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什么如此沉疴难愈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4-07 07:46:41

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在最近西班牙女明星惨遭欺辱的事件后,又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中。

话说三哥那边乱,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种姓观念的影响下,高种姓者无所顾忌,他了事也能想办法摆平,低种姓同样无所顾忌,反正未来也没啥希望,爱咋咋地,直接摆烂。

而这个种姓制度,笔者认为是印度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

印度的种姓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分为了五等。

至于划分依据,就是原人,也就是他们那的神明。在创造他们的时候,用的是身体上的哪个部位。

第一等是婆罗门,对应的是原人的嘴,所以他们主要负责祭祀文化领域,也就是动口的,占人口比例的5%。

第二等刹帝利,对应的是原人的手,所以他们负责管理与征战,皇室贵族阶层都是这个群体,也就是动手的,占人口比例的10%。

第三叫吠舍,诞生于原人的腿,既然是腿嘛,就是对上层上身的支撑,主要负责商业、农业、牧业等环节,平民阶层,占总人口20%以上。

以上三等都还算好的,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而第四等首陀罗,对应的就是原人的脚,顾名思义,只能干脏活累活,像过去的仆人奴隶,这些人总人口的45%。

至于第五等达利特,就不对应神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了,主要由罪犯战俘,以及跨种性结合者的后代组成,在印度被称为不可触碰之人,连奴隶都不如,是最为卑贱的存在。

根据2,000多年前摩奴法典中的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得通婚,不得同桌吃饭,不得同饮一口并中的水,低种姓者不得随意触碰高种姓的人,否则用手碰了剁手,用脚碰了砍脚。

注意这里的触碰啊,不但说的是身体,还包括影子,这就不是仅仅是吓人了,简直是变态。

其实,这种依托于创世神理论的分级,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稀奇,说白了,是雅利安人侵印度后,为了方便管理,压迫原住民,从而搞出来的一套体系。

所以大家会发现,在三哥那边,高种姓人的皮肤一般都比较白,种姓越低就越黑,就是因为雅利安人属于高加索人种。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唯血统论的形态非常可怕,还有点可笑呢,追根究底,这只不过是一种人类征服者惯用的手段罢了。

就算在我们的历史中,元朝时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分类,还有我们大清的,上三旗下五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还有平民的划分,甚至清末对于洋大人的那种卑躬屈膝,是不是都有那么点类似意思。

所以,我们要永远怀念、永远崇敬中国近现代那么多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你看看三哥家今天的社会情况,一切就明白了。

可能有人会说,印度那边不是也已经通过努力废除了种姓制度吗?那为什么依然存在这种向下歧视以及向上谄媚的情况发生呢?

的确,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印度官方彻底废除了种姓制度,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知名人物,像明星、企业家、甚至老在电视里出现的那个莫迪,都是低种姓。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都无法摆脱潜意识里对于高种姓的渴望。

像最新一届的印度也是亚洲首富的穆克什·安巴尼,出身贱民。他就娶了一个婆罗门的女子为妻。

首富如此,那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

毕竟相较于中国近200年的元朝和近300年的清朝,印度的种姓制度可是存在了2,000年以上,真的太久了。

不是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能够从观念上跨越过来的。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发生。

我刚才说到的元清,还并非是血统论。

在中国历史上,这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真要说这个“最”,还得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延续到唐代,最终结束于五代十国的门阀制。

五姓七姓都听说过吧?

照道理,随着魏晋南北朝的终结,这套体系也应该已经没有了,但就因为太久了,近400年的时间,20多代人。

这使得在初唐,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等,虽然这天下不属于他们,然而地位却依旧超然。

甚至出现了身为重臣的房玄龄、魏征,想让卢氏、王氏的女子嫁过来做儿媳妇,都得低三下四的情况发生。

这也导致了季世民发出了“不解人间何为重之”的感叹,并要求重修《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却依然无法扭转大门阀在民间根深蒂固的地位。

而有唐一代的宰相,博陵崔氏15个,清河崔氏12个,京兆杜氏11个,范阳卢氏8个,荣阳郑氏8个,就是明证。

直到五代十国武人当道,血染山河,传统门阀大多家破人亡,这一套东西才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所以这套门阀体系,强度远远低于三哥种姓制的门阀体系,从废除到消失都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最后还是战乱和鲜血,最后才得以彻底清洗。

而看看印度那边懒散的生活状态,你觉得他们要用多久才能走出来呢?

大家可以聊聊。

今天就说这些,大家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