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吵架后女孩胸口中刀死亡,一审男友无罪释放:真相,扑朔迷离

格子的江湖 2024-05-08 18:39:17

最近,辽宁大连的23岁女孩徐园之死,在网上掀起千层浪,令人深感真相扑朔迷离。

悲剧的源头,要从徐园和男友单某的相识相恋说起。

徐园在生前的两个多月,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男子单某,并很快确定恋爱关系。男友单某属于无业游民,家里经营着一家殡葬店,还曾有着三次暴力前科。

2014年,单某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一年,缓刑两年,在缓刑期间,单某又因为犯聚众斗殴罪被撤销缓刑,判四年零两个月刑期。

2021年,不知悔改的单某再次因为殴打他人被刑拘十五日,罚款五百元。

由此足以见得,单某绝非良人,更不适合当伴侣,而单某在和徐园恋爱后,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臭名昭著和劣迹斑斑,自然而然将暴戾倾泻在了女友徐园身上,动辄拳脚相加。

徐园在生前的半个月,搬去与单某同居,同居的某天,单某耍酒疯家暴殴打了徐园,徐园父亲接到电话后匆匆赶到现场调解,在父亲的调解之下,两人很快和好如初。

倘若徐园父亲能够早早预料到这起悲剧,多了解一番单某的为人,那么他一定对这次的调解悔不当初。在此次家暴四天后,单某再次家暴殴打徐园,并对她怒吼道:“你去死吧!”

在单某说出这句话的三天后,徐园被一辆面包车送到医院里,她的胸口处插着一把刀,原本干净的衣服被血几乎浸透,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3岁。

将她送往医院的不是别人,正是男友单某,对于徐园的死亡,单某一口咬定,徐园是自杀的。

因为案发现场只有徐园和单某两人,徐园离世后,能够讲述案发过程的只有单某,外人根本无法辨别他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在单某的讲述里,事发当晚,他和徐园以及几位朋友先后在烧烤店和歌厅吃饭喝酒,回家后,徐园先去洗澡,他则要求徐园先去煮方便面,徐园拒绝,两人因此开始吵架。

他摔门离去,徐园围着条浴巾追出门外,两人在离家十余米的楼前发生撕扯争执,他再次动手打了徐园,并将徐园整个人拽倒在地……随后,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家里。

徐园进门后,先是找了件白色衣服穿上,然后走到厨房水池边拿起一把水果刀,转身向他说了句“我徐园怎么对不起你了”,紧接着突然撩起衣服,将利刃插进自己的左胸口。

这里面有着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徐园虽然有着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症状,但从未表现出任何极端倾向,她的一众朋友们平常更未见过她有抑郁的表现,家属也称徐园只有轻度的焦虑症,并没有抑郁症,怎么会只因为吵了次架就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并且单某在此以前已经有过两次家暴行为,为什么前两次的时候徐园都忍了下来,偏偏这一次没有忍受下来,反而以极为狠戾的方式将痛苦刺向了自己?

就算是徐园情绪彻底失控,又为什么会在进门后先穿件衣服,然后再把衣服撩起来,再把利刃刺向自己,对于一个情绪失控的人而言,这种种行为显然不符合常理。

但这个案子难就难在,单某是唯一的在场人,没有第三个人能证实徐园和单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且致命工具水果刀已经血迹污染,无法检测指纹。

家属凭借着对徐园的了解,不相信徐园是自杀的,公众凭借着单某过往的种种劣迹也不相信,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男友单某是在说谎,亦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徐园是死于男友单某刀下。

这起案子也只能有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单某犯故意杀人罪,一种是单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种则是单某无罪。

由于致命工具上无法检测出指纹,再加上尸检结果显示徐园左胸部的刺伤可以自己形成,虽然不排除他杀的可能性,但也并不能准确认定是否为他杀。

所以检方以单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他提起公诉,而法院秉承着“疑罪从无”的法律精神,在一审判决时认为证据不足,男友单某被无罪释放。

徐园家属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们认为单某是故意杀人,而非检方指控的过失致人死亡,毕竟尸检结果显示的是,徐园的致命伤既可能是自己形成,也可能是单某持凶器形成。

没有准确证据的事情,不意味着一定没有发生,但法律只能认为它没有发生,因为疑罪从无,既是现代法治的基石,也是最起码的司法精神。

单某可能说谎了,也可能没有说谎,判他有罪,害怕冤枉了他,判他无罪,害怕放过了坏人,法律也很为难,只能秉承着“宁可放过一千,也不错判一个”的原则来进行处理。

这就像是罗翔老师所说的那句经典之言:

“法律永远都不是最优解,而是次优解。因为局部的最优解不是全局的最优解,个人的最优解也不是社会的最优解。”

为了保护绝大多数人的权益,疑罪从无,只能如此。

不过话说又回来,无论单某有没有说谎,他对徐园的死亡真的没有任何责任吗?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他有着诸多劣迹的前科,更有着两次已被证明存在的家暴行为,在事发时也确实存在对徐园进行了言语侮辱和殴打行为。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男友单某的存在,徐园的生命一定不会仅仅停止于23岁。

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但所幸目前案子的二审已经在审理中,只希望二审结果能够尽量理清真相,让徐园家属所提出的诸多疑问得到回响,也让公众能够拨开整个案件的朦胧云雾。

跳脱出案件以外,徐园的悲剧,留给世人的启示也很发人深省:

很多悲剧的源头,皆指向了经朋友介绍而成的对象或伴侣,你以为自己遇见了爱情,殊不知往往充当介绍人的朋友也并不知晓对方到底是人是鬼,更不了解对方的真实人品和性格。

当爱情悄然而至时,你应当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和分辨这个人是否值得去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正常人的行为模式,有家暴倾向或是暴戾倾向的,完全可以直接放弃。

世界上那么多正常的男人,何必要揪住一个劣迹斑斑的家暴男不愿撒手?实在不值得。

哪怕是一开始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没有顾忌太多,那么当对方的拳头毫无顾忌地朝自己砸来时也该彻底醒悟了,家暴之人无药可救,只能及时止损,尽早从这段感情里抽身出来。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唯有及时止损,狠得下心来进行断舍离,才能实现自救,奔向人生前方更好的风景。

0 阅读:111

格子的江湖

简介:解析热点事件,做一股清流,写天写地写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