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海上的孤盗 2022-10-29 15:06:15

什么是“小暑大暑”呢?小暑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夏至之后一十天,大暑在农历的六月份,小暑节气在夏至之后一十五天,小暑和大暑都是降水到达一定程度的节气。大暑节气前一天是“小暑”,也就是从今天开始到谷雨之前,为初伏。如果大暑当天是小暑节气,那就是三伏天,如果十五天之内遇见小暑,就代表着三伏天还没有到来,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叫“漏泄”,也就是寒凉的意思。俗话说:“过了大暑小暑节,天天都是夏末伏”,意思就是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之间是大暑到夏至的过渡期,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大暑过后,温度开始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变低,然而大暑节气时温度并没有回升很多,湿度又逐渐回升。所以当大暑过后,温度已经逐渐升高,湿度随之升高,空气中的湿气被加热之后,所以会下雨。

到了中伏之时,湿气被加热之后就会被逐渐除去,同时也代表着秋天还没有到来,天气逐渐干燥,寒潮逐渐降临。所谓“秋庄稼打耙”,指的就是大暑节气之后,谷雨之前,农作物已经大部分出苗了,而此时正是草莓最肥沃的季节,所以人们就认为,小暑过后草莓越肥沃,庄稼就越好。但同时也代表着庄稼并不能很快出苗,也就是秋庄稼收成并不理想。一场连阴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也就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所以古人就把一场连阴雨称作“秋庄稼打碓”。因此一场连阴雨和连绵不断的连绵细雨所带来的影响是一样的,都会导致草莓滞销,而秋庄稼收成也会受影响,所以如果遇见连阴雨,就要谨慎种植蔬菜等作物。

同样秋庄稼的连阴雨也会影响人们的食欲,也就是俗话说的“吃饭不香”,那么吃饭就不香,也就代表着没有收成。也就代表着庄稼的产量大幅度减少,到了秋庄稼收获的时候,人们也不愿意收庄稼,于是就出现了种庄稼的人少,庄稼收成好的情况。俗话说:“庄稼收成不好,有钱没粮”,意思就是有好的庄稼,但是没有钱,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什么春来清明遍地花?俗话说:“花落人比花高”,指的就是清明时节,各种花卉纷纷开放,花朵争先恐后,争先恐后的开放,同时也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到了秋分时节,谷物已经转入了冰凉期,如果到了谷物成熟的季节,却没有收成,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情况叫作“花落人比花高”。当然这种现象也是秋庄稼产量减少的一种表现,因为各种花卉开放,也代表着温度降低,水汽蒸发快。而且在冬季,如果秋庄稼的根系发育不好,也会影响庄稼整个的收成。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