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大手机回收商“闪回科技”冲击港股

独角兽时间 2024-02-29 10:26:43

前言

公众号后台回复“闪回”获取完整招股说明书

近日,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闪回科技”或“闪回收”)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清科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本次冲刺上市,闪回收计划募资用于进一步加强与其上游资源合作伙伴的策略合作,加大营销力度及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等。

闪回收的主要经营主体为深圳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闪回”),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于2016年5月。据招股书披露,刘剑逸为闪回收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总经理兼控股股东之一。另外,余海容为该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何小敏为执行董事兼首席生产官,林乐新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

01

深耕线上线下回收市场多年

成立于2016年的闪回科技基于自己的专有检测、分级与定价技术以及回收与销售平台,以及与上游资源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致力于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从以旧换新的方式启动回收并促成新机的销售,对采购的二手手机进行标准化转售。具体来讲,闪回科技现旗下拥有“闪回收”和“闪回有品”两大核心企业品牌——前者是开展线下回收业务,通过上游资源合作伙伴从个人消费者回收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品牌;后者则是闪回科技在自有线上平台及/或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自有网店向客户销售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品牌。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上游资源合作伙伴各期间给予闪回科技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均超过100万部。

据介绍,于2023年10月,闪回科技取得了香港无线电商牌照(放宽限制)。此外,于2023年9月及12月,该公司以闪回有品品牌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及第二家线下零售门店,以进行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回收及销售服务。

02

专注于线下手机回收的服务提供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2年自消费者端回收交易总额计算,闪回科技是中国最大的专注于线下以旧换新的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亦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4%及1.5%。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及直至2024年2月20日,闪回科技已与上游资源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涵盖覆盖中国31个省份的超42,000家线下门店。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上游资源合作伙伴各期间给予闪回科技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均超过100万部。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闪回科技2022年合作的六个主流消费电子品牌的手机总出货量约占中国总手机出货量的59.8%。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闪回科技通常能够在消费电子产品交付到运营和检测中心后三天内出售约85%的以旧换新消费电子产品;同期,通过闪回有品线上平台及闪回科技在多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自有网店销售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总数量分别约为1,247,000台、1,254,000台以及1,085,000台;同期,闪回科技分别在闪回有品线上平台及于第三方电商平台营运的自有网店上交易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平均退货率约为3.3%,而中国手机回收服务行业的平均退货率则为销售额的5%以内。

03

小米,转转为其股东

闪回科技的收入模式,与时下二手电子消费赛道主流模式差别不大。招股书显示,闪回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通过闪回有品在线平台以及其第三方电商平台上运营的自有网店,向二手市场买家销售其从各供应渠道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其中大部分为手机。

此外,闪回科技也通过线下企业批量销售部分采购的消费电子产品,同时提供增值及售后服务。财务数据上,招股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闪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7.50亿元(人民币,下同)和9.19亿元,同比增幅约为22.6%;2023年前三季度,闪回科技的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7.02亿元增加约19.2%至8.36亿元。

成立至今,闪回科技获得了多轮融资。据招股书披露,闪回科技于2017年完成240万元天使轮融资,经调整金额约为168.18万元。2018年,闪回科技引入顺为资本、小米作为其A轮投资者,合计4720万元,经调整投资额约为3060.58万元。

于2021年,闪回科技完成人民币2.91亿元C系列融资,经调整融资金额约为2.41亿元。同年,闪回科技进行了重组,并引入Flexman(HK)作为投资者,获得融资186.76万元。2023年12月,闪回科技获得800万美元D1轮融资。

04

冲击港股,寻找增长

闪回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与上游资源合作伙伴的策略合作以持续扩大交易服务涵盖范围和全国覆盖范围,并巩固目前在中国线下以旧换新手机回收服务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加技术和研发工作能力以持续增强业务产品和运营效率;加大营销力度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以稳定增加销量和利润率;战略投资与/或潜在收购其所提供的产品与/或服务同其目前提供的产品与/或服务相辅相成并与其增长战略相匹配的企业;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对于二手电子消费平台而言,线下业务布局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标配。

各家在线上的布局,无论是质检、仓储转运等全流程,均已相对成熟。而线下门店提供窗明几净的交易空间和多品类的商品陈列,消费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如何建立信任,是二手电商构建竞争力的关键。线下空间的交互性,以及相对丰富的消费场景,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消费者对二手的消费偏见。从大的市场层面来看,二手消费规模的增长仍潜力巨大。《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规模2020年已破万亿。闲置物品交易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消费品品类,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接近3万亿。虽然不愁规模和增长前景,但与无数机会一同摆在各家面前的,是盈利和规模困境。市场初期竞争,国内二手消费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想要跑通模式,不仅关乎个体更关乎整个二手消费市场。面向未来,二手电商玩家们要做的,是在完善“线上+线下”模式、多场景消费布局之外,同时打响“渠道战”“综合品类战”,以期分得万亿市场的蛋糕。二手电子消费与交易,也仍将是这场战役的核心和关键。头部电商、零售及制造商们是执子者,更多的厮杀与较量也都蕴含其中。

注: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仅供参考。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财经资讯与报告,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独角兽时间”(ID:Unicorn-Zone):关注数字产业、行业价值、最新IPO信息,提供有价值的项目投资分析及专业资讯与报告,呈现出不同视角的专业分析。
1 阅读:2

独角兽时间

简介:总有一些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