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加迪沙:非洲恐怖城市,战乱20年居民挎枪上街,美国都不敢插手

协虎战争史 2024-03-25 22:00:40

2021年夏天,韩国电影《摩加迪沙》上映,斩获了票房冠军。该片讲述了1991年摩加迪沙内战中,朝鲜和韩国的大使馆共同合作,闯出战火之城摩加迪沙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上映前,摩加迪沙的名字早已被人们遗忘,这座城市是海盗之国索马里的首都,是非洲的千年古都,但也是联合国评价的世界最不安全城市之一。

自从1991年索马里内战爆发以来,摩加迪沙就沦为战场,在多年混战里被几个阵营瓜分,冲突不断。

美国人也拍过一部以摩加迪沙为主题的电影——《黑鹰坠落》,片中的摩加迪沙破败而野蛮,饥民遍地,武装分子随意杀人,没有任何秩序。

其实,无论韩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都并未对90年代的摩加迪沙进行丑化,当年的摩加迪沙的确是人间地狱,百万人在绝望里挣扎。

而作为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的命运就是索马里的缩影。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沿海城市上接红海,下连黑非洲,曾经商业、渔业发达。中世纪晚期,索马里人因摩加迪沙而富足,阿拉伯人在这里贩运香料,连南下西洋的郑和都来过这里。

近代,该国虽沦为殖民地,但摩加迪沙是殖民政府所在地,西式建筑遍地,工商业发达。

哪怕索马里在60年代独立后,到90年代前,索马里中央秩序仍在,摩加迪沙在贫困的索马里地区依旧一度欣欣向荣。只可惜内战爆发打破了平衡,摩加迪沙最终万劫不复。

那么,过去的摩加迪沙有多辉煌?1991年的内战对这座城市的摧残有多大?摩加迪沙的未来又在哪呢?

【一】从“木骨都束”,到“摩加迪沙”

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西方人渐渐主导世界秩序,在叙述历史的口吻中总是以欧洲为“第一人称”,仿佛这个世界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才繁荣起来的。

其实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欧亚非之间的贸易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

就拿非洲来说,欧洲人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无文明的荒蛮之地,但事实并非如此。

黑非洲地区很早就跟埃及文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有交流,当地黑人建立过大量商业性质的政权,和阿拉伯人、波斯人做生意。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甚至在非洲建立过国家,比如东非的桑给巴尔帝国,就是波斯后裔建立的。

黑非洲地区最靠近阿拉伯的地方,就是“非洲之角”索马里,这里的黑人自古以游牧形式生活在荒原绿洲之中。

到了13世纪,经过伊斯兰教的传播,索马里黑人从游牧部落跨入城邦文明,在沿海建立一些贸易城市,最著名的就是“木骨都束”。

所谓“木骨都束”也是阿拉伯语,意思是“王的城市”,今天翻译为“摩加迪沙”。

如果打开索马里的地理地图,很容易会发现,摩加迪沙的位置是个交通枢纽。

索马里主要河流谢贝利河在这里拐弯,这里成为重要渡河点;该北部是荒漠游牧区,南部是农耕区,而摩加迪沙处在南北过渡的焦点,是游牧部落和农耕部落交换产品的市集。

海上的阿拉伯人到来后,靠海的摩加迪沙又兼具了海上贸易功能,最终让摩加迪沙成为东非重要商业城邦。

在埃及王国时代,法老就曾派人来这里采购乳香和“没香”,当地的苏丹国曾富甲一方,西部的黄金、南方的奴隶和象牙、本地的香料和皮草、海外的瓷器和布匹都在这里交易。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曾带船队来到摩加迪沙,记录了这个叫“木骨都束”的大都市。

《星槎胜览》:“黄赤土石,不生草木,田瘠少收。其富民附舶远通商货,贫民网捕海鱼......地产乳香,金钱豹,龙涎香。”

然而,繁荣的摩加迪沙被周围势力眼馋,在大航海时代后就被南方桑给巴尔苏丹国、北方的阿达尔苏丹国、海外的葡萄牙陆续争夺。

19世纪开始,欧洲人瓜分非洲,小小的索马里被法国、英国、意大利瓜分,而商业都市摩加迪沙被桑给巴尔苏丹国“租”给意大利,在20世纪正式插上意大利国旗。

而在意属的百年多时间里,摩加迪沙保持着繁华,意大利把总督府放在这里,建设了西方化的城市,拓宽港口,还培养了一批学过意大利语的黑人作为基层管理者。

当时,这里依然是东非重要港口,在贫瘠的索马里,可以说全国的人口和财富都聚集在此。

【二】小国内战,首都往往是主要战场

意属索马里时代,除了首都外,索马里其他地方穷得掉渣,当地黑人对殖民统治不满。黑人部落武装和殖民者曾发生战争,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结束。

但无论外面打得多厉害,首都摩加迪沙总是置身事外,这里稳定而繁荣,人口密集。

摩加迪沙受到战争威胁,是在二战爆发后。

彼时,意大利成为法西斯阵营成员,和德国一起威胁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殖民地,并争取控制苏伊士运河和红海。

英国为了国际贸易线的稳定,主动进攻索马里,在1941年控制了这片土地,统治中心也在摩加迪沙。

二战后,整个索马里名义上是联合国控制,实际上是英国的土地,直到1960年在联合国要求下独立。

当时,因为非洲民族主义思想澎湃发展,欧洲各国也都吐出了亚非殖民地。在统一国家的号召下,传统英属索马里和南部的意属索马里合并,变成索马里联邦。

索马里独立之后,摩加迪沙自然是国家当之无愧的首都。

可从独立开始到90年代,索马里走社会主义路线,搞计划经济,该国的商业几乎停止发展,摩加迪沙优越的地理位置没能发挥作用。

尽管建国之后,索马里政府有志于振兴摩加迪沙的国际贸易枢纽地位,但碍于本体条件有限,又缺少国际资本投资,摩加迪沙的城市发展和20世纪初相差不大。

长期的经济落后,加上70年代的欧加登战争失败、80年代的东非饥荒,索马里哈雷政府在80年代末已经众叛亲离。

雪上加霜的是,该国北方地区一直就有独立势力,英属索马里自称“索马里兰”,”非洲之角”的索马里人则自称继承了“邦特兰苏丹国”的传统,要建立邦特兰国。

随着各地反政府势力越来越大,最终在1991年,逃窜海外的反政府领袖——哈维耶族的艾迪德举起反旗,索马里内战爆发。

当时,所有势力的目标都是总统巴雷的大本营——首都摩加迪沙,艾迪德叛军带着“索马里联合大会”、北方民族叛军,一起杀入摩加迪沙,巴雷只得下台。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噩梦的开始——索马里政府崩溃了,“索马里联合大会”却没建立起新政府,叛军领袖艾迪德和迈赫迪都在争夺总统。

其中,迈赫迪是摩加迪沙富豪,有当地土著民族的支持。此时忠于巴雷的势力也想“恢复河山”,又拉起队伍反攻摩加迪沙。

随着叛军内部的艾迪德跟迈赫迪火拼,外部又要抵挡巴雷政府军,北方民族军左右下注,内部分裂。

于是乎,大大小小十几支有名有姓的部落叛军,在三方势力操纵下乱战,战场就在摩加迪沙。

叛军们以部落为划分,艾迪德和迈赫迪基本把摩加迪沙南北分割,小股叛军以街道为划分,以楼房为据点,互相攻打。

彼时的摩加迪沙人口近百万,在乱战爆发后,全城马上引起混乱,政府的军火库被抢,暴徒上街打砸抢烧,叛军依靠民房巷战,平民死伤惨重。

【三】内战遥遥无期,摩加迪沙发展缓慢

内战爆发时,摩加迪沙城内还有许多大使馆,各国外交人员都在第一时间撤出城区,朝韩两国外交人员联合行动,一起撤离,这就是电影《摩加迪沙》的故事。

外国人走了,官员跑了,富人也走了,拖家带口的摩加迪沙市民沦为难民。

可随着战争的进行,叛军的火炮把大量城区炸毁,躲在房子里不愿撤离的市民被活埋,很多历史建筑沦为叛军指挥部或碉堡,遭到严重破坏。

紧随其后是粮食的紧张,到底有多少人死在城内混战,一直没有具体数字。

联合国给出的数字是6-8万人,索马里政府后来调查的人数更多,约有12万人死于艾迪德和迈赫迪阵营的混战。

伴随着内战蔓延,战火从摩加迪沙开始席卷全国,约有30万索马里人死于战争、饥荒,最终逼得联合国和非盟下场维和。

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派出国际部队进入索马里,重点在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摩加迪沙维和。此时摩加迪沙已经陷入饥荒很久,城市的基础设施也瘫痪,贫民们靠救济为生。

可因为联合国支持迈赫迪为总统,艾迪德对此不满,他的手下盘踞在摩加迪沙和联合国作对。

美国为了扫清艾迪德势力,在1992、1993年两次发起针对艾迪德的军事行动,结果都被艾迪德逃脱。

尤其是1993年10月美军的秘密抓捕行动,因为计划不周导致全城民兵的围攻,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19名美军战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鹰坠落”。

“黑鹰坠落”事件之后,美国心灰意冷,退出索马里维护,其他国家也不愿意趟这滩浑水。1995年,联合国放弃索马里,只剩下非盟还在尽义务,派维和部队撑场面。

整个20世纪的最后阶段,摩加迪沙都是个无法地带,哪怕1996年艾迪德被杀,索马里依然未走出内战,反而加剧了分裂。

到21世纪初,索马里事实上已经变成四个国家,摩加迪沙仍然是索马里的核心城市,但城北长期被叛军和民兵占领,城市逐渐向南发展,人口在近20年缓慢增长。

摩加迪沙的辉煌时代彻底过去了,虽然这个国家还有不少矿藏,但乱世下无人投资,无法变现。

2009年后,索马里沿海海盗猖獗,世界各国的船只开到非洲之角都战战兢兢,更是不可能停靠摩加迪沙,唯有联合国的救援物资船会来到这里。

内战十几年后,索马里内战各方开始追求和解,虽然国家已经分裂,但各方势力在非盟的推动下和谈,大规模的混战在2014年后结束了。

现在的摩加迪沙有200万人居住,战争留下的遗迹并未彻底消失,好在当地人有联合国和非盟的支持,已经恢复正常生活。

但因为摩加迪沙长期没有稳固的政府,所以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当地人已经有两代人习惯自己保护自己,城市里的男性人人挎枪上街,民兵和政府军交错执法,彼此泾渭分明。

这里唯有学校、医院、银行等地方会禁止武器入内,以免发生冲突。

尽管和平之鸽已经摩加迪沙起飞,但该地区的基建无比缓慢,既有拔地而起的崭新建筑,也有几十年没有恢复的废墟,城市外围的难民营规模不小。

本地人也难以接受教育,唯靠救济或者打渔、做小生意过活。

如今,索马里东部联邦基本稳定,“邦特兰”回归联邦,虽然西南地区的分裂势力被消灭,但却演变成恐怖集团“索马里青年党”,四处制造炸弹恐袭。

眼下看来,索马里的安全问题,一时半会儿是无法解决的。索马里总统艾哈迈德一直呼吁全球支持,但回应者寥寥。

好在,非盟允诺,未来10年会帮助索马里扫清恐怖主义,恢复稳定。直到那一天,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才会彻底和平,东非名城摩加迪沙才可能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权力之争再燃战火——索马里内战》,魏苇

2.《美军永远的痛——摩加迪沙巷战》,张苗、林陈彬

0 阅读:183

协虎战争史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科普战史故事、武器装备,传播军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