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特斯拉」流量?Luminar激光雷达或被马斯克“下架”

高工智能汽车 2024-05-13 09:16:30

对于汽车智能化赛道来说,头部车企对于芯片、传感器等核心硬件的选择,一直是影响行业主流趋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周,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uminar在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披露,特斯拉是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最大客户,占收入的10%以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一度让资本市场及汽车行业对于激光雷达的市场前景产生更多遐想。

「不再嫌弃激光雷达,特斯拉要向激光雷达妥协了?特斯拉也要用激光雷达了?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打脸了吗?」等等媒体文章标题,引发市场关注。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行业内就开始流传特斯拉搭载激光雷达车型路测的照片,引发了特斯拉准备导入激光雷达前装的猜测。不过,真实情况是,特斯拉过去几年的确一直在用激光雷达辅助构建视觉训练集的真值系统。

众所周知,在车企及智能驾驶方案商开发系统过程中,真值系统+测评工具链是不可缺失的一环。任何一项功能的开发,适配新场景往往需要上万帧甚至数十万帧不等的真实路测采集和标注的真值数据支持。

所谓的真值(Ground Truth),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位置或状态)条件下,被测量物体/场景所体现的真实数值。这些数据,通常被作为评价目标感知的 “参考答案”。

而激光雷达在获取目标物3D轮廓、精准测距与实时轨迹追踪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尤其是在系统开发的早期阶段,作用明显。

“激光雷达可以为视觉感知样本做真值标注,用激光雷达+视觉的真值系统去采集数据,做联合4D标注来进行模型训练和迭代,并部署到车端。”业内人士表示,这在业内是常规做法。

比如,亮道智能在2019年就推出了以激光雷达为主的真值系统,应用于感知测评和自动驾驶功能开发,并提供包括传感器真值系统搭建、真值数据自动化生成以及激光雷达感知能力评价与分析等多项数据服务。

这意味着,对于Luminar来说,与特斯拉的合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前装量产。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回应称,“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激光雷达设备来收集真实数据。未来,Luminar从特斯拉获得的业务可能会减少。”

事实上,此番公开披露特斯拉的采购数据,正值Luminar公司处于微妙的发展阶段。相比于中国同行(禾赛、速腾聚创),这家曾经的资本市场宠儿,并没有在过去几年实现前装规模化交付,即便合作名单上有沃尔沃、奔驰、丰田、奥迪等亮眼客户。

就在本月初,Luminar突然对外宣布,计划裁员20%(影响约150名员工),同时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并将大部分生产外包。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净亏损5.713亿美元,高于2022年的4.459亿美元。

同时,遭遇前装量产“地狱”的Luminar,市值也已经较历史高点下滑超90%(最新股价仅为1.71美元,最高点达到37.73美元);其中,上汽飞凡销量不佳,后续订单还被同行抢走;沃尔沃EX90还出现了推迟交付问题。

此外,去年该公司还遭遇一起集体诉讼,原因是投资者认为,该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前景做出了重大虚假和误导性陈述。

2022年,Luminar也首次任命中国区负责人,领导中国本地业务的拓展,并建立本地工程、生产供应链以及业务发展管理团队。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几乎没有任何前装定点进展。

目前,激光雷达前装市场呈现持续白热化竞争局面,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不管是降价(继续下探千元级目标),还是提效(性能提升),都在狂卷。

去年,依靠华为问界车型实现前装交付量逆转的速腾聚创,在今年4月正式发布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除了产品性能指标的大幅度提升,「低于200美元的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通过降本增效,推出低价激光雷达,希望帮助车企实现20万元车型标配激光雷达,15万元车型可选装激光雷达。

毕竟,以目前3000元左右的市场价格来说,车企的压力不小。这也就有了今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番公开言论,“如果市场行情3000元一颗,我们可能只需要900元的成本。”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内部自研开发。

而从市场行情来看,以今年一季度前装数据为例,速腾聚创Q1交付ADAS激光雷达11.62万台,这个数字同比呈现超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仅为3.99万台)。

不过,从季度环比数据来看,相比于2023年Q4交付14.75万台ADAS激光雷达,这意味着,今年Q1,速腾聚创的交付量环比下滑21%左右。

另一项数据显示,2023年,速腾聚创来自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收入飙升至7.77亿元,同比大增384.6% ,折算单台价格为3197.53元。不过,每销售一台激光雷达,速腾聚创就要亏损1884.77元。

「以价换量』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对于车企来说,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便是数百元的增量部件,也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是对于高阶智驾系统来说,激光雷达是仅次于域控制器的第二大硬件成本支出项。

比如,2022年11月,速腾聚创曾重磅推出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RS-LiDAR-E1;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彼时表示,未来在量产方案中,配装「1个主激光雷达+2个补盲激光雷达」的车型会更多在市场上出现。

但,这似乎更像是供应商的一厢情愿。

以华为为例,除了在阿维塔继续坚持1+2的早期方案配置(激光雷达性能仅有96线),问界、智界都已经切换至单颗高性能前向激光雷达。一些智驾系统供应商也明确表示,单激光雷达的城市NOA,正是当前阶段最务实的方案。

同时,受到终端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影响,激光雷达搭载量基数的增大以及部分配置激光雷达车型销量的变化,今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市场增速也出现新的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3月,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21.23万颗,同比增长152.44%。相比而言,2023年市场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57.09万颗,同比增长341.19%。

这意味着,增速下滑、价格下行,对于激光雷达公司来说,有可能出现收入规模增速放缓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盈利能力。「我们处于净亏损状态,且未来这一状态可能会继续」,速腾聚创在2023年财报中再次强调。

0 阅读:26

高工智能汽车

简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