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率不如毒刺,中国花30亿美元买的S300要扔了么?

黄主任讲故事 2023-01-29 15:28:58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凭借着可观的数据参数,俄制S-300防空导弹系统曾远销亚非欧等多个地区。然而几场局部冲突下来,这款号称拦截成功率高达90%以上的防空系统,却在多次空袭中“哑火”,取得的战绩也是少之又少。

例如,在持续数年的叙利亚战争中,面对以色列F-16战斗机的大规模空袭,叙军装备的3个S-300导弹营无一建树。除此之外,在2020年爆发的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所装备的S-300防空系统在开机待命的状态下,竟被阿塞拜疆利用无人机和巡飞弹击毁了6套。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共计损失了上百套S-300系统。

打不中、“哑火”或者被反杀似乎已经是该系统在实战中的常态。甚至可以这样说,一套价值近2亿美元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实战击毁率,甚至不如一套价值80万美元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毕竟在近一年的冲突中,俄军被乌军毒刺导弹击落的直升机、战斗机已达上百架之多,反观双方装备的S-300系统击落的战斗机、导弹等目标却少之又少。这一现实也在提醒我们,现阶段我军装备的 S300防空导弹系统能否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冲突,已成一个大问题。未来它是留还是弃,的确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一番。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吸取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老旧防空系统被美军逐一击毁的教训,我国以2.2亿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引进了第一批2个营的S-300PMU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一交付,便被迅速编入到了北京防空体系中,并开始战斗值班,这也让我军首次看到了90年代世界防空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在随后的1994年、2001年以及2004年间,我国又分批次从俄罗斯引进了8个营的S-300PMU-1防空导弹系统和4个营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

美情报机构虽然咬定我军在2004年时一共引进了15个营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但按照我国国防部公布的资料,在2004年我国只引进了4个营的S-300PMU-2导弹系统。因此以我方公布的资料为标准,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共计从俄方引进了14个营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防空导弹的总价值近30亿美元。

从性能上来看,我国分批次引进的这些S-300型防空导弹各有差异。其中第一批次引进的S-300PMU系统,是苏联在此前S300PM系统基础上改用全自动越野卡车底盘,并换装76N6型低空补盲雷达和5V55U型防空导弹之后研发的另一款防空系统。其中,76N6型低空补盲雷达被安装在一座38米的高塔上,其对500米高度飞行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为90千米。而5V55U型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在5-75千米之间,火力覆盖范围约为1.8万平方千米,我国共计引进了384枚此类导弹。

第2、3批次引进的S-300PMU-1型防空系统,则在前者的基础上换装了更先进的30N6E1型制导雷达、83M6E型指挥系统以及射程超过150公里的48N6E型防空导弹。相较于以往,新型S300PMU-1防空系统的多目标拦截能力更强、拦截的范围更广。最后一批次的S-300PMU2型防空导弹,同样在以往的基础上升级了搜索雷达的探测性能,提高了拦截导弹的杀伤率,升级版48N6E2型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其火力覆盖范围相当于整个海南岛的空域。

按照俄方公布的出厂数据,一套完整的S00防空导弹系统具备同时攻击6个目标的能力,实战条件下若采用12辆导弹发射车的配置,该系统共计能够同时攻击24个空中目标,击毁的概率超过90%。当然,这只是纸面数据,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实战条件下该系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其实战击毁率甚至不如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因此目前有部分观点认为,我军现役的所有S300防空导弹系统完全可以进行淘汰处理。

个人认为,之所以S-300防空导弹系统在许多局部冲突中表现拉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使用国并没有建成一套健全的防空体系,单凭一件防空系统就想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防空作战的想法过于简单。要知道,苏联/俄罗斯研发S-300防空系统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拦截美军的短程弹道导弹、战斗机、亚音速巡航导弹等目标,然而随着无人机、反辐射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S-300防空系统此前出现的技术漏洞开始大范围暴露。

例如,早期S-300PMU系列防空系统使用的防空雷达一般是脉冲多普勒体制,该体制虽然对一些高速的大型目标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但使用过程中,该系列雷达也会将一些低空低速无人机的反射信号当做鸟类等目标过滤掉。这也正是几次冲突中S-300防空导弹系统频繁被无人机击毁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海马斯火箭炮装备的火箭弹有效散射面积较小,最快飞行速度可达9马赫,即使S300系统装备的搜索雷达能够捕捉来袭目标,该系统装备的各型防空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反应速度也无法支撑其拦截此类目标。现代战争中,如若更先进的超高音速武器和隐身战斗机出战,S-300防空系统更是无能为力。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一件单一的防空系统去拦截所有可能出现的空中目标的做法显然要出现问题。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目前我国建成的陆基防空体系便恰好体现了这一道理。例如,为了针对F22战斗机、B-2轰炸机这一系列低可探测性目标,我国研发了以JY-27米波远程警戒雷达、SLC-7型L波段三坐标雷达等为代表的反隐身雷达;为应对无人机等小型空中目标,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之中我国向外界官宣了包括DK-1低空探测雷达、“天网”车载式无人机防控系统、“沉默猎手”激光反无人机系统、9625E反无人机装甲车等在内的数十件反无人机装备。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突防能力更强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超音速战斗机,我国在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先进的红旗-16、红旗-9B型防空导弹系统。按照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的排名,目前我军红旗9B型防空系统的性能已经挤进世界先进防空导弹的前5名,该型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约为20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为3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6马赫,采用了中继惯性+数据链+末段主动雷达制导等多重制导方式,具备发射后不管的性质。它配合着最大探测距离超过250公里,可同时跟踪100个空中目标的SJ-212相控阵搜索/火控雷达使用,可拦截现役的大部分超音速巡航导弹、超音速战斗机等目标。

相比之下,此前S-300PMU-2系统装备的96M6E搜索雷达,至多只能同时跟踪36个空中目标,其配备的48N6E2防空导弹在发射后还需要由30N6E2多功能照射和制导雷达持续照射,这也为对手的反辐射导弹提供了攻击契机。

因此,从这些情况来看,在我国已建成完备的防空体系并拥有更先进的防空系统的情况下,未来实战条件下,我国可将先前购买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部署在红旗16、红旗9B防空系统的周边一同应对来袭目标。在红旗16、红旗-9B防空系统拦截来袭巡航导弹、战斗机等多重目标的同时, S-300防空导弹系统也可配合其一起朝目标开火,以提升国土防空作战的拦截成功率。除此之外,由于S-300系统在性能上与美军早期爱国者防空系统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在后续的使用中,我国也可利用S300系统来模拟对岸装备的爱国者 PAC-1/2防空系统,来拦截我军现役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以获取相关经验来提升我军远火力量的突防能力。

小结:总而言之,若因为一些负面新闻而将我军现役所有 S-300系统淘汰,那不仅先前所花费的30多亿美元全部打水漂,而且配套的上千枚拦截弹也将全部作废,这是十分不合算的一件事。对于我军目前的防空作战而言, S300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已是过去式,但并不意味着该型导弹完全无用武之地,未来只要利用得到当,这款实战拉垮的防空系统同样能够在祖国的上空继续发挥余热。

1 阅读: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