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山西采风作品展】沁水的村庄

沁水县电子商务 2023-03-21 08:52:48

沁水的村庄

◎ 宁志荣

沁水县,有着“千年古县,如画沁水”之称,位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曾经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

驱车穿行于崇山峻岭、河水潺潺的美景中,古村美丽,森林茂密,空气芬芳,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龙隐山居:杏则村

出沁水县城约5公里,田野一晃而过,两边是迷人的乡村风光,只见远处的村舍俨然,依山而建,我们来到土沃乡杏则村。村口矗立几个醒目的大字“杏则龙隐山居”,村庄四周群山起伏,房前屋后种植着美丽的鲜花,房屋鳞次栉比,石头砌筑的乡路四通八达,伸入每一个农家院落,链接了每一户人家。

虽然是初冬时节,天气有些寒冷,草木凋零,可是,走进杏则村你会看到盎然的绿意,绿草如茵的草坪,村子四周的松柏,无疑使我们感到了勃勃生机,看到了新时代农村的美丽风貌。在往昔的印象中,山村给人的是黄土高坡,一孔孔风尘弥漫的土窑洞,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承载了乡村生活的艰难和坎坷,可是,杏则村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哪里是个黄土高原的小山村,简直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踩着石头铺成的乡间小路,仿佛回到了古老的乡村生长中,一块块石头铺成的小路引导着我们进入闾巷。这些精心设计的石砌小路,既有乡村的味道,又有盎然的诗意,经过工匠精心设计,雕刻了乡村的生活,把古老与时尚链接,文明与艺术沟通,给杏则村增添了古朴优雅的韵味。现代的农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老乡村了,它增添了生态文明的元素,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代物质文明巧妙地结合起来,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地。

龙隐山居分布于杏则村的一面山坡上,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洋气时尚,令人流连忘返。石头砌就的院墙,有的房屋上覆盖着茅草,有的房顶是覆盖着青色的瓦,各具特色。纯木结构的屋檐、屋脊上的具有民俗特色的鸱吻,昂首向天,仿佛向苍茫的天空祈祷着山河无恙,风顺雨调,岁岁丰收。小巷,民宅,石板路,石雕,还有别致经典的石拱桥,桥下是潺潺流水,叮叮当当,那是乡村的歌唱,如同时间的竖琴昼夜不舍,春夏秋冬弹奏着不同的音乐。春天盛开的百花,夏天的阵阵蝉鸣,秋天的金色收获,冬天的雪花飘落,都在这里一一呈现,展现了乡村的浪漫一页,收录进时代的巨幅画卷。

每个院落都是经过精心布置,又显得与自然相融合。有的院落摆着一溜黑色的酒坛,令人感到十分亲切;有的摆着农具,比如犁溇耙磨,这些曾经粮食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农具,如今被机械化所代替,默默诉说着从前的乡村文明,解读着农耕文明;有的摆着方桌和竹制的藤椅,我们与杨老师、金教授坐在椅子上,望着被院落切割的蓝天白云,享受悠闲的乡村美景,感慨万千,十分惬意。那是离开我们不远的农耕时代,与现代发达的物质生活来比,又显得十分久远,隐藏在记忆深处,时时撞向往事的琴弦,波动不已。当我们走出院子,来到一个碾盘旁边,顺手推动石碾子,那隆隆的声音瞬间接通的时空的隧道,把我们带回往昔的乡村岁月中,杏则村就是农耕文明的记忆和活化石。

这并非说杏则村只有古老的乡村记忆,其实它还连接着现代文明和物质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民居。在古朴的院落中,还有精致的茶舍,人们可以品茶聊天,放松生活的节奏;民居里还有各种图书,供人们阅览,遨游知识的海洋;窗明几净的玻璃,铝合金门窗,还有宽阔时尚的大餐厅,对于厌倦了大鱼大肉的生活,喜欢粗茶淡饭、农家时蔬的人来说,也是令人口舌生津、大快朵颐的。

杏则村龙隐山居还重点开发民宿康养,既有茶院、书院、文创院、柴院等民居,还有种植着千亩连翘。村里修筑了24公里的休闲步道、八公里黄金岭禅修步道和6公里连翘观光步道。当春天人们来到杏则村,一方面感受古老乡村的熏陶,一方面欣赏一望无际的连翘花,沁香扑鼻,沉醉其中依依不舍。

杏则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农民土地入股,分红分利,种植连翘,集体和村民入股,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回首旧房屋,建成龙隐山居,给农民带来了收入;开发森林资源,利用森林防火通道,建成了徒步道;利用森林自然资源,打造集体养殖,采摘果园、花卉栽培、观光田园等休闲农业,谱写了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蜜蜂小镇:柿元村

山多,水多,花多,植物茂盛,负氧离子高,必然招蜂引蝶,所谓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沁水全县有蜜源植物180余种,槐树10万亩之多,美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被誉为“中国蜜蜂之乡”,是中国四大名蜜中荆条蜂蜜、刺槐蜂蜜主产区之一,“沁水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沁水现有养蜂专业合作社38家,蜂农1400余户,饲养蜂群5万余箱,年产蜜量1500余吨,是山西第一养蜂大县。

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处令人感叹的生态乐园,只见在崇山峻岭、层层叠叠的森林之下,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沁水县龙港镇柿元村蜜蜂小镇。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乡村的广场,在巨大的绿茵茵草坪上布满了彩色石子铺就的小径,曲径通幽,十分迷人,更加令人赞叹的是广场上矗立的数十个小蜜蜂群雕,有的头戴皇冠,有的手持金杖,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憨态可掬,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简直就是蜜蜂的童话世界,让人感受到蜜蜂的可爱、蜜蜂的辛劳、蜜蜂对人类的无私,所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蜜蜂就是用甘甜的蜂蜜为人类无私地奉献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人生增加了甜蜜。这些美丽的雕塑,充分体现了蜜蜂小镇的文化特征,让人记忆深刻。

雕塑广场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远处是高山,四周树木葱茏,置身其中悠然见南山,何等自在逍遥。广场的旁边是红色塑胶步道,以及美丽的花园,万紫千红。花园旁边建造了一座座的精致房屋,里边陈设了成百上千的各种颜色的蜂箱,十分精致,星罗棋布,无数蜜蜂在这里汇聚,酿造闻名遐迩的蜂蜜。这些蜂箱都是高科技的产物,具有保温功能和数字操作。可惜,我们来时正是蜜蜂的休眠时期,全部安然躺在蜂箱里,度过漫长的冬季,静静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果是春天来临,蜜蜂飞遍了沁水的山山水水,在花丛中穿梭,在广场上盘旋,则是另外一番美好的景象。

广场的一侧是一座高楼,里边是制作蜂蜜的车间。上了二层楼,透过玻璃观看车间里产蜜的整个流程。这些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高端设备,具有现代化的产蜜流程。只见工人们穿着干净的工装,戴着塑料手套,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那种严谨的态度、熟练的操作、紧张工序,让人充分体验到乡村转型发展后农民素质的提高,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发展,使农民在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之后,也成为工人,自身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蜜蜂小镇从养蜂到蜂蜜产品,技术化程度十分高,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酿造蜂蜜了。据说,他们进口了一种机器,切割蜂蜜的速度提高了数十倍。天然的地理条件、先进的工艺、美好的生态环境,使蜜蜂小镇酿造的蜂蜜质量高、甜度大,受到了业界和顾客的青睐。

我们来到了蜂蜜品牌展示大厅,只见各种品牌、各种包装的蜂蜜产品琳琅满目,有数十种之多,散发着蜂蜜的香甜,赏心悦目。在主人热情的介绍中,一行人禁不住诱惑品尝了其中的蜂蜜,禁不住口舌生津,连连夸赞,有的人当场就购买了蜂蜜,准备带回家享用或者送给亲友。蜜蜂小镇生产的蜂蜜,蜜蜂小镇的刺槐蜂蜜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先后在印尼第14届亚洲养蜂大会上获得金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第46届国际蜂业博览会获得银奖。蜜蜂小镇还建有蜜蜂育种场、蜂业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蜜蜂博物馆山西馆和蜜蜂科教生态小游园。蜜蜂小郑全方位的引进蜂疗技术,建设蜜蜂养生馆,用新的蜂疗理念和蜜蜂产品进行医养、康养、美养等活动,为人们提供健康养生的新项目。小镇的建设,引领全省蜂蜜业的示范生产,打造全国蜜蜂业科教基地,已经成为太行山一道靓丽的风景。

红色记忆:南阳村

在历山之麓,获泽河畔,有个美丽的村庄叫南阳村。它深藏在大山之中,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抗战红色文化、美好的自然生态远近闻名。

走进南阳村,看到八个大字“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显示这个村庄曾经的光荣历史。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设立在南阳村的一座古庙里,为两进院落布局,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戏台、中殿、正殿,两侧为看楼、廊房、耳殿,戏台东、西两侧均辟门,西山门正南为琉璃照壁,十分珍贵。如今,南阳村在古庙里建立了抗大红色展馆、党性教育基地。1943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沁南乡政府在南阳村进行抗日活动,留下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足迹。我们走进古庙,雕梁画栋,古木森森,戏台上写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毛体书法,让人不禁回到80余年前,一批中华民族的英雄们在此工作、生产、学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生产,一边抗战。在抗日活动陈列展览室里,我们听村里一位老人讲解抗日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活跃在眼前,这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他们从南阳出发奔向抗日的前线,为救亡图存、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看到一棵古槐,据说有2500年的历史。古槐躯干如铁,虬枝盘绕,昂首向天,历尽沧桑,显示这强劲的生命力。它一定见识过晚唐山水画宗师荆浩的身影,见证了这位画家隐居南阳的漫漫岁月。荆浩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在《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图真”“四品”“二病”等理论要点,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遥想晚唐时期,荆浩在南阳村的幽美环境中,躬耕自给,逍遥自在,足迹遍及历山和太行山。他观察山水,天人合一,创作了名画《匡庐图》。整幅画作山峰耸立,茂林溪水,古朴雅致,雄浑大气,体现了全景式构图和写真式技法,反映了他道法自然的绘画思想。

据说,当时的邺都青莲寺的住持大愚,曾经请求荆浩给他作画,要求画里两棵松树,生于磐石,天边远峰,幽岩嶙峋,墨烟浓稠。荆浩应允后,为大愚作画,并赠诗一首:“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荆浩的豁达,以及他对于绘画的技法和美学追求,这个美好的传说,千年之后依然令人慨叹不已。

盘桓于南阳村的石板路上,小巷曲径通幽,房屋鳞次栉比,标语处处可见,体现了这个村落的生态风貌。尤其是富有晋东南特色的民居,各种美味小吃更是令人垂涎不已。每到旅游季节,南阳村的大街小巷里都是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农家乐里品尝小吃,在大庙里参观抗战遗址,去太行洪谷森林公园欣赏大自然美景。南阳村的红色基因、古老民居、荆浩故里、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标识。2019年,南阳村成为首批“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离开南阳村,我们驱车前往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初冬的风呼啸不已,卷起路上的烟尘。凛冽的寒风吹得衣袂飘飘,每个人都捂紧了衣袖,然而游兴不减。一条公路通向深山,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花遍野,一边河谷,河水清清,婉转不已,流向远方。遗憾的是,由于秋时暴雨袭来,冲毁了山路,我们不能进入洪谷。于是,我独自飞跑前去,跨过木桥,再向山中走了一段路,看到群峰耸峙,云雾缭绕,森林茂密,飞鸟鸣啾,但是,车不等人,只好欣欣然返回车上。

在车上,导游热情地介绍洪谷森林公园的风景,大致有青禅寺遗址、天生桥、神钲山、水帘洞、大岩扉、十三潭、洪谷栈道、天井等13处景点,森林覆盖率达87.87%,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14000个,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荣获“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的殊荣,这是继西藏阿里、那曲、江苏野鹿荡之后,全国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地区。

我们没有机缘到景区游览,也不可能在南阳观看美丽暗夜星空了,只好在导游的描绘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留待以后观赏。在外省人看来,山西除了煤还是煤,其实,山西左有吕梁山,右有太行山,北有长城,南有大禹渡,汾水长流,黄河环绕,自然风景数不胜数,只是被人们忽略了。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生存的环境,打响了环境保卫战,在各种强有力的生态建设措施推动下,人类生存的环境将变得更加美好。

柳氏民居:西文兴村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西文兴村,是柳宗元的后人柳遇春修建的故居。“西文兴”意为:柳氏从西而来,子孙以文兴为业。该民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院中一石牌坊迎风板写道:“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柳氏民居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村居民几乎全为柳姓一族。

据柳氏族谱记载,唐朝末年,柳宗元的后裔先迁至翼城;明朝初年又迁往沁水,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族谱中称:“唐末世祖,永州司马,贬叹格训,以照贤孙。”永州司马即为柳宗元。格训的主要内容为:“中条道中,皇恩食邑,五谷为生,耒耜为本,忠恕廉洁,忧国忧民,弃府始徙,盛名勿扬。”可以看出,不仅柳氏家族迁徙之所位于中条山中,这里原本就是柳家的封地。柳宗元要求后代如先辈那样忠恕廉洁,忧国忧民,但切记不可远传盛名,以免招来嫉妒和灾难。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柳氏后裔柳遇春中进士,当时地方官员给他和祖父建立了“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的石牌坊。柳家再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门庭森严的一进十三院府邸。吏部尚书王国光撰写楹联:“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水暖出龙头。”明末,西文兴村遭兵祸,受到破坏。清代乾隆年间,柳氏后人柳春芳和柳茂中父子,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中获得暴利,重修了祠堂、文昌阁、文庙、关帝庙,并在关帝庙的东西两侧新建了魁星阁和真武阁,建造了富丽堂皇的“中宪第”宅院。

柳氏民居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它依托北山,起势作“凤凰展翅”。原建筑面积98亩,一派气吞山河之势。整个建筑大体分三部分。村南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文庙内又设有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为东西走向的村内小街和街东端的文昌阁、校场以及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楼等;村内小街往北,便是柳氏民居的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其四角有小戏台、观河亭、赏景楼、府门楼。柳氏民居建筑坐北朝南,计房屋114间。院落分为两组,以东西走向的村中街道为中线,南北两侧并列两院。

两座石牌坊在街道上巍峨耸立,一座上书“青云接武”,一座上书“丹桂传芳”。石牌坊下的八头石狮被称为“教化狮”。第一尊石狮叫“翘尾巴狮”,告诫人们话到嘴边留半句,祸从口出的道理。第二尊石狮叫“老实狮”,狮子的尾巴藏在了两腿之间,表现不能傲慢,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第三尊石狮叫“安分守己狮”。第四尊石狮脚下踩着一个探出头来的小狮,肚子里还有一个低着头的小狮,意为“出人头地”。青云接武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狮叫“金榜题名狮”。第二尊石狮叫“寻求靠山狮”。第三尊叫“坐享俸禄”。第四尊石狮叫“宦海沉浮狮”,告诫人们官场沉浮变化莫测。

柳氏民居按照古代风水堪舆理论修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各府第的后院,上有铁丝网覆盖,下有地道家家相连,院院相通,号称“天罗地网”,并配有警铃、防火墙等。有个门楼“行邀天宠”十分考究,具有多种民俗象征意义。以云纹、蝙蝠来表“天降鸿福”,以莲花、桂枝来表“连生贵子”,以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来表“连中三元”,以五个蝙蝠展翅围绕一个寿字来表“五福朝寿”,以万字纹、菊花、莲花来表“万年连举”,以慈姑、祥云来表“慈祥”之意。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雕刻细致,惟妙惟肖纹饰。

柳氏民居有大小30多块碑刻,部分对外展览。据说,碑刻中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明代书法家常州文徵明、曲江方元焕等名人碑刻。此外,还有王国光书写的石刻楹联,以及木刻楹联门匾等等。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徵明的碑刻,为北方罕见的文物,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让人称绝的是,在柳氏民居竟然发现了被誉为“画圣”的唐代名画家吴道子的三通画碑。

“河东世泽”的宅院的大门,共有12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处院内,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开此门,足可见柳府之戒备森严、防护意识之强。究其原因,其一当作防盗之用,其二亦或还作防战乱、政乱,作避难之作,可谓用心良苦。柳氏民居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先后600余年,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兼容建造工艺、雕刻艺术、历代名人书法、古训、箴言及家训、诗赋为一体的文人府宅。柳氏民居既反映了柳氏家族辉煌的历史,也是具有典型北方特色的建筑群,不愧为游览胜地。

沁水的自然美、生态美、风景美、文化美、历史美,这一切,概括起来就是生态美。置身于美好的生态环境,回眸红色旅游的故事,欣赏心动的人文景观,感受古老的历史,呼吸着山里的空气,聆听着林间的鸟鸣,接受自然的心灵洗礼,我们充满了感动。

沁水,这个古老的县城,如画的美景,良好的生态,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愧为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

来源:沁水溶媒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