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搞笑般的“内斗”,丧失了打击朱元璋农民军的最佳时机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4-02 07:29:05

今天聊聊元末明初一个有趣的话题。

蒙古人为什么不趁着朱元璋、陈友谅这批人在南方厮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下来摘桃子?

当南方大乱的时候,北方的元廷内部到底在捣鼓些什么?

在这之前,我们先快速把混乱的元朝帝位世系讲一遍。

元世祖忽必烈四个儿子,三个早死,一个废材。

所以只能往下传给孙子,也就是这位,叫做元成宗。

但元成宗独子早夭,所以元成宗崩掉后,世系传到了左面这一支,元武宗海山。

海山和他的弟弟元仁宗寿山约定“兄终弟及,复归其子”。

可惜兄终弟及是及了,但复归其子没归。

元仁宗耍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儿子元英宗。

接着就是“南坡之变”,21岁的元英宗被刺。

皇位转移到了泰定帝这里。

为什么呢?

因为泰定帝是漠北宗王,有兵。

泰定帝死后,非常自然地传位给儿子天顺帝。

但这边的人瞬间炸毛,觉得“武仁授受,皇位应该是我们武宗家后人啊,怎么越传越远,越传越偏了呢?

不行,得拉回来!”于是,武宗时期的旧臣燕帖木儿和伯颜等人起兵造反了,这就是“两都之战”。

两都之战开打前,燕帖木儿、伯颜等人需要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上都派现在有一个皇帝,但自己这边没有皇帝。

为了保证在合法性上不落下风,得赶紧弄一个皇帝出来。

弄谁呢?其实,当时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武宗的长子和世㻋,另一个是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

按理说应该立长子和世㻋的,但当时他在察合台汗国,太远了,而次子图帖睦尔在国内,比较近。

因此燕帖木儿等人就先把图帖睦尔接到北京,不管了,先称帝再说。

这个图帖睦尔,他比较仗义,说这活儿你们办得太急了,但我不称帝吧,确实不合适。

那这样,先打,打赢了咱们把和世㻋接过来,我得把皇位禅让给他。

完事两都之战大都派获胜,图帖睦尔如约将皇位让给大哥和世㻋。

元明宗远在察合台汗国,听说还有这好事,赶紧出发去当皇帝。

走到蒙古旧都哈拉和林的时候正式宣布继位。

随后燕帖木儿也到了,献上玉玺,护送元明宗前往北京。

但元明宗终究还是没能看到大都的城墙,走到半道,他莫名其妙“暴卒”。

也就是说这位元明宗,只在赶路的途中当了半年皇帝。

正史里对元明宗之死语焉不详,但现在大家普遍能接受的观点是,图帖睦尔默许,燕帖木儿动手。

这俩联合起来,把元明宗弄死了。

那之后,弟弟图帖睦尔自然当仁不让,接棒成为元文宗。

元文宗为了巩固权位,上台就疯狂打压排挤明宗后人。

先是把明宗的皇后杀了,然后又把明宗的长子,也就是日后的元顺帝流放至高丽。

完成这两件缺德事后,元文宗将自己的儿子册立为皇太子。

只是这位皇太子刚被册立,就挂了。

丧子之痛对元文宗打击极大。他因此染疾,一年后去世。

死前或许是良心发现,又或许是迷信,总之元文宗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大哥。

所以在弥留之际,文宗把燕帖木儿、伯颜还有皇后这三人叫来,说“昔日之事,为朕平生大错,悔之无及”。

燕帖古思虽为朕子。

这个燕帖古思就是文宗的另一个儿子。

燕帖古思虽为朕子,然大位乃明宗之大位也。

文宗还说,你们三如果真的爱我,那么我死后,请立明宗之子为帝。

这样,“朕见明宗于地下,亦可有辞以对”。

说完,咽气。

那大家说燕帖木儿这帮人能答应吗?

必然不能啊。

哦,当初是大家一起联手弄死明宗的。

现在你文宗挂了,想做一把好人。

那我们活着的人怎么办?

拥立明宗后代?

这不是给我们添堵吗?

所以燕帖木儿坚决不答应,仍然要立文宗儿子燕帖古思为帝。

但文宗皇后可能和文宗感情比较深。

她就非要遵从丈夫遗愿坚持立明宗后人为帝。

从制度上讲,皇帝死了,皇后摄政。

所以燕帖木儿扳不动皇后,只能妥协。

选择了明宗的第二子。

6岁的小朋友当皇帝,是为元宁宗。

这个小期友运气不是很好,才坐了两个月不到的龙椅就死了。

一看这情况,燕帖木儿就来劲了,说,看,不是我不让明宗后人当皇帝,是他自己不争气的,两个月不到死了。

那这下总可以让燕帖木思上了吧?

但文宗皇后依然不愿意,因为在她的视角里,皇位这玩意可太邪乎了。

大家看啊,元明宗本来在察合台汗国是不是好好的?

当上皇帝,半年人都还没有走到北京,就挂了。

她的丈夫文宗,本来是不是也是好好的?

两都之战生龙活虎,结果一当上皇帝三年不到,28岁,挂了。

还有她的大儿子,没当太子前也是好好的,结果刚被册立为皇太子,“逾月而卒”。

现在这个6岁的小元宁宗依然是这样,不当皇帝好好的,一当皇帝,53天,死了。

综上所述,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这个大元皇位有问题啊,谁坐谁暴毙。

面对燕帖木儿要立自己小儿子为帝的请求,文宗皇后死活不答应。

天位甚重,吾儿年小,岂不遭折死耶?

求放过,好吗?

无奈,燕帖木儿问,那皇位总不能空着吧,你说谁来当?

文宗皇后说,明宗还有一个儿子呢,妥欢帖木思,他在广西被关着呢,喊他来当。

在这种形势下,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木思被推上了龙椅,是为元惠宗,当然你也可以叫他元顺帝。

这个当中有很多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总之元朝的11位皇帝一路撸下来,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

但这个13岁的小期友,愣是在危机四伏的大都皇庭内,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回收了权力。

元顺帝登基后,一开始是认怂的,他立文宗皇后为太皇太后,又立燕帖木儿的女儿为皇后,再立前面提到的那个文宗小儿子,燕帖古思为太子,这很好理解,妥协嘛。

但妥协完,就开始动手了,一个一个来,先是燕帖木儿系,当时燕帖木儿因为纵欲过度死了,但他的家族势力还在,所以元顺帝启用了伯颜家族,拉拢一派,打击一派。

伯颜本身是蒙古人,他早就看燕帖木儿系的钦察人不爽了,所以伯颜一当上右丞相,两派矛盾迅速激化,激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燕帖木儿系干脆掀桌子,“这天下是我们家一刀一枪”(两都之战)打下来的。

伯颜你是哪位啊?

凭什么在我们之上啊?

行,既然当年我们能捧出来个元文宗当皇帝,现在就不能再捧一个吗?

1335年,燕帖木儿系在大都发动政变。

可惜没能成功,被早有防备的元顺帝和伯颜拿下,权倾一时的燕帖木儿系遂覆灭,钦察人就此退出元朝的历史舞台。

大家注意,这一年元顺帝才15岁。

消灭了燕帖木儿系,伯颜的权力开始膨胀。

为了奖赏伯颜的功劳,元顺帝不得不将左丞相和右丞相合二为一,命为大丞相,等于让伯颜独专政炳,操持朝政。

伯颜独相期间,变乱旧法,倒行逆施,许多诡异变态的政策就是他弄出来的。

什么废掉科举啊,克扣儒户的学费以充军费啊,包括提议杀掉汉人五大姓。

这就让元顺帝很烦,觉得伯颜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

你这么搞,朕还怎么中兴啊?

于是元顺帝利用脱脱把伯颜撸掉了。

1340年春,伯颜被贬,于流放途中凄惨死去。

这一年元顺帝20岁,此时,他已经干掉了燕帖木儿系和伯颜,只剩文宗皇后没有处理了。

元顺帝一刻都等不及,三月份千翻伯颜,六月,就把矛头对准前任皇帝元文宗,以“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为名,将元文宗从太庙中除名,然后指责文宗皇后“阴构奸臣”,将其“削去鸿名,徙东安州安置”。

最后,元顺帝把现任皇太子文宗的小儿子燕帖古思流放到高丽,不久后文宗皇后病死,燕帖古思则在流放途中被杀害。

至此,元顺帝杀父之仇得报,并且外无权臣,内无母后。

从13岁到20岁,妥欢帖木儿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坐稳了江山。

1341年,他下诏改元“至正”,在脱脱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政策,这让元朝一度看上去有中兴之望,国事有了起色,元顺帝开始作妖。

他深居宫中,终日醉心于声色之娱,有人甚至打着崇佛之名,向元顺帝兜授秘法,其实就是大行淫乐。

关键不光元顺帝本人这样,连他的皇太子也是这副德行。

这位皇太子曾经说过,那些汉人老师教我儒书多年,我还是听不懂,但“今听佛法,一夜即能晓焉”。

这皇太子不光好色,祸乱国政也是一把好手,他和脱脱有矛盾,因此在脱脱带着大军征讨张士诚时,皇太子煽动大臣去向顺帝进谗言,说皇上,脱脱带着这么多部队在外面,如果打输,那么“劳师费财,国力崩溃”,如果打赢,不就是下一个燕帖木儿和伯颜吗。

顺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脱脱招回来贬了,年后,这位元末最有可能扭转局势之人,被毒死在流放途中。

其实这个事情的细节,我前面在讲张士诚的文章里面写过,详细的过程大家可以找一找。

脱脱一死,农民军起义瞬间迎来第二波高潮,可惜元廷已经拿不出像样的中央军了,只能依靠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这帮地方割据军阀。

而元廷内部则继续斗,就不斗到亡国决不罢休,内斗的主题,是皇太子要逼自己老爹退位,那顺帝肯定不愿意,就让汉人丞相出去挡刀。

汉人丞相对皇太子说,不行,老爹尚在壮年,儿子怎么可以这么心急呢。

皇太子一怒之下,把这位丞相和他的汉人同僚全部清洗了,然后他问大臣,汉人这么迁腐不识时务,我们蒙古人总分得清大小王吧?

然后一帮蒙古大臣也跳出来说,老爹尚在壮年,儿子怎么可以这么心急呢?

皇太子又一怒之下,把蒙古大臣也清洗了一遍,那有些蒙古大臣脑子活呀,他不愿等死,就跑去问顺帝,现在咋整?

顺帝说我帮不了你们,因为没有兵,我的兵之前都被脱脱带走,在高邮城打没了,所以现在你们只能逃,逃到孛罗帖木儿那,他是我的人,只要你们逃进孛罗帖木儿的军营,就能活。

然后这帮大臣就逃了,皇太子果然没招,因为这小子也没有兵,但他可以逼元顺帝啊,说孛罗帖木儿帖木尔包庇国家罪人,应该削夺官职,摘了兵权。

顺帝无奈,只能下诏照办,其实,想想都知道,孛罗帖木儿能乖乖任人拿捏吗?

我刚帮你搞定(北方)红巾军,你来摘我兵权?

于是手起刀落,把顺帝派来的使者宰了,然后宣布起兵去大都“清君侧”。

我插一句啊,这个时候,南面的朱元璋刚刚搞定陈友谅,自称吴王,打算下一步灭了张士诚。

好,说回来,顺帝皇太子一看孛罗帖木儿要清君侧,慌了,赶紧下诏说之前闹着玩的,千万别往心里去。

给你学罗帖木儿加个官,中书平章兼知枢密院事。

你赶紧留在大同,不要来清君侧了。

经此一事,皇太子觉得其他都是假的,只有手里有兵是真的。可是现在除了孛罗帖木儿之外,还有谁有兵呢?

看了一圈,只剩王保保有兵了。所以皇太子以王保保为外援亲征孛罗帖木儿。

1364年5月,双方打了一仗,皇太子战败,被迫逃往太原。

而到了太原,这小子居然企图模仿唐肃宗“如灵武故事”,也就是另建朝廷,自立为帝。

但王保保觉得这样不太好,就没有答应。得不到王保保的支持,皇太子只能作罢。

再然后,双方又打了一仗,这次王保保和皇太子方赢了,这边战场上一胜利,那边大都里的孛罗帖木儿就被元顺帝弄死了。

史书上的理由是学罗帖木儿向元顺帝要女人,这个女人元顺帝很喜欢,所以帝日:欺我至此耶?

欲杀孛罗帖木儿。

但现在学界认为,把问题推到女人身上是很无厘头的,这就单纯是元顺帝看学罗帖木儿军事失利了,所以为缓和与太子的矛盾,干脆牺牲掉他了。

但无论如何,学罗帖木儿一死,元末统治的一大支柱没了,这么屌的一支军队就在内江中消亡了。

这是1365年下半年的事。南方的朱元璋已经开始正式进攻张士诚了。

再后来的事更扯淡,王保保和皇太子赢了,那就领兵去大都当皇帝啊。

但王保保不知道咋想的,可能还是想在皇帝和太子间保持中立,所以他离大都还有30里,就把军队遣返了,自己领着“数骑入京”。

那皇太子就非常恼火,我让你带重兵跟我入城去逼父皇禅位,你居然把军队遣返了,你什么意思?

所以在大都里,王保保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待了一段时间,他自己也觉得没意思,说外面的事也挺多的,要不我还是出兵去打仗吧。

顺帝一寻思,也行,就给了他一个河南王的爵号,总领“关陕晋冀山东诸军马”。

从地图上看,这几个地方基本就是元朝还剩下的地方了,所以等于是让王保保总领天下兵马,许其便宜行事。

王保保在朝堂上不得志,但到了战场一带上兵,就恢复了枭雄本色,各种挤压其他军阀的地盘,打的那叫一个有声有色,相持一年,前后百战,那被打的军阀肯定要反抗啊。

他们一反抗,北方又是一团糟,所以元顺帝就不乐意了,说王保保,我放你出去是让你干正经事的,你是不是忘了南方的农民军了?

你怎么光打自己人呢?

王保保嘴上答应,说马上去打,但实际动作一点没有,还是专注于在北方扩张地盘,顺帝于是大怒,下诏罢免王保保,同时让皇太子统制天下兵马,讨伐王保保。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把南方收拾干净,准备开始北伐了。

北方本应“肃清江淮”的王保保却坐镇太原,杀掉了元朝地方官更,击败了前来讨伐他的朝廷军队。

元顺帝一看不行,刚不过,又下诏说之前闹着玩的,别往心里去,给你官复原职。

至此,元顺帝和王保保终于达成和解,和解的时间,史书上记载是1368年闰七月,具体是七月几号不知道,我们姑且就当做润7月1号。

但晚了,因为闰7月23号,明军抵达直沽,五天后,元顺帝决意逃往上都。

脱脱之子力谏不可,主张就地等待王保保前来勤王,顺帝一摆手,快拉倒了,王保保现在在太原,等他过来黄花菜都凉了,“何援兵之可待也?”

当天夜里,元顺帝、皇太子和一众大臣打开大都建德门,出逃北方。

又过了5天,徐达攻克大都,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

假如从成吉思汗开始算,共15帝,163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开始算,共11帝,98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385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