作战功勋卓著的指挥官,不仅受到了国民政府和国内各界人民的赞颂和褒扬,而且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尊敬与嘉奖。在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4倍于己的日军苦战,歼敌5000人的事迹,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战役刚结束,美国官方就赞誉戴安澜为“有才能、有魄力,并有相当大胆量”的高级指挥官。1942年5月,戴安澜在缅北牺牲后,美国国会于同年7月20日授权总统颁赠他军团功勋勋章,以资表彰。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颁授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在仁安羌解围战中指挥新38师救出英军7000多人的孙立人,荣获了“英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的丰功勋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光荣!

0 阅读:4

历史剪影

简介:在黑白两色绘出的美景中与历史来一场浪漫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