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一老干部回忆越狱经历:特务跪下发誓道,她是真心想救我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4-05-20 08:46:51

1985年8月23日,清晨,上海普陀区东面,手挽菜篮的夏希平刚从附近的早市上回来,正准备回家做饭、伺候患病的大儿子。

然而,当她走到巷弄口时,一声带着颤音的喊声,叫住了她。

“夏大姐?!”

夏希平转过身,一个穿着朴素、干净利索的中年妇女站在不远处,冲着自己轻轻地摆了摆手。

夏希平仔细打量了对方一番,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这个人自己应该不认识,可对方却口口声声不停地喊着“夏大姐”,分明是并没有认错人。

“你是?”

夏希平有些迟疑,然而对方却一把拉住了她的手,随后开始了自我介绍:

“夏大姐,我是凌菲,你记不记得了,44年你曾派人营救我,也是多亏了你,我才能从鬼子的监牢里面最终逃出条命来。”

“凌菲?”夏希平抿了抿额前的白发,努力地回忆着这个名字,往事如风,陡然呼啸而至......

1944年3月11日,横山县地下党夏希平与前日伪翻译官陶承鑫一起,乘坐小火车来到了南京城。

陶承鑫领着夏希平沿着街面走了几个路口,随后来到了青泥板巷内的一栋大宅院前。

陶承鑫扭头看了眼夏希平,见对方点了点头,随后伸手拉着门环扣了几下,凑近门缝向内喊道:

“干娘,干娘,是我,小陶儿。”

过了片刻,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中年女子探出头来,一见是陶承鑫,随后便笑着让开了门。

“陶儿呀,离了南京这么长时间了,亏你还想着有个干娘。”

陶承鑫以前在南京日本宪兵队内担任翻译,后来受人排挤,被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眼前的这个女人,名叫李秀英,明面上是南京青帮的一个小头目,不过,她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日本宪兵队联络员,两人在日军宪兵队相识,后来陶承鑫便拜了对方为干娘。

组织上在吸纳陶承鑫之时,陶承鑫曾交代,这个李秀英虽是日军宪兵队的联络员,但其本人良心未泯,可以尝试着争取过来。

这次夏、陶二人便是受横山县县委指派,前往南京城内,希望争取到李秀英,进而借助青帮势力掩护,在日伪腹心之地的南京城内,设立一个可靠的情报站。

不过此时,李秀英见陶承鑫过来,还以为对方是想借着与自己的关系,让自己想办法帮忙再次进入宪兵队的。因此,李秀英便笑吟吟地让对方及所领的人,一道进了院子。

几人跨进院内,穿过厅堂,随后来到了最里面的屋子内,众人坐定,陶承鑫便将夏希平的身份做了简单的介绍,不过,是那种毫无隐瞒的介绍。

他这一介绍,可把李秀英给吓了一大跳,自己的干儿子,竟然领了一个“四老板”(当时青帮对新四军的俗称)进了院儿,这要是让日本人知道了,还能得了?

开门见山地讲,这是夏希平和陶承鑫俩人在路上商量好的,李秀英是青帮头子,江湖气息重,模棱两可地试探,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眼见李秀英呆坐当场,脸色阴晴不定,夏希平便给她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祸害,以及国际战争的局势,并向她指出,跟着日本人一路走到黑是长不了而且没有前途的。

夏希平向李秀英指出:你先前为敌人效劳,必须改恶从善,尽快觉醒,与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日,才有出路。李秀英被夏希平的话所打动,听得连连点头,随后表示愿意听从组织上的安排。

夏希平见时机成熟,遂向李秀英提出要求,让对方留意南京城内日军动向,以及一些其他情况。

刘秀英点头答应之后,随后说了一个让夏、陶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你们一个叫凌菲的工委,被日本宪兵队抓了,现在就关在宪兵队。”

“凌菲?!”夏希平听过此人,是先前的长江工委书记。

“她被关的那个宪兵队,在哪儿?”

“就在新街口。”

事发突然,当日,夏希平跟着李秀英来到新街口,远远看见,宪兵队那边防卫森严,几个挎枪的日本兵站岗放哨,不容易靠近。

当天下午,夏希平和陶承鑫两人返回小福寺,向组织上汇报了凌菲被捕一事。

几天后,横山县公安局长黄吉民向夏希平传达了县委决定,由公安局开展营救凌菲的工作,同时夏希平这边继续做李秀英的工作,从侧面开展积极营救。

几天后,夏、陶二人再次前往南京,进南京城时,两人与一队日军相遇,陶承鑫脸色突然有些发白。

双方擦肩而过后,陶承鑫才心有余悸地告诉夏希平,领头的那个日军军官,当年曾下令通缉过夏希平,幸亏对方没有认出她来。

再次找到李秀英,双方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在确定李秀英确实幡然醒悟,愿意投诚新四军之后,夏希平他们说出了此番前来的目的——让李秀英出面,营救出长江工委书记凌菲。

“救凌菲?救她出狱?”李秀英听罢,顿感棘手,她睁大眼,愕然了片刻。

“怎么有困难吗?”夏希平看着对方,轻声问,她知道从敌人监牢里救人很难,更何况还是群敌盘踞的南京城,但作为青帮的头目,李秀英或许有她自己的办法,也未可知。

李秀英皱了皱眉,随后说道:“那我……想想办法。”

她还真有门,夏、陶二人对视了眼,心头一阵暗喜。

“人救出来后,送到哪里?”

“送到十里村陶承鑫家中。”

随后,夏、陶二人便返回小福寺。

原本夏希平负责从侧面营救凌菲的任务。但随后,夏希平卷入了一场冤案的风波之中,被迫离开了苏皖战斗之地。

其后人生颠簸,解放后在上海短暂停留,然后又在青海教学十余年,退休后才再次回到了上海。

当年的营救行动是否成功,夏希平也不知道,直到因工作路过上海的凌菲,出现在夏希平的面前之时,她才得知那次营救行动后面的情况。

接到营救的任务之后,李秀英思忖许久,随后来到了凌菲被关押的地方,那是一间门前有大片空地的破房子内。

借着和看守聊天之际,李秀英瞥了眼屋内的凌菲,随后便匆匆离去了。

过了几日,李秀英再次假装路过此处,仔细查看了四周环境之后 便再次匆匆离去。

次日,李秀英趁着看守中午吃饭,四周无人之际,悄悄走到关押凌菲的房门口,将一张写着“我要救你”的小纸条,塞到了凌菲的手中。

凌菲前几日见到李秀英和看守聊天的场景,知道对方是个特务,因此看了眼纸条上的内容就 压根不信,直接把纸条撕碎了。

她这个表现,让李秀英登时抓狂了,我豁上命来救你,你还不信,这也太难了。

没办法,过了几日,李秀英再次找到机会,将一张更大的纸片塞到了凌菲的手中。

凌菲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是奉命来救你的。

这倒让凌菲感到困惑了。

眼看屋内的凌菲再次迟疑起来,李秀英环顾了一圈,附近无人,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了门口。

“凌书记,我对天发誓,如果我李秀英不是真心救你,让我天打雷劈……”

李秀英的真诚,最终赢得了凌菲的信任。

在经过了一番策划之后,九月末的一个晚上,李秀英趁着看守换班睡觉之时,匆匆来到关押凌菲的门口,将门锁打开,随后带着凌菲从侧门逃了出去。

到了西城门口后,一个看城门的伪军闪出,拦住两人,李秀英见状露出了脸,“是我”。

“李大姐?”

“开城门,啥也别说,也别多嘴,今晚就当什么也没看见。”李秀英掏出一把钞票,塞了过去,对方立马识趣地闭上嘴,随即将城门悄悄开了条缝,随后,凌菲被李秀英推出城门。

“往前走,有人等着你,快走,快走。”李秀英摆了摆手,催促凌菲继续前行。

暗夜中,凌菲走了百余步,前面一个停着的黑色轿车发动了起来,车门打开,司机出来后,将凌菲快速拉进车内,随后悄然驶离……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532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当涂文史资料》,夏希平口述

1 阅读:1128

青史如烟随风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