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除四害”始末:男女老少齐上阵,捕杀超16亿只麻雀

南斋孤风中 2024-05-09 21:07:23

新中国初建之时,百废待兴。

人们刚从战火硝烟中走出,脸上满是饥饿、憔悴。

那时的国家穷困潦倒,农业生产捉襟见肘,人民的温饱都成了一种奢望。

就拿河北省来说吧,这里向来是祖国的重要粮仓。

可是,每年有32亿斤粮食,竟然被老鼠和麻雀糟蹋掉,这可是河北全年粮食产量的15%啊!

人们对此,又哪能不感痛心疾首?

这笔,散失在田间地头的财富,实在是太过宝贵了。

可怜许多妇孺,年复一年只能啃干馍咽苦水,甚至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望。

有些孩子,干脆就是长不大、熬不活的命。

正所谓“家贫怨万状”。

这等饥荒凄苦的景象,令人怎能不潸然泪下?

就连著名诗人郭沫若,都痛心疾首。

在《北京晚报》发表一篇《咒麻雀》。

《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

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于是,举国上下都在思虑:

如何狠狠击退这些蚊虫、老鼠、麻雀等祸害?

如何尽最大的努力,把应有的那一分粮食都收归囊中?

“除四害”战斗

1958年2月,一个寒冷的冬季。

大地还被白雪覆盖,但国家的号角却已经吹响了。

一份名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的文件,在全国各地传抄开来,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

四川,最早拉响了“除四害”的战斗号角。

他们首先,做出了2条十分严苛的消灭麻雀目标:

第一、分管区域无一只麻雀飞过或叫声,无一个麻雀窝;

第二、无论城乡,当日只要看到两只及以上的麻雀,就算不达标。

很快,运动就在各地展开了。

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无不尽出一份力。

城乡结合,学校也加入了战团。

到处可见人们手持棍棒,有的带着网兜,有的拿着镰刀。

他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街头巷尾,通力协作剿杀“四害”。

即使在僻静的乡村,麻雀的啭鸣声,也变得破碎无常。

那些曾在田垄上雀跃嬉戏的鸟儿,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群众日夜不停地锄击树枝,扰乱鸟窝。

仅郫县一地,出动了10万人。

短短3天,就歼灭了上百万只麻雀。

1958年4月的北京。

气候渐暖、万物生机勃勃。

城中大小胡同里,到处可见居民们簇拥在院落。

或挥舞着扫帚、簸箕,或手执棍棒、锣铛,共同为即将到来的“除四害”做着准备。

这一天,他们终于决心下手,把那些啃食庄稼的麻雀赶尽杀绝。

拂晓时分,北平城头的黎明刚刚打头。

无数民夫们已聚集在街头巷尾,分成数路,手执长枪,埋伏在城乡结合部。

他们如临大敌的猎人般,紧盯着天际的一点鸟影。

一旦有麻雀飞近,枪口就会哧啦啦地齐喷。

把那黑压压的鸟群,打得四散东逃西窜。

而在大街小巷,更是声浪震耳。

大批手持响器的群众涌上街头,乱敲乱打,把麻雀惊得无处可藏。

它们时而在房檐翻飞,时而在枝头盘旋。

时而在瓦缝躲藏,可是人群随之而动,哪儿都无法着陆休息。

偶有几只疲惫落地,立刻就有人蜂拥而上。

终于,在三天的围剿下,北京城的灭雀大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据统计,短短三天时间,他们一共消灭了40多万只麻雀。

城中的上空,再也看不到任何振翅飞翔的身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枪炮和硝烟的味道。

4月28日,上海这座富庶之地,笼罩在一股紧张的氛围中。

从拂晓开始。

就到处可见手持红旗、锣鼓、铁锹等工具的市民们默默布防。

悄然进入“战斗”状态。

他们提前在麻雀出没的树丛屋顶、田间地头等处埋伏下来。

每10米就安排一个驱赶岗哨,仔细监视着一切可疑的飞鸟踪迹。

时而探头张望,时而小声交谈。

直到天色微明,战斗总指挥发出了进攻的号令!

顷刻间,排兵布阵已久的伏兵们一涌而出,人声鼎沸,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那些在树梢觅食、枝头窝栖的麻雀惊得东飞西窜、无处遁形。

它们时而,在房顶盘旋,时而俯冲进花丛。

时而遁形于树枝缝隙,却还是难逃人们的迫击。

一有半点踪影,便被擒获。

上海闸北区钢铁厂先进员工鲁老,汉一家四口人,成绩尤为突出,还登上了当时的报纸。

他们手持簸箕、长竹竿等工具。

一起在厂区树丛角落里仔细搜寻。

只要发现一丝麻雀窝或鸟蛋的踪迹,立马就会一拥而上。

短短一天的时间里。

这家四口人,便将厂区里600多个鸟巢夷为平地,捕获了750多枚鸟蛋。

就这样,在短短一个白天。

上海便捕杀了超过百万只麻雀,还掏获了25万枚麻雀蛋。

一支支“灭雀大军”

1958年,这一年注定将会载入史册,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年初时节,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

国家的号角却响彻云霄,吹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

麻雀作为其中的重点目标,顷刻间成了全国人民的公敌。

从最先燃起战火的四川,到东部沿海的上海、北平等大城市,再到偏僻的小村庄,到处都可见驱赶麻雀的身影。

群众们手持棍棒、簸箕、锣铛等,组成了一支支“灭雀大军”。

他们蜂拥而上,把这些小小飞禽惊得到处逃窜。

在都城北平,数十名神枪手就潜伏于景色宜人的天坛公园。

只待飞鸟现身,便开火射击。

当日,便歼灭了近千只麻雀。

而在陶然亭另一处公园,更有数千民众加入战。

三五成群乱敲乱响,半天内便捕获毙命400余只。

直至11月,全国上下对麻雀的打击,才算告一个段落。

据不完全统计,10个月时间,全国共歼灭麻雀16亿余只。

捣毁窝巢、捕获蛋卵更是无数。

那些曾经在枝头啭鸣、在田间翻飞的麻雀。

就这样在人们的锄铲棍棒下,灰飞烟灭了。

村庄田野间,树梢上再看不到一点飞鸟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和歌声。

然而就在不久后,一场灾难却也随之而来...

“灾难”来临了

当时为了达到剿灭麻雀的目标,一窝蜂地冲上田间地头。

看到什么是鸟窝、鸟卵就通通捣毁。

根本无暇分辨,到底是麻雀还是其他飞鸟的栖息地。

现在我们知道,麻雀虽然会啄食人们辛勤播种的庄稼,但同时,它们也是一个天然的杀虫机器。

如果大规模灭绝,势必会打破生态平衡,造成其他影响。

果不其然,很快“灾难”就来临了。

1959年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节。

但在一些城市,却出现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

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沿岸。

这些城市中,景色宜人的林荫大道上。

赫然遍布着赤裸的树干和枝桠,绿意荡然无存。

原本郁郁葱葱的树冠,此时却只剩下那些零星几片残叶。

犹如秃顶老人的黯淡白发。

偶有的那几片叶子,也已被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往日的模样。

这景象,不但出现在大城市,全国各地的农田上也有。

到处可见那原本青翠欲滴的庄稼,被蛀食得面目全非。

只剩下光秃秃的秆杆和叶梗。

偶尔飘来一阵微风。

便能在空气中闻到一股腥臭的气味,那是作物焦黄、枯萎的味道。

中科院的张劲夫等科学家,意识到了“除四害”的危害性。

写下一份诚恳的报告,呈给领导。

报告中指出,麻雀虽然偶尽会啄食庄稼,但更多时候它们却是帮助农民驱虫的“卫士”。

生态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议将麻雀,从“四害”名单中移除。

1960年3月,毛主席在关于卫生工作指示时正式指示:

“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调整和自然恢复。

麻雀的数量,终于重新开始回升了。

北京街头,一只雀儿轻盈地落在树梢,发出一阵清脆婉转的鸣叫。

这一幕,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消失了太久。

很快,第二声、第三声鸟鸣也相继在周围响起。

行人们不禁放缓脚步,听着这让人怀念鸟鸣声。

放眼田间地头,那些曾经被啃噬得遍体鳞伤的树木。

如今也满枝绿叶,苍翠繁茂。

而那些啁啾的声音,竟也成了农人们心头的极大慰藉。

尽管当初的“除四害”,看似荒谬,但那也只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

在生存才是第一位的环境下,人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暂时的牺牲,以求得农业的发展。

而今天的我们已欣喜地看到,大自然总有她自我修复的能力。

只要人类谦逊、尊重自然规律,一切就会慢慢好转。

1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4-05-10 22:44

    另一个角度,有时候所谓的科学,不是真科学,是伪科学,还是没有真正了解到自然规律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