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努力,正在摧毁你,你知道吗?

沐渲酸奶 2024-05-13 12:34:20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对于努力的认知随着阶段的变迁而变化。

学生时代,我们通过熬夜和勤奋的笔触,希望在书海中搏得优异的成绩;

而步入职场后,我们兢兢业业,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并非所有的付出都能换来预期的回报,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与收获并不成正比。

作家李尚龙曾说过:“那些所谓努力的时光,真的头脑风暴过了吗?真的走心过了吗?真的问心无愧了吗?”

这引发了我们对于努力的深度思考。

如果努力只是表面的形式,那么在现实面前,它将不堪一击。

很多人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尽管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却收效甚微。

追根溯源,“无效努力”才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警惕“机械式努力”。

豆瓣上有一个名为“杀死伪勤奋”的小组,其中有一句话令人深思:“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那些只是机械地重复工作,而没有深度思考和提升自己的人,最终会在原地踏步。

李尚龙的《思考力的快慢》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镇上的年轻作家,每天笔耕不辍,但他的作品却无人欣赏。

他向神父请教,神父询问后发现,他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努力写小说。

神父点破了他的困惑:“你所谓的努力,只是机械式地重复而已,没有深度思考,你写的小说也就没有灵魂。”

很多人对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深信不疑: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锤炼。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获得理想中的成果。

因为格拉德威尔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是进行了持续且行之有效的学习。

而机械式努力,只是用千篇一律的坚持安慰自己,以为自己在努力地改变生活,却看不到任何阶段性的成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从众式努力”。

有些人过于相信别人的经验,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陷入了“从众式努力”。

这种努力让人活在别人的剧本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学会在“从众式努力”中抽身,提升自己的认知,站在全局视角思考问题。

总之,成年人的清醒在于停止“无效努力”。

我们要先选对方向再出发,找对方法再做规划,定期复盘,进行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无效努力的怪圈,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拥有更好的人生体验。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感谢你的点赞与分享。

1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3:35

    你可以努力,到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沐渲酸奶

简介:一个故事,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