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大神毕业九年,靠“抠门”在南京省出两套房

左等右等 2024-03-28 20:13:12

01

最近,有这样一则帖子火了,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发帖的是一个女生,因为自己和朋友出来约会,每次吃饭前都要在手机上寻找一番,每个app看看,哪个平台更便宜。

这名团购的女生也不是小气之人,在某些方面花钱非常大方,也会买很多贵重礼物送给自己,上千的饭也会请。不理解对方这样做法,为什么在这种小钱上面,锱铢必较。

朋友的消费观念可以理解,把钱花到刀刃上。

这种每个平台找优惠的场景,发生在每次点菜时,打扰了吃饭的兴致,心里也会不舒服。

团购对于好面子的人来说,确实挂不住,在乎别人看自己的眼光。

评论区里,很多人点明事情的的本质。

团购省钱,直接点的,没看团购,结果贵了一半。能省钱不香吗?为什么要花冤枉钱,而且现在饭店菜也很贵,一份生菜10块起步,利润这么大,凭啥不团购。

有的网友简单直接,希望能够骂醒当事人。

有羊毛不薅是沙贝。

为什么不团购,王思聪吃饭都用团购券呢,普通人隔着装啥大方。

富人大大方方小气,穷人小心翼翼大方。

没上过班的,不知道挣钱有多么难。

团购能省钱为啥不省?你对象很正常,是你不正常。

看似抠门的举动,透露出了理性消费的观念。

在平时生活中,拉不下脸,不差钱几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在吃饭时,快要结账,服务员耐心的讲解这最近的活动,可以直接打折或者优惠,就算店员把优惠了多少直接介绍出来,又有多少人说出了那一句:我不需要。

有位在北京上班的博主,自己去美容院做脸时,咨询了下团购。

结果被身边的其他顾客阴阳怪气,说做脸上的项目还团购,对自己的脸还不上心之类的话。

博主自己也纳闷究竟是怎么样的皇宫贵族,团购就要被歧视吗?

被阴阳怪气之后,什么也没做。

更是质疑自己,在美容院用团购真的很丢人吗?

02

在豆瓣,有这样一个小组,15万人,每天都在讨论如何省钱。

而这样的小组有: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丧心病狂省钱小组。

在这些小组中,年轻人们热衷于讨论,各种各样的省钱窍门。

在当今,我们不缺不花钱的地方,消费主义无孔不入。

你打开手机时,各种算法精准拿捏你的心理。

你是学生,需要提升,就是买课。

你是宝妈,需要育儿,就是各种育儿产品。

甚至你听到街边的广告,清一色的全场大清仓,告诉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这些小组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不要再花冤枉钱,成为一个扣门精。

更有甚者,一个月12块钱就解决了两个月的晚餐。

在市场看到牛筋面的价格为8元一盒,在网上购物挨批评查询之后,发现最便宜的牛筋面12元可以买到3斤,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放冰箱。

3斤的牛筋面,当晚餐吃两个月完全没问题。

抠门大神王神爱,毕业九年,硬生生省出来在南京的两套房。

她每年花在衣服鞋子上的钱只有100块,几乎只买内衣裤,也会拣来朋友不要的衣服穿。睡衣一穿好几年,破了就打个补丁。

甚至碰上有点小的鞋子,她会给脚后跟开个小口挤进去穿。

伙食方面,工作日她和丈夫基本都在公司食堂免费解决,节假日也是在家开火,便宜实惠。

在薅羊毛上,王神爱也是铆足了劲,开了一些信用卡,把里面各种“零元购”和“消费券”纳入囊中。

王神爱的丈夫手机用了很多年,卡到32G的内存删得只剩下微信才能运行,为此王神爱每天会在三个平台抽奖,她说:“坚持抽一年,实在抽不到再买。”

根据王神爱自己统计,靠薅羊毛能剩下3000元。

也有反对者说:大可不必宣传这种价值观。

“她穿朋友衣服,和叫花子有什么区别。”

“这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仔细翻看王神爱的帖子就会发现,她的生活不缺品质。

遇见心仪的衣服,再贵也会买。

家里面的抽烟机,长期使用,为了家人身体健康,因此价格不菲。

王神爱接受采访时说:“省钱可以,但不要成为抠门的奴隶。”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出了多少为了省钱,结果却花费了更多。

为了省买书钱,狠下心买了kindle,结果,该泡面的次数比看书多。

节省健身房办卡的钱,买了跑步机,除了挂衣服,其他时间在角落里吃灰。

双十一各种凑单,拿出了计算器,列出了长长一落购物清单,计算着满减,等待凌晨付款,一番心思下来,才便宜了几块。

03

《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已经步入科学消费时代,完成正确消费决策、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抠门”代表着一种理性消费观念,钱也花了,事也办了。

而那些掉入消费主义陷阱的人,盲目攀比,跟风得到的满足感都只是一时的。

恰恰折射出精神上的匮乏,终将彻底沦为物质的俘虏。

对自己好一点的不属于消费主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基于自我实现去消费,是值得提倡的。

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保持一个理性的消费观念。

当你有了工资,看到自己银行卡那只增不减的余额。

在那一刻,对于生活的焦虑,一切都迎刃而解。

就像豆瓣小组那句简介:“丧心病狂攒钱,从容自在生活”。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