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远远强于宋朝,为什么比宋朝早灭亡几十年

吕公评历史 2023-03-03 14:43:03

金宣宗侵宋,结果反被打得“士马折耗,十不一存”(《金史完颜合达传》)。特别是赖以同蒙古争衡的重骑兵队伍,基本打光,“枢府武骑尽于南伐” (《金史》食货志)。

“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

某种程度上说,金国是亡在了这句话上。

它们始终过度轻松。本来金国已苦于蒙古,1213年成吉思汗大举南下,金国黄河以北的广阔郡府,只保住了中都、真定、大名等11城(《金史宣宗本纪》)。金宣宗屈辱求和,大贡金帛,换取蒙古退兵。成吉思汗一走,金宣宗慌忙决定放弃中都,南迁开封。这已是亡国之兆,反对声浪很大,如若主战派得胜,金蒙尚还有一拼。

但直学士孙大鼎的一句话,也就是上面标粗的那句话,决定了金国的命运。

金宣宗满脑子想着南迁可以“取偿于宋”,遂携带大批财宝和宫眷百官,放弃中都(北京),南迁开封。到了新都屁股还没捂热,蒙古又来了一波,干得更狠,金国辽东、河北、山东、河南共有860座城池被蒙古扫掉。宣宗吓尿,又不敢北上跟蒙古人决一死战,干脆来个“九公封建”,把河北、山东之地分别承包给9个汉人为主的军阀,搞缓冲地带,希望“赖其力复所失地”。

都混成这样了,却还对南宋摆天朝上国的谱,本来宋廷那边还有“扶金以为屏障”的念头(宰相史弥远)。只不过请求削减一部分岁币,却被金宣宗一口拒绝。宋人一恼火,干脆一文不给,断绝往来。

没想到,金国众将帅反倒一个个大喜过望,它们都认为欺负锉宋不在话下。何况,宋朝一直在边界的淮南一带储存了大批军需物资,还有边贸商旅也囤积大量商品,金军十分眼馋(“贪其淮南之储”《金史食货志》),轻易发动“贞佑南伐”。

从公元1217年开始,十余万金军步骑直扑宋境,在东西两路用几年苦战,先后攻克光山县、罗山县、兴州、天水军、白环堡、大散关、皂郊堡、西和州、成州、阶州、大安军、黄州、蕲州等州、县、关、堡;宋朝内部又有软骨派慌里慌张,请求把几年“欠”的岁币全部交给鞑子,以绝战祸。

但这次宋廷非常坚决,朝野反对,人们认为“堂堂大朝,卑辞厚礼,谨奉垂亡之国,自示削弱,谁不侮之?!”于是举国坚决抗战。

金军在各战场开始屡吃败仗,宋军在大散关痛击金军,杀统制完颜赟;抗蒙名将完颜阿邻做为侵略者,遭受惨败,被宋兵斩于蜀口;勇将黄鲁阿普答甚至兵败被活捉;而时全大败于淮上,“一军全没”。淮南战场,金兵“野无所掠,军士疲乏,饿死相望”(《金史》卷104)。

特别是京湖战场,宋军在枣阳、光山、随州、樊城、湖阳取得决定性胜利,打得完颜讹可仅以身免,单骑狂逃,宋军还涌现出孟宗政这样的名将。

金史也承认被打得“三军偾亡”、“国家精锐几尽丧”,原本想取财于宋,结果反倒“兵财俱困,无以御之”(《金史食货志》)。

如若宋、蒙能达成战略共识,合力灭金,金国是挺不了多久的。幸亏1220年成吉思汗决定西征,只留下二万蒙古兵给木华黎,让他经略金国。这才让金国大为喘息。1224年,金哀宗上位,立即停止南伐,“敛戍息民,招携弃怨”,与南宋修好。全力北敌蒙古,终于又撑了10年。

金之亡,并非仅仅不敌蒙古,关键是战略上的主动作死,“南开宋衅,西启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补患”。可为后人所鉴。蒙古的崛起,与当时中国并不统一有直接关系。此外,蒙古的统一,也离不开宗主国金国的“助力”。

完颜女真与满洲贵族不同,满洲贵族集团的酋长努尔哈赤早年是明朝辽东军人集团首领李成梁的附庸。换句话说,满洲集团本身就是跟着明朝混起来的,见过大世面。而完颜女真是属于辽国化外之民的“生女真”,处于奴隶制渔猎状态,起点可谓非常之低。完颜阿骨打起兵之时,汇合生女真各部落之兵,才不过两千五百人,短短十几年,灭辽国,破北宋,到此为止,完颜女真的基本盘也只有两万部落兵。而这时的金国,已经控制了内外东北,辽东走廊,黄河以北的辽阔土地与数量庞大的汉人,契丹人等多个民族。

这是完颜阿骨打起兵之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南方是久攻不下而时刻想要北伐复仇的宋国,北方是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完颜女真贵族脆弱的基本盘决定了金国统治先天的不稳定,金国统治者要么像后来的满洲贵族一样,在武力的背书下,及时转变统治策略:在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权力更替的制度,对外做好治下各民族统战工作。然而,金国这两项关键工作恰恰做的一言难尽。

金兀术时代,金国南下伐宋大败而归。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指出:金军多为临时征募的“签军”,不复起兵之时部落兵的勇猛。这还是金国立国不久之时,此后金军军备废弛的速度比这只快不慢。

再说金国内部权力更替。终金一朝共有九个皇帝(末帝不算),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就有三个(金熙宗,海陵王,卫绍王),父死子继的只有金宣宗和金哀宗这爷俩儿,至于老氏族更是被海陵王完颜亮血洗了,东北老家成为了契丹反抗势力的乐土,所以蒙金战争不久东北就丢了,金国只能凭借华北与蒙古周旋。

说回蒙古。十三世纪,是黄金家族的时代。在此之前,蒙古只是一个地名,草原各部落处于一个十分松散的部落联盟之下。一旦草原部落盟主的基本盘出现问题,这个联盟很快趋于瓦解,各部落再次陷入互相征伐,直至下一个草原盟主的出现。草原这种政治生态持续了上千年,直到草原等来了铁木真。

铁木真的铁血征伐与打破部落体系建立怯薛军制度固然推动了蒙古统一,但是作为蒙古各部落的宗主国,金国的一系列企图削弱蒙古的骚操作,也反向推动了蒙古的大一统。金国对于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一直心存提防,每三年就到蒙古草原“减丁”一次,金军骑兵见到蒙古部落牧民就杀,同时对过分强大威胁到自己的草原部落进行分化打击,铁木真就曾经借金国的势力攻灭了自己的宿敌塔塔尔部落,被金国封为札兀惕忽里(诸乣首领)。金国的减丁政策没有起到削弱蒙古的效果,由于只是削弱了临近自己的部落,进而使草原深处的部落得以壮大。此外,金国在“减丁”的过程中,与草原各部落结下了血海深仇,使得蒙金战争开始后,金国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换句话说,金国一系列政策,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再说金国对南方宋朝的外交策略。金国统治者打心眼里瞧不起“柔弱似妇人”的宋人,“北失南补”的奇葩思维不仅使蒙金战争后期空耗国力,反而把宋朝这个潜在的同盟者推向了蒙古一方。蒙古帝国主力南伐只有两次,一次是成吉思汗叛金(名义上成吉思汗是金朝的将军),一次是蒙哥伐宋,第一次成吉思汗带伤(攻打大同时中箭)攻不下中都,第二次蒙哥深入四川死于军中(一说受伤,一说感染瘟疫)。

窝阔台灭金、元世祖灭宋,用的主力都是汉人步兵,传奇的三峰山之战,拖雷的三万人两万是汉人。

蒙古帝国的主力西征走了,打下的土地是自己的牧场,蒙古人在西征打通的丝绸之路上经商。金朝早于南宋灭亡几十年,是因为金朝离蒙古帝国更近,金朝不亡,蒙古没法全面进攻南宋(蒙古吞并西夏后拖雷在金亡前就打穿了南宋四川防线)。

金章宗死后,留下一个通货膨胀的帝国,金主永济的继承权遭到质疑,成吉思汗又借口德不配位南下,金朝根本凑不齐部队,帝国四分五裂,并不存在比南宋强的客观情况,由于蒙古贵族发现不拉拢汉人地主,只能打残金朝并不能统治中国,后期灭金灭宋除蒙哥那次,用的都是汉军。

元朝统一过程是步步为营,叛金打残,用河北人打河南人,闪击南宋失利,用北方人打南方人,金朝坚持的比南宋短,是步步为营的南下进展,黄河和长江在径流量、水环境上的天壤之别。综上,“金国远远强于宋朝”这个前提就不存在。金国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对外军事失败,进而内部更加动荡,导致了更严重的军事失败,如此循环,最终灭亡。

0 阅读:18

吕公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