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可以,但是张汝京必须从中芯国际离职,并且签订为期3年的竞业协议。”

张倩说八卦 2022-12-12 15:28:23

“和解可以,但是张汝京必须从中芯国际离职,并且签订为期3年的竞业协议。”这是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打了6年官司的结果,中芯国际败诉! 知道和解的条件时,张汝京其实很平静,没有歇斯底里的不甘。他对自己团队的人说他要担负起责任,能保得住中芯国际就很好!

 张汝京的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恩怨纠葛要从1997年说起。 1997年,在美国德州仪器(半导体公司)任职的张汝京突然提前离职,回到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公司。触动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他知道了中国在芯片行业比美国落后了20多年,拥有爱国心的张汝京太担忧了,他认为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芯片,不然在未来的竞争中会非常危险。 带着满腔热忱和明确的目标,张汝京凭借自己在美国德州仪器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只用了3年时间,就把世大半导体带到了台湾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此时的台积电也发现了这个后起之秀,准备收购。

当时的张汝京其实还是很兴奋的,没想到这么快台积电就注意到了世大半导体,这充分说明他和团队是成功的。 张汝京经过协商和台积电达成收购协议,并提出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大陆办厂。 台积电当时没有提出异议,可是后来却拖着不想履行承诺,张汝京瞬间就明白了台积电对去大陆办厂的态度,他很失望,于是毫不留恋的离开了台积电,此间不管台积电是威逼还是利诱 ,他都不为所动。 但是任何阻力都无法阻挡张汝京要发展中国芯的决心。2000年,52岁的张汝京毅然决然的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这是大陆第一个集成电路代工企业,预示着中国芯片行业的开始。凭借着个人魅力,张汝京号召了300多名芯片工程师从台湾和美国汇集上海,一起开创中芯国际。这次办厂,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建好厂房,开始生产。 张汝京是个细心又暖心的企业家,他不仅在芯片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和热情,而且在对待自己的员工上也细致入微。

  他平易近人,每次和员工沟通工作事宜,都能亲切的叫出他们的名字,不仅如此,张汝京为了解决员工们的后顾之忧,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建社区建学校,为他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可是,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还是留下了隐患,有一部分从台积电过来的芯片工程师,他们在工作时直接照搬台积电的模式,可以说就是在“抄袭”了,涉案的人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已无从考究。但是这给了台积电一个很好的打压中芯国际的机会,台积电以中芯国际中的台湾团队侵犯他们的技术专利和商业机密为由,前后2次起诉中芯国际。 这场官司一打就打了6年,从2003年到2009年,这期间张汝京多次试图挽回局面都没有成功,一直到2009年11月,美国法院宣判中芯国际败诉。张汝京得知消息后,安排好工作,带领律师团队立即前往台积电处进行协商,希望能把对中芯国际的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激烈的谈判,最终达成和解,和解的条件有两个:一,中芯国际赔偿2亿元现金及10%的股权。二,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

 就这样张汝京引咎辞职离开了中芯国际,这个他一手创建,耕耘了10年的公司,可是他有坚定的信念,他告诉自己这不是结束,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他的人生还要不断前行。这一年的张汝京已经61岁了,人老心不老,接下来的路他走得更顺畅也更精彩。 3年的竞业协议让他暂时不能再从事芯片的相关工作,于是转战LED行业。3年的时间一到,他在上海又创办了新晟半导体,它是大硅片制造工厂,等工厂一切步入正轨,张汝京又离职前往青岛,创立了国内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名为恩芯。 这些年,张汝京每次办厂的目标都在改变,从晶圆制造到大硅片,再到CIDM领域,每一次都是突破。芯片从0.5微米到0.18微米,再到45纳米,最后到300毫米大硅片,每一次都是超越。

 张汝京一直致力于中国的芯片行业,为芯片行业培养出了非常多的人才。但是中国的高精度芯片的研发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卡住咽喉,不让中国进口芯片和高端的光刻机,这给中国的芯片行业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但我们相信,中国研发出属于自己的高精度芯片只是时间问题。 芯片行业在中国,未来可期!

0 阅读:53

张倩说八卦

简介:我可是个大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