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夜疾行180公里奇袭武陵里,中途还遭遇敌情,志愿军办到了

龙仔观史 2024-04-28 22:02:23

你知道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这样一场经典的奇袭,志愿军在路况和敌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耗时一天两夜,从敌人眼皮子底下强行军180公里,中途还打了几场遭遇战,最终以牺牲1人的代价歼敌若干,并顺利完成了穿插渗透作战任务。

电影《奇袭》剧照

时间回到1950年11月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在第一次战役中表现不佳的38军军长梁兴初,为了顺利完成志司下达的作战任务,吸取之前过分谨慎导致贻误战机的教训,决定组建一支侦察支队,大胆穿插武陵里、炸毁武陵桥,并沿途侦察敌情,以实现全歼南朝鲜军第7师的战役目标。

武陵里位于后仙游峰西边的山沟里,沟口大同江奔流南下,沿江东岸有联通德川和南川的主要交通干线,沿江西岸附近是悬崖。因此,坐落于此的武陵桥,实际上就成为了德川前往南川的咽喉。只要将这座桥梁成功破坏,就能切断南逃和北援之敌的联系,为围困歼灭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创造有利条件。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反击示意图

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人员选择肯定极为重要,那必须都是骨干中的骨干、精锐中的精锐!

在梁兴初的亲自把关下,最终敲定了侦察支队的人选,主体为38军军部侦察连和113师侦察连,另配属两个工兵排和医务、翻译、向导等人员,共计323人。由军侦察科长张魁印直接率领,携带600公斤炸药和充足的弹药,奔赴预定地区开展作战任务。

志愿军第38军战士

11月24日晚10时,在夜色和炮火的掩护下,侦察支队充分利用敌人两支部队结合部麻痹疏忽、戒备不严的弱点,乘势从南朝鲜军第7师和第8师防线的间隙中穿插渗透进去。

时间就是命令,必须分秒必争!侦察支队顾不得休整,没有遭遇敌人就沿大路前进,出现敌情就果断在荒山密林中快速穿插,全力确保按时、秘密行进至指定区域,以此提升奇袭的突然性和时效性。

志愿军正在急行军

路上遇到敌人的封锁线、哨卡或者与敌遭遇,均采取了前进为主、歼敌为辅的方针,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政治教育、伪装成敌人等方式通过哨卡。实在绕不过去,就迅速强攻解决战斗。

11月26日凌晨5时,侦察支队经过一天两夜疾行180余公里,终于到达预定地点武陵里,这时离军首长规定的炸桥时间还有最后的3个小时。

志愿军正在英勇作战

此时,附近守备之敌尚在熟睡之中。张魁印果断采取“两边阻击、突然袭击、快速爆破”的战法,以军侦察连负责消灭大桥守敌,以113师侦察连和配合侦察支队行动的朝鲜游击队阻击袭扰南逃北援之敌,迟滞敌人行动。

战斗打响后,守桥之敌被迅速击溃,来援之敌也被顽强阻击。爆破组则抓紧时间在桥墩安放炸药。7时50分许,随着轰隆隆的巨响,武陵桥被成功炸毁,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10分钟!

被志愿军炸毁的武陵桥

当日,38军发起了对德川南朝鲜第7师的总攻,不到1天时间便将其全歼。

奇袭武陵桥,为顺利全歼德川之敌提供了保障,也对实现第二次战役西线战略意图形成了积极促进。
1 阅读:12

龙仔观史

简介:致力于科普历史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