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中华铜币精品赏析

古钱币爱好者 2024-01-03 22:28:33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流通交易的用途,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些包含历史发展进程的钱币,却平添了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的价值,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收藏意义和难以想象的升值空间。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以设计美观、制造精美、重量适中、币值适用,而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欢迎。今天对于货币研究者、收藏者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一个币种,也可以说是中华民国铜元的主体品种。此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正面珠圈内镌双旗图案,为交叉五色旗与铁血十八星旗,上方写着“中华民国”四字,下方则为“开国纪念币”字样,左右两边镌两朵瑰丽的梅花。背边内圈中心刻“十文”两字,两边分别辅以嘉禾,为丰硕、美好、祥瑞的意思。上方英文是“THE REPUBLIC Of CHINA”,下为“TEN CASH”, 全意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本组钱币保存完好,色泽自然,制造精美,包浆醇厚,钱文、轮廓均可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华铜币是铸币史上一款典型的无地名、厂名及政府名的“三无”铜币。1924年底张锡元卸任,改由西北军冯玉祥麾下张之江署理察哈尔都统。翌年春,冯玉祥在张家口任西北边防督办,后接管口北造币厂开始生产中华铜币。同年11月,该厂委托天津造币厂设计制作当十、当二十祖模,并以铜币将在口北地区与内、外蒙古大量发行为由,拟请祖模加镌蒙、汉文“中华铜币”四字,以期通行无阻,同时也表达了上至官方下至百姓对于收复外蒙古的期盼。此系列中华铜币模具由天津造币厂技师设计,所以风格与天津厂共和纪念币颇为相似。此枚钱币为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造的“十文中华铜币”,正面中心为“中华铜币”大字楷书,上有满文中华铜币字样,下为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大珠圈背中心繁体书写“十文”二字,上有楷书体“民国十三年造”,两旁是两株嘉禾以彩带捆绑,极似民国初期“袁大头”银币图案,虽然有磨损,有自然氧化,但还是不影响其整体价值。此枚铜币能引起钱币收藏家的重视,不仅是它将汉、满、英文三种文字集于一身,开创了民国铜元文字奇怪的先河,因其属短期流通性质钱币,铸额无多,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上述藏品均为实物拍摄(非专业拍摄,实物更为清晰),由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的民间藏家罗先生提供,可面议。这些老物件均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件少一件,像这种存世量极为稀少的藏品,如今大多情况下已被占有,而且也只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如果有缘相见,也算是一种奇缘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