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陈庆之:7000战胜50万,是奇迹还是玄幻?

杨培川 2024-05-05 10:08:53

战神陈庆之:7000战胜50万,是奇迹还是玄幻?

南朝名将陈庆之,在历史上除了寥寥几本史书,很少有人提及,但在现代,由于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奔流》,和互联网的兴起,陈庆之在网上知名度不小,不少人都说他是以7000人战胜50万大军的不世战神。

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陈庆之仅用自己麾下的7000人,就先后击败了北魏丘大千7万人、元晖业的2万人、荥阳守将杨昱的7万人、元天穆尔朱兆的30多万大军,合起来将近50万。

而且除了最后面的元天穆、尔朱兆,其他都是围城攻坚战,围城战中以少胜多那更是难上加难,几乎不可能,所以南北朝之后的历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小说中,也几乎都没有陈庆之的典故,因为古人也觉得这太玄幻了,此外,陈庆之即便拥有如此骄人、骇人听闻、旷古绝今的战绩,却没有进入武庙十哲的行列,南朝之后的民间也极少有他的传说和故事,可见古人似乎也不太认可这段史实记载,只把它当做玄幻小说了。

《南北史》和《资治通鉴》记载的陈庆之历史,都是根据南北朝时期的《魏书》、《梁书》增删修改而成,后两者都位列二十四史,属于正史,但陈庆之是南朝梁代人,所以《梁书》对他的对敌数量大书特书,有夸张之嫌。

敌对方的《魏书》则对魏军的数量写得不甚明确,但陈庆之北伐的事,确实在交战双方中皆有记载。

陈庆之用7000白袍兵,护送元颢北上,攻下32城,历经47战,所向披靡,最终攻入洛阳,魏军闻风丧胆,当时民间有童谣传唱: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那么,历史上有类似陈庆之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吗?

有,比如巨鹿之战,项羽2万战胜秦军40万,歼灭20万。

合肥之战,张辽7000战胜吴军10万。

邺城之战,尔朱荣7000战胜葛荣100万,当然,这100万水分太多,大多是拖家带口的农民,真正的作战人数应该可以缩下来至少10倍。

同理,陈庆之的战胜人数,实际上应该也是要缩水的,因为当时魏军的主力大部分去平叛六镇起义了,导致南方出现了防御薄弱空虚的情况,所以陈庆之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有不少是天时地利造成的。

而且,以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基本上都是野战,攻城战要以少胜多,可能性是极低的,陈庆之能够战胜,就说明敌方人数没那么多,并且战力较弱。

陈庆之的7000人,是真正的亲信,但在一路北伐的过程中,肯定有收编进来的作战人员当炮灰,所以梁军作战人数应该不止7000。

最后,陈庆之是不是个能力很强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是敌方防守薄弱,要做到一路势如破竹,直插洛阳,那也是要有不凡的指挥才能和判断能力的。

陈庆之的作战能力,在北伐之前的涡阳之战,就显现出来了,涡阳之战中,魏梁相持不到一年,陈庆之在此经历了数百战,最终完胜。

他本人不是弓马娴熟的武将,而是指挥才能杰出,加上非常会和士兵处好关系,梁帝的赏赐,他都分给士兵,自己穿着朴素,和他们同吃同住,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士兵都愿意为他冲锋卖命,这也说明了,将兵相合,对战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后来的宋朝积弱,就有将不知兵的原因。

虽然北伐最终失败了,陈庆之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但失败的主因不在于他,而在于梁帝的无志北伐,和元颢的猜忌提防,但他北伐,应该是确有其事的,只是《梁书》有所夸大。

也因为他失败了,便也注定无法传唱千古,也因为史实记载太玄幻,后人创作时,也都避开了陈庆之。

综上,陈庆之北伐一路连胜应该是真的,只是战胜人数有吹嘘之嫌,也有梁朝造神之因。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3:12

    各地分割几个王朝,乱世一个军阀那有那么多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