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祛湿黄金季,有一味中药,既补了脾胃,又祛了湿气

上洋说 2023-07-26 08:51:02

夏天祛湿,用点白豆蔻,效果就挺好。

白豆蔻主要归脾经、胃经,能让脾胃好,脾胃好,湿气就少,因为脾胃能消磨运化,把饮食水谷化为水谷之精,身体吸收利用的越充分,湿气生成的可能性就越小。

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把白豆蔻与水同煮,代茶饮用,这就是早期的饮品了,在脾虚湿热的夏天帮助起到解暑化湿的作用。

白豆蔻性质温和,在暑湿比较重的情况下,单味药可能力有不逮,加上它整体偏温,这时候还需要配伍其他药材,有一个方子非常经典,就是三仁汤,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清代名医吴鞠通创立了此方。

三仁汤:白蔻仁、杏仁、生薏苡仁、竹叶、滑石、半夏、白通草、厚朴。

白蔻仁也就是白豆蔻,我们在前面提到白豆蔻入脾胃,走中焦,中医一贯主张治病求本,在祛湿这件事上,主要看湿气出自于哪,书中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当然就要从中焦脾胃入手。

人体有上中下三焦之分,中焦我们考虑到了,如果能把上焦和下焦也考虑到,意义就更深远了。

杏仁和薏苡仁分别作为上焦和下焦的代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杏仁入肺,走上焦,可以宣通肺气,其实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把毛孔打开,使弥漫的湿气从皮肤毛孔发散而去。

薏苡仁走下焦,作为常用的祛湿药之一,薏苡仁可以通利膀胱,使湿气向下有出路,能够排出体外。夏天多湿热,因为有暑气夹杂其中,暑就是热的意思,所以用了生薏苡仁,保留了薏苡仁的寒凉之性。

这就是三仁的含义,三味中药就是主帅,在这里执掌帅印,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凝聚力,二是有核心,有明确的方向。这对打赢战役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就把治病祛邪看作出征一样,有了主帅,主帅后面当然还要跟着精兵强将。

首先是通草,通草也是把上面的湿热降到膀胱,排出去。

滑石性寒味淡,寒能清热,淡能利湿,它的性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属于滑利之品,能够把人体的孔窍打开,孔窍就是膀胱,滑石引湿热下行,通过膀胱继续排出体外。

竹叶和滑石的排邪途径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滑石以利湿为主,而竹叶以清热为主,竹叶导热下行,所以体内有没有热,看看小便就知道了,小便很黄,那就是有热,可以用一点竹叶,黄浊的小便很快就恢复正常。

最后用半夏燥湿化痰,对稍微黏稠一点的湿气,半夏更能应对自如。厚朴能够行气,行气有助于化湿,可以说在用药上做到了丝丝入扣。

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中对三仁汤的主治功效描述的很详细,那么,我们概括来讲,这个方子其实就是清热利湿,帮助解决湿热引起的困倦乏力、肢体沉重、食欲不振、面色油腻等问题。辨证的关键点在湿重热轻,舌红苔白腻。

1 阅读:216

上洋说

简介:科普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