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料】汪古部(白鞑靼)后裔今何在?

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4-03-05 19:36:49

参考资料

Очир А. Монгольские этнонимы: вопросы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и этн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ава монгольских народов / д.и.н. Э. П. Бакаева, д.и.н. К. В. Орлова.

在中国,史学家认为汪古部人是土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其余族源还包括沙陀、吐谷浑等……

汪古部,Ongud源自古突厥语 öng,意为“荒凉、无人居住”,原是一个突厥部落,后来经历了蒙古化。大约在成吉思汗(1162-1227)时期活跃于现在的中国北部内蒙古地区。

汪古部人的祖先是沙陀突厥人,他们主要是西突厥汗国两个残余部落的后裔。7世纪时,他们处于中国唐帝国的统治之下。到了9世纪,沙陀人分散在山西北部和现代内蒙古地区。

在中国资料中,汪古部人也被称为白鞑靼,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大约在10至11世纪,汪古部成为契丹大辽帝国的附庸。

12世纪末,汪古部人数大约有4,000户,其中一些受女真的统治,为金帝国守卫边境,防卫克烈人、乃蛮人和蒙古人的入侵。

13世纪初,汪古部追随成吉思汗,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帮助蒙古。汪古部还随蒙军西征,一部分留在今俄罗斯伏尔加地区,成为伏尔加鞑靼人的祖源之一,或成为现代哈萨克人的一部分。

作为13世纪蒙古西征军队的一部分,汪古部人在中亚土地上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融入了当地部族之中。目前,一部分汪古部人后裔,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地区的哈萨克人中间,属于中玉兹。

在15至16世纪,汪古部人被认为是钦察-乌兹别克部落的一部分。根据16-17世纪的史料,汪古部人随着与当地民族的融合,生活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定居农业,成为今天乌兹别克人的一部分。

蒙古帝国时期,汪古部人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联姻。后来因13世纪的军事动乱,汪古部家族被打散,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落存在,只保留了他们的名称。

1221年之后,许多汪古部人被派往中亚花剌子模,在那里担任金帐汗国的官员。留在蒙古的汪古部人在15世纪归为土默特部。

汪古部逐渐从历史记录中消失,并可能从后元时期开始并入其他突厥和蒙古部落。此外,中国、蒙古的汪古部人从16世纪开始,皈依了藏传佛教。

香港大学收藏有约一千件来自汪古部地区的13世纪和14世纪青铜景教十字架,这些十字架是由在中国北方工作的英国邮政官员F. A. Nixon“收集”的。尽管它们的设计各不相同,但都带有方形中央面板、显示佛教吉祥符号万字符的马耳他十字架。

在今天的俄罗斯的巴什基尔人中,有一个著名的Un部落,居住在奥伦堡地区。据推测,他们也是13世纪蒙古西征期间来到这里的汪古部人的后裔

在中国,史学家认为汪古部人是土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其余族源还包括沙陀、吐谷浑等。

参考资料

Очир А. Монгольские этнонимы: вопросы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и этн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ава монгольских народов / д.и.н. Э. П. Бакаева, д.и.н. К. В. Орлова.

0 阅读:116

温带海洋性气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