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20分钟效应”:满足人们情绪价值的城市空间

上海城市更新 2024-05-17 10:00:11

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催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公园20分钟效应”。

“公园20分钟效应”是一个网络热议现象,指的是人们在公园中待上20分钟左右,即使不进行任何运动,也能体验到心情变好、压力减轻的效果。

图源:小红书

一. “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能带来幸福感吗?

公园20分钟效应,有国际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2020年4月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的研究论文,论文作者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 Hon K Yuen 和 Gavin R Jenkins。研究者对比了94名游客在布鲁克山市三座公园活动前后的幸福感,涉及积极与消极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

结果显示,现场招募的游客游览城市公园的平均时间为32分钟,游览城市公园的持续时间与主观幸福感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大约在20分钟左右的游览时间能够显著区分主观幸福感有提高和没有提高的游客。所以作者的结论认为:公园游览20分钟的时候,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到了实际意义的提高。

图源:小红书

曾经我们羡慕并追求精致主义的生活,但现在我们好像更向往自由和生命力,好像山间的风与云端的雨更能增加对生活的满足感。

处身公园中,可以在有风吹过的地方散步,可以在茵茵绿草中遛狗,可以在小亭子下拉二胡吹小号,可以在水边嬉笑打闹,还可以露营或仅仅是晒太阳、发呆。

从情感和生理层面上来看,公园20分钟,可以为我们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精神疗愈。

图源:网络

1. 接触“自然”带来疗愈的积极体验。

上班族们休息时走进公园,即便只是看看花草、听听鸟鸣,也能舒缓情绪,放空身心,快速恢复“能量值”,能够带来积极的精神疗愈。

2. 脱离“过度内卷”与“精神内耗”带来的内心平静。

当人们在工作氛围中感到过度内卷、精神内耗,同时内心渴望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时,公园20分钟效应,无疑会忘掉压力、走出自身茧房,在自然中沉浸自我,带来内心平静的更新体验,获得片刻心理的放松与精神的自由。

阿里园区的午休时间 图源:网络

3. “公园20分钟” 是一种快节奏的精神旅行。

随着公园城市、口袋公园、滨水滨江空间的建设,绿色在城市中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可以更轻松、更方便的在工作日午餐后或闲暇时间,到附近的公园溜达,享受亲近自然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公园不仅在提供城市绿化、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正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积极体验和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图源:网络

二.  “公园20分钟效应”源自情绪价值的提升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供给过剩的时代,大宗商品产能过剩、老三样产能过剩、新三样产能过剩、房地产供应过剩,产能过剩成为一种“新常态”。与此同时,过度内卷、极致降本、单调枯燥,造成了情感的压抑、沉闷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于是,如何自我疗愈、避免精神内耗、追求精神自由,成为现代社会人的常见困惑。当下社会需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当用户能够获得某种情绪、某种感受,才会更愿意为之付费。

图源:网络

当产能过剩成为一种新常态的时候,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用户需求转向精神层面,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约9亿人实现了城镇化,从一穷二白、没有城市经验,到如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教育、医疗、养老等进入安稳的生活状态。于是,我们对生命的追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活出生活的美感,活出自己生命的姿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曾经我们的先祖生活在自然山川,人类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而今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在钢筋水泥丛林,网络虚拟世界中度过一生,我们应该创建属于现代化城市的美好生活。

正如《瓦尔登湖》中提到的,去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追求人性对简单生活、自然生活的至真至善,以及人与自然美好而又和谐的关系。

图源:网络

在用户需求转变的同时,市场需求不再是功能性刚需,而是更多元、更丰富的弹性需求。

经历过快速城镇化的时代后,生活中的各项用品,大到房子、车子,小到空调、冰箱,甚至衣服、鞋子,都已经不是刚性需求。尤其是产品经过多轮升级换代后,也很难满足客户期待的突破性变革。

消费时代,别人有的产品我也要有,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商家要突破性的创造。但当产品过剩,我们的需求不再是刚需,市场需要提供满足弹性需求的产品。

情绪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弹性需求,尤其是当下社会已经进化到各种冲突频现。此时,情感的需求、自然的向往、心灵的自由,成为了人们新的向往和追求。

图源:网络

“公园20分钟效应”之所以出圈,正代表了大城市上班族的切身感受,代表了内卷社会下情绪价值的释放,是一种“短平快”的精神代餐。

三. 公园是满足情绪价值的城市空间产品

城市是规模经济、集聚效应的产物,大国大城曾是我们的自豪。而当CityWalk、公园20分钟效应等现象出现时,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城市空间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为了满足大规模人群的功能需求,城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如生活便利的住宅小区、业态丰富而规模庞大的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具有高铁或机场等复合功能的交通枢纽,还有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

图源:网络

进入新的时代,单一功能的空间载体也变成了“过剩”产品,线上购物的冲击让很多商场或超市倒闭,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也难以再见昔日人头攒动的盛况。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产品,不能再追求单一的功能价值,应该提供更多元的情绪价值。

Citywalk、“公园20分钟效应”、城市微更新等正是提供了多层次的体验,恰恰满足了人们在工作压力与生活繁琐之外的情感需求,满足了城市生活中需要释放的情绪价值。

城市文明,不是更大规模,更高效率,而是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空间。让更多的创造性,在新空间里得以发挥;让更多人的生命能量,在新空间里得以放置;让更多被闲置的资源,在新空间里得以焕发光彩。

图源:网络

作者:“上海城市更新” 特约撰稿人  李文彬

编辑:魏玺玲

审核:夏    雨

0 阅读:8

上海城市更新

简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