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东北人,在澳洲追梦20载,跌跌撞撞,才找到人生真谛

故事织梦人 2024-05-04 21:12:18

一、初来乍到

1998年8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悉尼市区的一间出租屋。作为一个刚满18岁的农村女孩,我第一次独自走出家乡大门,前往澳大利亚这个素未谙面的国度求学。

我姓张,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虽然家境不算太好,但父母十分重视教育,一直在为我和弟弟们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攒钱。好不容易,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获得了部分奖学金。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飞机在空中颠簸了近10个小时,终于抵达了悉尼金斯福德国际机场。一走出机场,一股燥热的空气扑面而来,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澳大利亚吗?

穿过人来人往的候机大厅,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艰难地预支出了一张巨额车费,乘上了开往市区的的士。车内播放着悦耳的乡村流行音乐,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恍惚。

半个小时后,我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一间位于悉尼CBD里的老旧公寓。房租虽然不贵,但对我一个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房东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华人老夫妇,虽然有些古板,但还算热情好客。

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朴素的单身公寓,除了基本的家具外什么都没有。放下沉重的行李,我有些无助地环视着这个全新的环境,期待着未来校园生活的到来。

二、求学路坎坷

刚到悉尼的那段日子,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我从未远离家乡独自生活过。

学校很快就开学了,悉尼大学坐落在悉尼市中心,校园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开学的第一天,我提着沉甸甸的课本,迷路般在校园里绕了好几圈,才找到了教学楼。令人欣慰的是,系里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他们热情友好,让我没那么害怕。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可就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学费太贵了!虽然已经获得了部分奖学金,但每年仍需自付2万多澳元的昂贵学费。我傻乎乎地问了父母要钱,但农村的家庭收入根本无法承担这么高的费用。

于是,我不得不在校外打起了工。白天上课,晚上就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每周至少工作30个小时。一边是繁重的学业,一边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我常常累得像条狗。

更糟糕的是,因为语言不通,我几乎和本地人无法正常交流。澳大利亚人说话快而缩短词汇,常常让我一头雾水。有时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我就只能盲目地记录笔记,回去靠死记硬背。

每逢节假日,室友们三五成群地出去玩乐,只有我独自一个人宅在出租屋里。悉尼的春节期间,我曾含着泪吃了一顿在华人超市买的泡面,那是我在澳大利亚最寂寞的时光。

令我欣慰的是,虽然艰辛,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刻苦用功的精神予以赞赏,并为我申请到了一些小额资助,减轻了一些费用负担。

三、感情道路崎岖

大三那年的一个夜晚,我和男朋友小明在市区的一家餐馆吃着晚餐。那家餐厅名叫"Paradise",是一家相当有情调的西餐厅,就坐落在悉尼环形码头附近。

我和小明是在大一时相识的,他也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工科系读书。两年多以来,我们感情一直很好,经常在周末时一同出去游玩。

那天晚上,餐厅里烛光阑珊,氛围很是浪漫。我们分食了一份奶油蘑菇意面和一块牛排,对于穷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奢侈大餐了。

吃过晚餐后,我们沿着海港步行去悉尼歌剧院观赏夜景。那个夜晚,悉尼港湾上空万家灯火闪烁,别有一番风味。

就在此时,小明却突然对我说:"张晓,我们还是分手吧!"我当时简直目瞪口呆,几乎想哭出声来。

原来,小明的父母坚决反对他和我这个"农村穷丫头片子"在一起。他们希望儿子将来能娶一位城里女孩,家境要好一些。

面对小明的决绝,我痛苦万分。大半夜,我一个人坐在情人港边痛哭流涕,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成了一场梦。正当我感到失落绝望时,母亲的一通电话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冰冷的内心。

母亲平实的声音在那头说:"晓晓,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你可千万别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努力。将来你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母亲宽慰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心扉,令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是啊,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柔弱的小女孩,我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从那以后,我开始专心学习,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功课中。尽管偶尔还会为分手的事情伤感,但我已能勇敢面对,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哭鼻子。

四、职场新鲜挑战

大学毕业后的那年,我如愿进入了一家大型矿业公司澳纽矿业集团担任财务分析员。能够进入这家知名企业,我感到无比自豪,也为自己多年的付出而欣慰。

澳纽矿业的总部大楼坐落在悉尼市中心,那是一幢耸入云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大堂内设有宽阔的大理石走廊。我被分配到27楼的财务部,办公室内一派简洁时尚的氛围。

头几个月,新鲜劲未消。这种大机构的工作环境给了我不小的文化冲击。我的同事们,不分男女老少,都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出现在办公室。即便是中午时分,大家也只是简单吃个三明治或沙拉充当午餐。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岗位职责繁重,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整理。由于我的英语能力有限,经常会在与上级或客户的交流中出现冷场,让我无比羞愧。

就在工作的第三个月,我竟然惹了一件祸事。一天中午,我在公司临时搭建的小厨房给自己煮了一碗泡面,不小心把垃圾扔进了下水道。第二天,我就收到了物业的投诉和一张2000澳元的罚单。原来在澳大利亚,下水道是禁止倾倒食物残渣的,这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

我的薪水看起来还不错,可对于独自一人在悉尼生活的我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公司虽然福利不错,但缺乏人情味,每个人都很独立,工作氛围也有些冷淡孤僻。

刚入行时的种种磕磕绊绊,让我多次怀疑自己是否能在这里立足。不过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勤恳地工作学习,争取早日融入这里的生活环境。

渐渐地,我也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都是其他部门的华人员工。有了这些朋友的帮助,我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五、重新振作勇往直前

就这样,在澳纽矿业工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行内的专业知识,工作效率也节节上升。在2005年的年终考核中,我获得了优秀员工的称号,并被晋升为高级财务分析师,薪资也随之增加。

经过几年的打拼,我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再加上父母多年来艰辛攒下的一些老本,我终于在悉尼买下了一套小小的单身公寓,不再是像过去那样随时为房租发愁。

更令人高兴的是,我和大学时代的前男友小明重新复合了。经过几年的时间冷静思考,他终于挣脱了父母的影响,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爱。2007年的春节,我们在一家当地的华人教会里简单地举行了婚礼。虽然过程简陋,但我们两个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喜气洋洋,幸福无比。

就这样,我们新婚燕尔的日子胜过从前。小明在悉尼一家电力公司工作,薪资也不错。我们的生活虽不豪华,但也足够安稳舒适。周末时,我们会相约去邻近的海滩漫步,或是在城里的各种精品店逛上一天。

白天的时候,我们会各自上班。晚上回到家里,就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或是看看电视节目打发时间。有时,会邀请其他华人朋友到家里小酌几杯,闲话家常谈谈老乡们的事。

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我在澳洲的生活终于步入了正轨。不过,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内心酝酿着新的理想和抱负。我想要创办一家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在存下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后,我在2010年辞去了公司高薪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六、创业圆梦

2010年,我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开办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咨询公司。公司位于悉尼市中心的办公大楼里,起初只有我和两名助手,办公室也只是狭小的一间单间。

创业初期的日子异常艰辛。为了拓展业务,我不分白天黑夜,像热锅上的蚂蚁般东奔西走。有时连续几天没合眼,在路上就打盹儿。有一次在公路上打瞌睡,竟险些撞上一辆别克轿车。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资金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月的房租和员工薪酬就要花掉大把银子。为了维持运营,我不得不屡屡向银行贷款,家里的存款也所剩无几。有一阵子,甚至连我和丈夫小明的生活费都入不敷出,我们只好开始节衣缩食。

最困难的是客户实在太难找了。一开始,每周只有寥寥几个咨询预约,我们三个人就像等鸡下蛋般干等着。为了赚外快,小明在晚上还去餐馆打工。

好在,我们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一年。渐渐地,口碑在本地华人圈子里传开,生意也变得红火起来。我们的客户遍及各行各业,从学生到上班族,从新移民到工薪阶层,应有尽有。

公司的业务日渐多元,不仅提供职业规划,还涉足招聘培训、移民服务等领域。随着团队的壮大和工资的增长,我们很快就需要扩大办公室的面积。2014年,公司搬进了一间开阔的现代化办公室,直接对外招聘了十几名新员工,可谓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澳大利亚当地一所大学希望能为在校生提供海外实习的机会,而我们正好在这方面颇有经验和人脉。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为这所学校的200多名学生成功牵线,让他们获得了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这在华人圈内引起了轰动,更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公司在业内的声誉和影响力。

七、事业蒸蒸日上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也日渐多元化。除了一直以来的职业发展咨询服务外,我们还开拓了人力资源外包、企业内训、移民顾问等新的业务领域。

2016年,我们在悉尼市郊开设了第二家分公司,主攻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新公司的团队由两名合伙人和8名员工组成,他们负责为当地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这家新公司运营状况相当不错,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0多万澳元。由于业务量剧增,到第三年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将办公室迁至更大的商务楼,并新招聘了20余名员工。

在悉尼本地,我们也开始进军高端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很快就与悉尼多家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为他们输送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我本人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国际移民服务领域。利用多年的人脉和经验,我们为有海外规划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移民咨询和服务。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成功将澳大利亚一批优秀应届生输送到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实习。这在华人圈内引起了轰动,对于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疑是一个重大提升。

转眼之间,我已在澳大利亚扎根十几个年头。一路走来,挺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我从未放弃过梦想,也让自己的事业日益壮大。由最初仅三人的小团队,发展到现在拥有数家分公司、上百名员工的大型企业,我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我用勤劳和智慧一点一滴换来的成就。

八、感悟人生

岁月飞逝,转眼间我已在悉尼扎根近20年。回顾来时的艰辛历程,我有太多的感慨。

刚到澳大利亚时,我是一个年纪尚轻、胆怯懦弱的农村姑娘。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重重挑战,我常常感到无助彷徨。从每月只有几百元生活费的穷学生,到现在拥有数家企业的成功职业女性,我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一点一点走过来,体会到了人生的百味冷暖。

我永远忘不了求学时期那些寂寞和煎熬。每当看到熙攘的校园,我就会想起自己曾在图书馆里望着窗外,眼含热泪地幻想着有一天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现在,虽然我的事业有成,但我仍会不时梦到当年那些黑暗的日子,心有余悸。

那些年,我遭受了太多的打击和挫折。除了分手的创伤,我曾被老师当面批评、被陌生人歧视、被同事奚落。有一次,一名澳洲同事甚至对我爆了一句"Chinese Bitch",令我伤痛万分。可就是这些磨难,才锻造了我今天的坚韧和冷静,也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我很庆幸,在最绝望的时候,还有慈爱的母亲和善良的师长朋友一路相伴。是他们给予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持和力量,让我能走到今天。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舞,我可能早就放弃了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如今,我已经拥有了独自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职场上,我被誉为"澳洲职业规划第一人";在生活中,我和丈夫相亲相爱,两个儿子也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有了美满的事业。

未来,我希望能将事业做得更大,为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铺平通向成功的道路。身为华人,我也希望能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至于个人的追求,我唯一的愿景就是与家人永远幸福安康。钱财地位都是虚幻的,只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馀岁子。有了这些,我已经足够知足了。

(*本故事来源于真人真事,经过适当艺术处理,人物均为化名。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账号友情提醒: 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