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花神,杏花焕春

鸿HUNG 2024-03-21 12:05:33

春和景明杏花开,又是一季漫山灿烂,说起杏花,你会想到什么呢,是落花疏雨中的相遇,还是暖春迟来的万亩杏林?

有人说,如果想记住这个春天,就往杏树山林上走,感受春风轻拂耳廓,杏花纷扬如雪,一眼便足以沉沦。

杏花是春天的报员,每年公历的三月上旬,便是它的盛放期,但要是在北方偏冷的地区,得等到四月柳枝抽出新条后,才得以见到繁茂的枝头杏花。

杏福花开

杏花温柔婀娜,虽然花期十分短暂,每朵杏花仅有七天的时间,但却浪漫而富有生机,有着“娇容三变”的说法。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杏花诗》庾信

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有“红琼”之称,意为红色的美玉;花期将近时,纯白如雪,花瓣似纱般轻薄。

虽说美景各有不同,但只有这绚烂的“第二变”,才是真正的白里透红,淡淡一抹羞的天工造化。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芗林五十咏·文杏坞》杨万里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杏花》吴融

杏,同音“幸”,有着幸福和幸运的美好寓意,它粉的轻柔,白的透亮,在传统文化中,也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和爱情。

二月花神

百花之中有十二花神,杏花便是二月花神。

值得一说的是,花神当值的月份称为月令,并不以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立春、惊蛰、清明等十二个节气为每月之始。

惊蛰节气便是花神之二月的开始,一声春雷,万物苏醒,百花的生日“花朝节”也定在这个月令,多记载为二月十二,人们在那一天春游赏花,前往百花庙会祈福,万人云集。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咏花朝》蔡云

花神多为民间传说,盛行于唐宋,或许是为了纪念,又或许是因为那些神秘的信仰,十二花神从最初的自然花,逐渐加入人类的痕迹,有了男女花神之分。

倾国倾城的杨玉环便是杏花女神,据说,当初马嵬坡赐死时,正值杏花盛放,风卷花落之际,遍地温婉又显得极为凄凉,后来唐太宗寻问道士,想找回贵妃魂魄,道士说,贵妃已成杏花神,飞往仙山了……

杏花男花神有两个传说。一为燧人氏,他发明了钻木取火,使用的木材便是杏木,故而有了杏花神之称。

另一位杏花神是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他行医施德,从不收取报酬,只要病愈之人在附近种下杏树即可,仅仅几年,这里杏树已蔚然成林。

董奉被尊称为了杏花神,后世人逐渐开始用“杏林”来代表医界,医学世家们也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杏坛”上的“及第花”

说巧不巧,杏花就是如此百搭,在“杏林”一词出现之前,早早就有了“杏坛”之说。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的,《庄子》中有语,“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由此,杏坛成了师者的代称,也成了经典儒学的象征性符号。事实上,关于“杏坛”,后世还有一大争论点。

杏坛| 存在与否?

虽说有《庄子》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世学者还是在研究中指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说无杏坛,晋人司马彪在文中注释,杏坛只是指“泽中高处”;清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庄子》中多采用寓言的叙述方式,善用比喻,其“杏坛”不一定是真的杏坛。

一说有杏坛,如今的曲阜孔庙确有杏坛,杏树环植,花开争芳,且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修筑祖庙时建立的。

孔子后裔六十代还作有一首《题杏坛》:“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杏花总是与学者们结缘,前有春秋的“杏坛”,后有唐朝的“及第花”。

大唐的科举之风盛行,正月考试,二月便是科举放榜的日子,此时杏花繁盛,满城好时节,杏花便又因此得了“及第花”这一雅称。

进士放榜后,皇帝会特赐宴集,“杏园探花宴”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新科进士们在杏园里初次相聚,恭贺庆祝。

宴会上还会选出两名才俊为探花使,由他们骑马遍游长安的各大园林,采摘名花供大家欣赏,孟郊的那句“一日看遍长安花”便是由此而来。

杏花耐寒,生于初春,虽面泛娇羞,自有柔情,却也并不是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风流之花。作为二月花神,它是春意和生机的象征,也是人们希望与祝愿的寄托。

杨柳微风,杏花雨湿,终于度过了冬日的敛藏,时节又春半。

走向山园,走进自然,轻托杏花枝的那一刹那,才感触到了“明写春诗”的魅力。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9:01

    春红》 颗颗杏蕾彤, 苞含烟霞容。 盼得开封日, 不再可见红。

  • 2024-03-23 19:01

    杏花》 叶翁扣扉未曾开, 红杏一枝出墙来。 而今我在园中立, 尽识玉环真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