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三教九流,居然是逃生之道?

浪里说史 2024-04-28 20:03:11

在原始社会,有不同的部族,每一个部族的功能都不一样,比如有的部族能造弓箭,有的能提供钻木取火。因为有这些特殊的技能,所以这些部族能交换生产出来的物资,也就能获得生活之中所需要的必需品。

如果有这个技能,但是做出来的产品不够精美,是否还会有人愿意和这个部族交换物质?也许会有,只是换回来的产品也是一些差一点的产品,其实远古的人类的价值观,也有好坏之分,不过,远古的生存条件较差,不那么计较而已,但是,弓箭总要能用,火总要点得起来,才符合交换的前提。

粗糙一点的产品也是产品,糙一点,还是能用,就不计较那么多了,因为必须保证生存物资为先,那些装饰好看的,先由它了。

造成沉重的负担,许多时候都是要精美、好看,说起负担,想起了李鸿章签下的辛丑条约,这些败仗是李鸿章那一批人打的,被入侵无力还手的也是那一批人,但是,要还钱做苦力的却是下一代人,所以,过了不久,负责还钱的那批人搞出了民国、新文化运动,搞得整个文化体系都变了。

年轻一代的力量是要散发出去的,所以,总能看到年青人搞一些从前没有见过的思想文化,不过,年青人的年轻是个问题,要搞什么让他们搞,老人守住地盘、稳住就是了。

其实年青,不一定会玩真的,他们也要发泄他们的能量,不需要计较真假,也难怪有人不停的制造一些可以发泄年青人能量的文化、产品。

对年青人来说,正正经经的道路、渠道,早已被前辈们占据了,年青人只能走一些不那么正式的道路,这是必经阶段,要漫长的过程,年青人才会占据一部分正经的道路。

所以,应付年青人,至少要给他们一些不太正式,不入流的文化、思想给他们去实践,而这一些道路、思想,也是要前辈们批准才能去做的,就好像说,有一些工作比较辛苦,大佬们不愿意去做,那至少要给小弟们机会,让他们做尝试,否则,凡事端端正正,年青人就是去抢,也抢不到这样的资源。

这一些边缘地带,也是年青人需要自己去寻找的,这些路数俗称为“野路子”,“野路子”还是有人愿意玩的,市场也有这个需求。正式的大单位,不想玩或者玩剩的,都是交给“野路子”来玩,会执行得比较好。

这样的话,随随便便就好,三教九流的人做得出来,也有人愿意买单,皆大欢喜。不过,再随便,也要客人有产品可用。这些随便做出来的东西,登不了大雅之堂,也没有办法被普世认可。

能被普世认可的产品,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通常是一些大机构才能生产出来,而小单位小个体,也没有什么机会产出普世认可的产品,皆局限于生产条件。也有一些小单位能做出普世认可的产品,但概率太小,不用讨论。

所以,做不到那种精细有内涵的产品,就做一些粗糙的产品好了。即使是粗糙的产品,也还是必须有用,生产这些产品,同样会消耗原材料,同样是要有人愿意提供原材料,才能做成这些粗糙的产品。所以,产品粗糙,也是有价值的。

把原材料加工,就做成产品,而原材料是要收费的,即使价格低廉,也是要收费的,能买到低价的原材料,将其生产,再卖出,这样粗糙的产品还是可以做成的,这个逻辑和收废品,再整理卖出给回收站,再废物利用重新生产,基本是一样的逻辑。

收购原材料的成本,必须要低于产品的价格,才能有赚。就好像收垃圾一样,自己去捡垃圾,总是太辛苦,如果有供应商主动给货,这生意就好做多了。做产品的人自己去问,能问到批量原材料的提供商,供应商可以批量授权低价供货,只要这个原材料能用上的,是能生产出粗糙的产品的。

这个简单的商业逻辑可以做,自己承担加工厂,生产出粗糙的产品,然而必须找到买家,而且,自己的生产技术必须不断提高,而且原材料要不断找到低价的。

整一个逻辑,都是在说年青人的生存之道,年青人是能做出产品的,要找到不太计较质量的买家,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的运作,年青人就能找到一条“野路子”,从而稳定工作和生活。

你的看法呢?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0 阅读:14

浪里说史

简介:80后,曾任职厂刊编辑,闲来则更新【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