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庭笈回忆戴安澜将军牺牲全过程:师长原本可以回来,我们被英军坑了、骗了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1-12 20:22:27

军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牺牲的前因后果以及战场详情,没有人比郑庭笈更清楚——戴安澜将军牺牲时,二百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就守在他的身边。

戴安澜将军牺牲四十周年之际,已经七十八岁的郑庭笈满怀深情第写完了《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忆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一书:“老骥伏枥,时不我予。现将戴故师长英烈事迹,著文以飨读者,同时也是对我有负于戴公的告慰。回想起戴将军在缅境负伤之后,一直由我五九八团的担架抬着向北方滇缅国境撤退。将军自知伤重难起,有葬身异域之虞。在弥留之际,时而手指地图,念念不忘全师能否撤回滇境。”

我们在《特赦1959》中看到过郑庭笈的形象,他能在1959年第一批特赦,也跟他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功勋有关——郑庭笈参加过武汉会战,在击毙中村郑雄的昆仑关大捷后,荣获云麾勋章。

在昆仑关大会战中,戴安澜二百师、邱清泉新二十二师、郑洞国荣一师与日寇血战一个月,战况极为惨烈。邱清泉曾在战场上赋诗述怀:“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血战昆仑关的三个师跟随杜聿明赴缅作战,戴安澜依然打前锋。据郑庭笈回忆,当年远征军赴缅作战,前期可以说是战果辉煌,但是由于英军的两次情报失误或有意欺骗,这才导致了远征军战事不利伤亡惨重。戴安澜将军原本可以生还,但是各方面不该出现的不利因素累加,才致使这位抗日名将英年早逝。

杜聿明率领入缅作战的第五军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军。杜聿明与荣誉第一师郑洞国、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被誉为“机械化军五虎将”。

戴安澜将军1924年参加北伐军为二等兵,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黄埔五期的郑庭笈与戴将军关系密切,很多戴将军的著述和日记,郑庭笈都能看到和背诵。

戴安澜拜谒汉武帝墓和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碑后的感慨日记,郑庭笈也能一字不差地复述:“黄帝的子孙,今天是我们奋斗的日子,勇进就是生存,怯退就是毁灭,决不容徘徊犹豫!敌人决不会恩惠!祖国的存亡,完全操之于我们自己,敌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不要问敌人力量如何,先要问自己的志气如何。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不会亡国的。兴亡是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只有决心前进,以扬威于世界,列祖宗之灵,当可含笑九泉。”

1942年3月1日,远征军第五军入缅作战,二百师是作为第五军的先头部队拥有两个战车团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团,还配有杜聿明下拨的军部骑兵团,车辚辚马萧萧集结于缅甸同古。

远征军到达同古时,缅民已几乎逃匿一空,驻缅英军正在全面溃退,日军正在跟踪追击。

仰光陷落后,日军第十五军司令官田祥二郎率领四个师团和特种部队,分三路继续北进追击英军,第二百师得到的命令,就是接管英军第一师的防务坚守同古掩护其撤退。

英军溃逃,二百师阻击,这事儿原本就很不靠谱,更不靠谱的是驻缅美军英军空军机场已经全被日军摧毁,在同古打阻击的二百师根本就没有空中支援,而获得制空权的日军却可以对同古狂轰滥炸放毒气。

面对日军的飞机坦克,戴安澜的二百师手里能用的只有手榴弹和汽油瓶——英军溃逃的时候,已经丢掉了所有重装备,即使有,也不会留给中国远征军。

1942年3月20日,同古阻击战正式打响,日军先以步骑兵五六百人在重炮配合下发起试探性攻击,随后全军压上,郑庭笈的五九八团首当其冲与敌交火,激战三天后,副团长黄景昇阵亡。

郑庭笈回忆:“英驻缅空军已被全部毁灭,中国志愿空军也从未出现,使日空军得以肆无忌惮地猛炸同古城。敌人炮火也逐步延伸射击,使城内房屋多数变成废墟。”

战至24日拂晓,同古外围阵地全部失守,戴安澜召集各团长召开决死会议,各自指定了自己阵亡后的代理职务者。戴安澜率领师指挥部迁往城东,城中留守的三个步兵团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兼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指挥。

从25日拂晓开始,同古城进入巷战。双方逐屋争夺双方短兵白刃格斗,一直打到28日,日军对五九九、六〇〇团阵地施放糜烂性毒气的同时,还派遣特种部队化装成缅甸土人,赶着牛车往城里冲,结果全被识破、消灭。当晚打扫战场,缴获了七门迫击炮,一百多支步枪和六挺机枪以及一批防毒面具——日军作战一向是丢人不丢枪,二百师能缴获这么多枪炮,可见日军损失有多大。

29日黄昏以后,几乎弹尽粮绝的郑庭笈终于等来了戴安澜的亲笔手令:“奉杜军长令:全师向西汤河东岸撤退,而后转移至叶达西集中待命,撤退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指挥。”

郑庭笈用一个步兵营突击击退敌人,剩下两个团抬上所有伤员后撤,在一间作为师指挥部的茅草棚里,戴安澜与郑庭笈紧紧握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同古激战十二天,战后统计,共打死日军五千余人,打伤不计其数,郑庭笈描述日军惨状:“血流漂杵,遗尸遍野。”

二百师完成阻击任务撤出同古休整,老蒋也于1942年4月5日飞到瓦城东北的梅谋视察,并指示杜聿明再打一场大仗以向英美展示远征军战斗力。

4月16日,戴安澜的二百师和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相继进入攻击准备位置,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到达平满纳亲自指挥,结果忽闻噩耗:负责侧翼阻敌的英军又跑了,第五军有被东西两路日军截断包围的危险。

杜聿明眼见战场形势逆转,马上驰往史迪威和新任远征军司令罗卓英的司令部,要求取消平满纳会战计划,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和梅谋,曼德勒会战也应视情况延后。

郑庭笈的说法不知道是否准确:4月19日午后,史迪威和罗卓英忽然改变计划,他们根据英方情报,说克遥克柏当西南发现三千日军,命令二百师火速开往该地向敌攻击。

杜聿明当场提出反对:“根据摩托化骑兵的搜索报告,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孙立人部尚在该地,绝不可能将大批敌人放过而未察觉,所以这个情报不准,我还是主张二百师东征棠吉、梅谋,确保腊戍,以防敌人断我退路。”

史迪威和罗卓英坚信英军情报可靠,二百师必须出击,否则就要对杜聿明“以抗命论”,杜聿明与史迪威罗卓英大吵一顿。

最后只能屈从的杜聿明留了个心眼儿,他悄悄告诉戴安澜:“你先运一部分兵力到克遥克柏当,其余兵力待我去梅谋向参谋团林蔚陈述意见后再作决定。”

戴安澜带领二百师五九九、六〇〇团乘汽车疾驰到克遥克柏当,却发现那里连一根鬼子毛都没有——他们又上了英国人的当,成了英军溃逃的又一块挡箭牌。

史迪威和罗卓英朝令夕改,终于把疲惫奔波的二百师送入了日军包围圈,具体地名说起来很拗口,读者诸君也未必记得住,咱们简单点说:驻缅英军统帅魏菲尔于5月2日下令总退却,远征军司令官的罗卓英也弃军入印,杜聿明闻讯后派军参谋长罗又伦前去追赶,结果那两人跑得太快没追上,于是就有了野人山苦难之旅。

史迪威罗卓英弃军而走,十万中国远征军失去统一指挥,只能分散突围,而回国的要道已经不通了——一部分日军已渡过怒江与宋希濂的三十六师激战,二百师原定的突围回国的计划也不得不进行更改。

5月18日,二百师在通过细包到摩谷公路时,陷入了日军五十六师团两个大队的伏击圈,双方夜战三个多小时,戴安澜中弹身负重伤,五九九团团长柳树人、副团长刘杰阵亡,五九九、六〇〇团战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

戴安澜胸部、腹部各中一机枪弹,虽然没有伤及重要脏器,但是医药匮乏,伤口迅速化脓。

戴安澜知道自己难以幸免,就召集团长们开会,决定在他殉国后,,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将部队带回国。

5月的缅甸大雨滂沱,戴安澜的衣服从未干过,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终于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许,在缅北茅邦村五九八团驻地殉国,时年38岁。

郑庭笈护着戴安澜骨灰且战且走,直到6月2日才带领全师突围破最后一道包围圈,并于17日到达云南腾冲。 

二百师入缅作战共历时137天,所部10000人,回国时仅剩4000余人,师团军官阵亡4人。

按照美蒋“合作”的惯例,战败后自然要互相甩锅,史迪威在甩锅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士兵是无可挑剔的,他们机智、勇敢、吃苦耐劳、毫无怨言,问题出在那些贻误战机、胆怯、贪得无厌和临阵脱逃的军官身上。”

史迪威要是真公平,就应该先追究英军提供假情报、拿友军当挡箭牌的罪责,但是英美是堂兄弟,老史也要维护他们的面子,所以只是一味指责远征军的不是,还要求枪毙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第六军军长甘丽初,一向忍让的老蒋终于勃然大怒,表示这样的话就无法合作下去,最后是罗斯福出面调解,承诺对中国的空运物资由每月一千五百吨提高为每月六千吨,老蒋才勉强对史迪威的反攻计划表示支持。

远征军再度入缅,将日军打得死伤枕藉,而戴安澜将军却只有忠魂归国,军史对远征军此战受挫的原因,都是点到为止,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遗憾和疑惑:如果不是英军提供假情报和临阵脱逃,远征军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吗?如果罗卓英和杜聿明不受英美挟制,戴安澜将军是不是还能在抗日战场上继续征战、再立奇功?

7 阅读:1112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