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广东老人取3万猝死,家属索赔银行40万,命令大堂经理陪葬!

八卦小公举 2024-02-29 21:16:13
01

2013年,9月27日,广东高州。

当天中午,一群人用拖车,拉着70岁老人,去当地信用社取钱,拿到钱后,老人当场猝死。

老人儿子称:这完全是银行害的,父亲中风住院缺钱,儿子拿父亲的存折去取钱,结果银行各种刁难,非逼老人亲自去领,才导致这场悲剧。

此消息一出,网上一片骂声。

众多网友认为,银行规则太死板,不够人性化,员工不懂变通,冷漠无情。

那么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老人的死,银行该负责吗?

邓汉林,老人的小儿子。他说,父亲已经70岁,事发前因为中风,不能动不能说话,为了给父亲治病,几兄弟已经花了15万元,无奈之下,大伙决定,拿出父亲的存款救急。

他向记者抱怨道:为了拿钱,当天他去了4趟银行。

第一次, 他拿着自己和父亲的身份证,存折,户口本来到银行取钱,结果被银行人员拒绝。理由是,父亲的两张身份证,名字不一样。如果要取钱,要去居委会开证明,证明是同个人。

他二话不说,直接去居委会开证明,接着马不停蹄赶去银行。

第二次,他拿着居委会证明,继续赶去银行拿钱,结果还被拒绝。

理由是,还差派出所的盖章签名。邓汉林心生抱怨,为何银行没有一次性说清楚。他强忍怒气,为了尽快拿到救命钱,他还是赶往了派出所。

第三次,两个证明到手后,他以为稳妥了,没想到10分钟后,银行人员告诉他,老人的资料已经改好了,可钱还是不能拿。

什么,我跑了三趟,为了不是改资料,而是拿钱!邓汉林发狂了!

他告诉大堂经理,自己父亲病了,不方便来,加上这钱是给他治病的。他不明白,如今各种材料都拿到手了,为什么银行还在卡这笔钱。

更让他生气的是,大堂经理阿强的态度。

阿强告诉他:由于存折没有设置密码,为了保证储户的资金安全,必须要本人到现场,如果要拿钱,那把老人针头拉开,用车拉过来给银行照个相就行。

如果人来不了,那没办法了,可以先去贷款看病。

只是简单几句话,邓汉林心情降到冰点,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年头,银行非得这么绝情吗?

他垂头丧气回家,和亲戚商量后,决定用双轮木板车,把中风的父亲拉到信用社。为了防止父亲出意外,几位亲戚相伴左右,谁知取钱过程依然麻烦。

他说道:一开始,大堂经理拦着不让老人进,直到银行发现,老人快断气了,才答应拿出钱。

可惜,救命钱拿出来了,人却不在了,存款变成了遗产。

02

如果他所言属实,老人的死,银行确实有责任。但是,果真属实吗?

2009年,银监会曾发布通知。

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储户,各银行机构,应开绿色通道,做好柜台延伸服务,必要时可提供上门服务。

那么,在老人中风的情况下,银行为何还要求,老人必须要亲自到场呢?究竟是儿子夸大其词,还是果真如此?

为了更好查清事情真相,记者找到了那家信用社的成主任。

主任拿出事发当天的监控,发现了4处可疑点,和邓汉林的口述完全颠覆。

第一点,银行是一次性告知需要的材料。

监控显示,9点33分,邓汉林第二次到银行后,当时是一次性备齐了居委会和派出所的资料,并没有分两次。

第二点,大堂经理的态度。

从8点46分到10点58分,大堂经理确实有说过,建议他们去贷款治病,但没有说过,让他拔掉老人针头,把老人送到银行拍照。

第三点,银行并没有阻拦老人进银行。

从监控录像看,老人是非常顺利进入了银行,而且取钱过程非常顺利,老人来到银行后,仅6分钟,柜台人员就为他取出了存款。

这说明,邓汉林的口供中,确实有添油加醋成分。即便这样,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银行非要父亲本人到场,悲剧不会发生,银行依旧是难逃其咎。

这一点,信用社主任做出了解释。

他表示:首先,大堂经理并不清楚老人的病情。当时邓汉林并没有告知,老人的实际病情,只是简单说了一句,父亲身体不舒服。

大堂经理以为只是小病,告诉他,如果病不是很严重,可以开摩托车拉他过来。而邓汉林也没有过多解释,就直接走了。

主任补充道:信用社是有上门服务的,事发之前就有过42笔上门服务。如果当时儿子明确告知老人病情,信用社一定会特事特办。

其次,为何银行坚持要本人来?这其实是为了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由于老人两张身份证名字不一样,加上存折没有密码,正常情况下,是要本人到场。因为银行会考虑到,万一客户遗失了证件和存折,刚好没有密码,如果有人捡到后,拿到银行就可以取钱,那客户资金不安全。所以才要求本人到场。

这种解释,似乎合法合理。

那么,取完钱后,老人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提起这件事,主任怒从心来。

03

监控显示,11点04分,邓汉林拿到钱,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化解,他向银行索要一万元误工费,亲戚们顺势拍打柜台玻璃胁迫,然而,银行人员并没有理会。

接着,一群人走到大厅门口,只留老人独自在推车上躺着。此时,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围观。

眼看着老人日渐虚弱,银行员工打了120,没想到亲戚们直接用单车,摩托车,把路口堵住,不让救护车进来。医生步行进来三次,都被拒绝,甚至还要打骂医生,医生无奈,只有离去。

半个小时后,医院再次派出救护车。12点50分,医生再次看到老人时,已经瞳孔放大,没了呼吸和心跳,老人就这样死在了信用社大厅。

老人猝死后,邓家人更加悲愤,他们向银行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40万的死亡赔偿金。

第二,要求信用社和镇政府保证,老人必须土葬,不能火化。

第三,必须要大堂经理陪葬。

在银行看来,每一条都不可思议。接下来,家属们继续做出过激行为。

家属们直接在大厅内烧香烧纸,整个信用社瞬间乌烟瘴气,员工们苦不堪言,主任和邓家人开始了谈判。

04

经过7个小时的协商,信用社决定,从人道主义出发,赔偿13万元抚恤金。让人奇怪的是,邓家人拿到钱后,笑得很开心,而在老人死后的几个小时里,除了呐喊声,骂声,唯独没有哭声。

除了赔偿金,事发第二天,主任和大堂经理被停职处理,当班柜员被待岗调查。

我们回顾整个事件,一个70岁的中风老人,因住院缺钱,儿子帮他去银行代领3万存款,结果引发了人命。

那么,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是银行的各种“刁难”,还是家属们的阻止施救?

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逝者已去,留给我们的思考,更应该是如何避免?

第一,互相理解。每个人都有难处,遇到矛盾时,换位思考下,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第二,加强沟通。沟通不代表着简单阐述个人需求,而是围绕自己的目的,综合对方的难处,进行深入沟通,最后做出中肯的抉择。

希望之后,能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关于这件事,你的想法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0 阅读:1

八卦小公举

简介:这世间百态,当然值得记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