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功勋教练陆元盛:无奈下课与蔡振华有关,他的亲情婚姻都有泪

熊娃娃育儿说 2024-01-31 15:56:46

在国乒的辉煌历程中,有一个名字不容忽视,那就是功勋教练陆元盛。他曾是无数乒乓球运动员心中的指路明灯,为国乒队默默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陆元盛的生涯并非只有球场上的荣耀和挫败,他的亲情与婚姻背后,同样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泪水与牺牲。

他与妻子之间,是怎样一段深情厚意,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考验?与岳父母的关系中,又有着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而他早逝的母亲,又给他留下了哪些永恒的遗憾和思念?

从“小陆子”到国乒秘密武器的乒乓传奇

1954年的上海,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谁也想不到,这个名叫陆元盛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乒乓球界的风云人物。他的童年在巨鹿路小学度过,那里有着一张中国乒协赠送的乒乓球台,而这张球台,成为了陆元盛乒乓之路的起点。

为了能进校队,在那张珍贵的球台上打球,陆元盛在菜场的水泥案上、弄堂里的旧门板上,不知疲倦地练习着。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小学二年级时,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校队的一员。

陆元盛的右手横握球板,削球技术独步天下。在1971年的上海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他凭借这一绝技,战胜了直板选手姚长源,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此后,他的乒乓之路越走越宽。

进入上海队后,陆元盛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身材瘦小,但机灵可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陆子”。虽然因为身材原因在国青队一度被边缘化,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动起了脑筋,换了一面半长胶的球拍。这一改变让他的球技更上一层楼,也让他得以留在国青队。

为了能在队里站稳脚跟,陆元盛苦练技艺,练就了一手反胶、长胶倒板发球、接发球、削球的绝活。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1973年的全国青年乒乓球邀请赛中,他战胜了所有对手,获得了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资格。

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陆元盛以主力队员的身份参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表现引起了国乒队总教练徐寅生的注意。为了帮助国乒队在接下来的世乒赛中打翻身仗,徐寅生将陆元盛、王家麟、李鹏充实到国乒队中作为秘密武器使用。

从边缘小城到世界冠军舞台,陆元盛的乒乓逆袭

在印度加尔各达的体育馆内,气氛紧张得几乎可以听见每个人的心跳声。这是1975年的第3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队与前南斯拉夫队正展开激烈的对决。当比赛进入关键阶段,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到了球台前,他就是陆元盛。

回想起一年前的瑞典之行,陆元盛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时的新鲜感。当时的他,在瑞典的比赛中初生牛犊不怕虎,连续击败了名将本格森和约翰逊,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一块珍贵的乒乓球拍。但回国后,他却被雪藏,一度失去了比赛的机会。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就在世乒赛前一个月,陆元盛意外地顶替了男单冠军郄恩庭,进入了团体赛的名单。这个决定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决赛当天,陆元盛作为1号主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尽管开场输掉了第一场比赛,但他没有崩溃。相反,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技术,连续为中国队赢得关键分数。

当最后一场比赛结束,中国队以5比2战胜前南斯拉夫队时,整个体育馆沸腾了。陆元盛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知道,这一刻的荣耀是他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

赛场上的斗士,情场上的温柔人

1977年,当第34届世乒赛在英国伯明翰激战正酣时,他与搭档黄亮并肩作战,挑战强大的匈牙利组合约尼尔和克兰帕尔。那是一场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对决。

前四局,双方你来我往,战成平手。进入决胜局,对手一度以20比11遥遥领先,但陆元盛和黄亮没有放弃,他们一分一分地追,最终完成了惊天逆转,创造了乒乓球史上的奇迹。

尽管在男双决赛中,他们因为教练的“让球”指令而屈居亚军,但陆元盛的拼搏精神和不屈斗志已经深深烙印在球迷心中。

赛场上的陆元盛是斗士,但情场上的他,却是个温柔人。1980年,26岁的陆元盛通过好友介绍,认识了慈熙明。慈熙明并非乒乓球迷,她的世界与陆元盛的截然不同。她比陆元盛小两岁,高中毕业后在上海崇明农场插队。

她的家庭背景与陆元盛截然不同——父母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母亲更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佼佼者。慈熙明继承了母亲的才学,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

尽管两人背景迥异,但爱情的花朵还是在他们之间悄然绽放。陆元盛被慈熙明的学识所吸引,而慈熙明则被陆元盛的真诚和热情所打动。由于陆元盛常年在国乒队训练比赛,两人聚少离多,但距离并没有冲淡他们的感情。

相反,他们通过书信往来,感情愈发深厚。陆元盛曾笑言,他最期待的就是收到慈熙明的来信,她的字如其人,美丽而又有内涵。

1987年,两人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爱情长跑,在上海喜结连理。婚后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幸福和温馨。慈熙明是个贤妻良母,她不仅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去看望陆元盛的母亲,让陆元盛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乒乓球事业中。

1989年,他们的女儿陆雍慈出生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陆元盛和慈熙明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陆元盛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慈熙明的母亲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外孙女的重任,让陆元盛和慈熙明能够安心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陆元盛开始担任上海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球员们,其中就包括后来声名鹊起的削球手丁松。

丁松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性格也比较内向。陆元盛不仅没有放弃他,反而给予了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陆元盛的悉心指导下,丁松不仅球技大增,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乒坛背后的温情英雄

1991年,国乒男队的主帅蔡振华点将,将陆元盛招至麾下协助。但当时陆元盛的母亲因病瘫痪,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国家的召唤,一边是母亲的需要,他该如何选择?这时,岳母站了出来,用她的慈爱为陆元盛解除了后顾之忧:“你放心去北京,家里有我们呢。”这一句话,让陆元盛瞬间泪流满面。

进入国乒队后,陆元盛不仅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将丁松这位后来的世界冠军带入了国家队。但在国乒队的高压环境下,陆元盛与家人聚少离多。

而他的妻子慈熙明,则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女儿和瘫痪的婆婆。岳父母更是替他们夫妻分担了许多家务和孩子的教育责任。

时间来到1995年,陆元盛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国乒女队的主教练。面对张燮林留下的辉煌成绩,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深入挖掘老队员的潜力,同时大力培养新人。在他的带领下,王楠、李菊、杨影等新一代球员逐渐崭露头角。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国乒女队在他的带领下包揽了女单、女双的金牌。随后的几年里,他又带领队伍连续获得世乒赛的女团、女单、女双等多项冠军。当乔红、刘伟等主力退役后,他果断提拔了王楠、李菊等年轻球员,为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牌教练的风云岁月

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国乒女队再次包揽女单、女双冠军时,整个乒乓球界都为之震动。人们纷纷议论,这支队伍在陆元盛的带领下,已经强大到无法阻挡。而陆元盛,也在这荣誉的巅峰之上,展望着更远的未来。

他本打算再带一个奥运周期,待到北京奥运会后再华丽转身,将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那时的他,刚刚步入知天命的年纪,但心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旺盛。他相信自己,相信这支队伍,有能力继续书写辉煌。

然而,风云突变。2005年起,关于陆元盛下课的消息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一时间,乒乓球的江湖里风起云涌。

有人说,这是“倒陆风”的开始。起因是乒坛名宿蔡振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国乒女队存在的问题。

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陆元盛的心头。但陆元盛是谁?他是金牌教练,是带领队伍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坚持。

他相信自己不会下课,因为他带队的成绩就摆在那里。那些金牌、那些荣誉、那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日子,都是他执教生涯的最好证明。他相信,无论风雨如何变幻,事实总会站在他这一边。

国乒巅峰背后的泪水与坚守

2005年,他带领国乒女队在世界舞台上摘得女单、女双的桂冠,为国人带来了无尽的骄傲。然而,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那时,国内炒作的“下课”风波如同乌云笼罩在陆元盛的头顶。面对媒体的追问,蔡振华坚定地说:“女队教练班子的调整是必然的,教练也要有末位淘汰的勇气。”这话像是一块石头,激起了千层浪花。而陆元盛,选择了沉默。

同年岁末,国家乒乓球队的竞聘大会上,人们期待着陆元盛的身影,但他却选择了缺席。不久后,他卸下了国乒女队主教练的重担,转任乒羽中心主任助理,后来更是升至副主任。

他的生涯看似风光无限,但背后的艰辛却鲜有人知。为了国乒女队的崛起,他与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妻子一人肩上。

那时的他,收入并不高,长途电话费如同天文数字。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常常在深夜里乘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只为打那便宜的公用IP电话,听听家人的声音。

直到2001年,他的妻子慈熙明才得以从上海华东设计院调至北京,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但在此之前,陆元盛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失去。

2000年,他带领队伍在香港征战奥运会预选赛。就在比赛激战正酣之际,他接到了家里的噩耗——母亲因病离世。

为了不影响他的比赛情绪,家人选择了隐瞒。直到比赛结束,他才得知这个残酷的事实。那一刻,他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

他匆匆赶回上海,却只能在医院的太平间见到母亲最后一面。那一刻,他的心如刀绞。他将那份未尽的孝心转而献给了父亲和岳父母。他对岳父母的孝顺和感恩,让岳父母经常叮嘱女儿不要打扰他,有什么事就跟他们说。

岳父更是承担了起带外孙女学钢琴的重任,一直学到了七级。岳父母还带外孙女学声乐美声、画画,为他分担了家庭的重担。

从乒坛名帅到家庭主夫的“满分”人生

2006年,那时的陆元盛还是乒坛上的一位名帅,风光无限。然而,家庭的重担也悄然而至。女儿陆雍慈即将迎来高考,这可是人生的一大关卡。

为了支持女儿,80高龄的岳父母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亲自辅导、照顾孩子。二老根据外孙女的实际情况,建议她选择数学专业,为未来的道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陆雍慈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那年高考,她以数学满分150分中的147分高分考入了南开大学数学系,成为了家族的骄傲。这一切,都离不开陆元盛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付出。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5年。61岁的陆元盛正式告别了乒坛,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以前,他总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

现在,他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他在家里系上围裙,为妻子烹饪美味佳肴;他陪着妻子回到上海探亲,感受家乡的温暖。

在岳父母生病住院的那段时间里,陆元盛更是日夜守候在病床前,尽心尽力地照顾二老。他的孝心感动了所有人,直到岳父母安详离世。

如今,陆元盛的女儿已经35岁了,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并且已经结婚生子。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稳定,这无疑是陆元盛最为欣慰的事情。每当提起女儿,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4年1月,陆元盛迈入了70岁的门槛。然而,岁月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他的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没有发福的迹象。

晚年的他与妻子在北京定居,过着幸福平静的退休生活。他们携手漫步在公园里,享受着夕阳的余晖;他们在家中相濡以沫,共度每一个温馨的时光。

从乒坛名帅到家庭主夫,陆元盛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转折和变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用爱和责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满分”人生。

0 阅读:1

熊娃娃育儿说

简介:咱给娱圈梳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