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歌仅有28字,翻译成中文后,字字透露日本人的野心

徒途科技 2024-01-13 12:14:38

国歌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精神,代表本国对未来的展望,也代表人民由心而发的期盼,或是将本国的历史和发展浓缩进歌词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有的国歌是对和平的赞歌,有的国歌产自于民族战斗之后,也有的是在描述自己国家的美好风光或者悠长古老的历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的国歌,蓬勃激昂的歌词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昂扬有力的曲调也鼓励着人民不断奋发向上;

荷兰的国歌《威廉颂》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歌,因歌词每个小节的首字母拼起来为单词“威廉”而得名,和中国古时候的“藏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希腊国歌《自由颂》是歌词最多的国歌,而日本国歌《君之代》是最短的当代国歌。

《君之代》整首歌仅有28个字,但字字都透露着日本人对其他国家无处不在的侵略野心。

文化影响

对于自己国家的国歌,想必没有人会不熟悉,但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歌,若不是有心去了解,大概只有在奥运会上各个国家代表队入场时,才有机缘听到。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日本的国歌好像是《樱花》这首民歌,但其实不是,《君之代》才是日本人用了140多年的国歌。

这首歌的曲调哀婉,凄凉,听上去并不像一首国歌,倒像是中国办丧事时,会放的哀歌。

图|《君之代》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日本音乐最初源自于大唐时期的中国。那时候的中国国力强盛,文化丰富多彩,任何到过大唐的人都无一不感到羡慕和崇拜。

日本虽是邻国,但国土面积小,资源贫瘠,文化精神也不够丰富,与泱泱大唐相比,实在落后得不行。

从史料中可以得知,在大唐时期,日本是来访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崇拜中国文化,所以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在当时,中国是他们心中最强大的国家,能来中国学习是一种荣耀,只要到中国学习过的使者,回国后都能被委以重任。

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哪怕后来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但究其根本都会发现内里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

时至今日,他们的语言、文字、乐曲、民俗中都有与我国类似的地方。

但中国有一个优点,他们一直都没能学到精髓——与人为善,和平仁爱。中国人不是自己的东西永远不去觊觎,但日本不同,他们骨子里就带着泯灭不去的侵略基因。

这在他们的国歌《君之代》中有着明显体现。

日本国歌寓意

1.国歌起源

1868年,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开端,也是日本成为现代化国家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并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之为“国歌”的东西。

直到1869年,一个叫做约翰·威廉·芬顿的英国人听说日本没有国歌后,向当时的日本军乐队强调了国歌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听了英国国歌《天佑吾王》,日本军乐团才决定请大山岩和芬顿分别填词作曲。

《君之代》的歌词并不是完全纯原创的,它源自于日本的一首古歌歌词。这首古歌萌生于公元9世纪,是当时天皇身边的侍臣想要在天皇登基的庆典用于拍马屁的。

图|天皇登基

有的话不能说得太过直白,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天皇的敬意和崇敬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只是后来这首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导致它的词被用作《君之代》的歌词基准前都没被重视过。

这首古歌不但歌词简单,易于记忆,而且能够完美地阐述出民众对天皇的忠诚。歌词确定后,为了迎合当时的西方审美,日本政府重金聘请约翰·威廉·芬顿为歌词作曲。

芬顿结合日本的传统音乐和历史文化,以及当时古歌的创作背景进行谱曲。

1880年,在明治天皇的寿宴上第一代《君之代》得以演奏。

图|大山岩

明治天皇很喜欢,毫不吝啬地夸奖了歌曲,但没有立即把《君之代》定为国歌。1906年,日本政府总觉得初版的《君之代》听上去有些违和,思来想去,他们觉得问题出现在歌的曲调上。

英国人的编曲风格和他们喜欢的音乐有些不太相符,为了完善《君之代》,日本政府又再次花大价钱请到了冈野贞吉为歌词重新编曲。

1919年,日本政府认可了新版的《君之代》,并将它在大正天皇继位时,首次向民众推出,并宣布其成为日本今后的国歌。

图|明治天皇

国歌寓意

日本国歌全歌共28字,翻译成中文后,歌词简单易懂,但往深里探究,就能发现日本人蓬勃的野心。

前面两句“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是词者对日本天皇拍马屁的话,希望日本能够永远都在天皇的统治下发展,直至八千代以后。

后面两句“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就很有意思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弹丸小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基数小,土地也不够富饶,这也是他们多年来想要不断扩张国土和侵略他国的根源,因为自己穷,就想去富裕的地方抢些资源回来。

歌词中的小石指的就是日本,由小石变巨岩,暗示着日本人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将国家变强大,资源更丰富。

自身资源有限的小国要从小石变巨岩,那首当其冲的条件就是需要有足够辽阔的国土面积。

于是,日本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周围的国家,中国、朝鲜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都被他们所侵略过。

日本人的侵略思想是深植在基因里的,再加上政府的不断洗脑,以及他们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仍然盛行,殖民扩张的想法也依旧在延续。

歌词的最后一句“直到巨岩长青苔”就足以证明,他们的侵略野心从未停止过。

想要巨岩上长青苔,那又怎可能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成,需要长此以往地坚持。

结语:

在如今的日本,学习《君之代》是日本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不仅要学会唱它,还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加强年轻一代对国家文化思想的认同感,以及对政府、军队的忠诚度。

长期的侵略习惯,让日本的历史充满了残暴和血腥,为了掩饰自己犯下的种种罪恶。

日本政府选择用修改教科书的方式来弱化他们在侵华战争中的恶行,让民众认可他们的行为,再用国歌使日本的民心凝聚在一起。

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不会再如百年前那般任人欺辱,可如果我们学不会居安思危,那灾难很可能会再次重演,因为太多的“豺狼虎豹”在对我们虎视眈眈。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权否定日本的所有人,但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时刻不忘当年的血泪教训。

0 阅读:2

徒途科技

简介:触摸科技,发现未来,我们一同探讨科技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