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是一部科幻电影,人世之缘,皆为离别之缘

师斌 2023-06-12 07:58:10

比之原著,本部影片更将叙事方式演绎到了极限,将一切叙事技巧都包含在内,成为一部宏大的人类历史诗歌的首尾相承的叙述。以六个看似完全不相同的时空,拆开来,以胎记、乐谱、书信、小说等细节,来保持故事之间的细微关联。从一开始,这些关联就像是一滴滴的雨点,七零八落地散落在每个第一次出场的人物身上,最后将所有的因果之力,都化作了一片浩瀚的星河,任何一个微小的关联,都会对整个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

一位因为一篇旅行日志,而创作出一首著名乐曲的先生,却意外地成了奴隶自由的一份子,这也是本部影片中最初的剧情。并不是强者才能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个人的力量。第二个故事里的一部伟大的乐曲,所以才有了片名,不过,可那首乐器在本部影片中,就像是一颗被遗忘的明珠,它的原创者也被埋葬在了尘埃之中,变得微不足道。几乎没有人会记住他曾经差点杀死一名年迈的作家,也没有人会记住在第三个故事里,他与一名科学家之间的同性恋情,也没有人会记住他的死给这名科学家造成了多大的冲击。

让我们回到第三个故事,科学家那张苍老的脸,虽然还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贡献,却仍在和被文明统治的阴暗抗争。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份关于核电站的情报,但这份情报并没有泄露出去,而是被一位女性记者发现了,她不怕困难,坚持寻找事实,伸张正义,终于,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故事,不管是在原著中,还是在整部小说中,都是最老套的一个,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既有传统动作片中那种不顾后果的逻辑,也摆脱不了用身体语言将剧情推进到最高潮的孩子气。

前面三个故事的效果很好,每一个都被写进了一部小说里,并鼓励主人公从压抑的养老院中逃出来。他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一部长篇小说,然后又被拍成成一部影片,在第五个故事中,这是一种反对乌托邦主义的因素。于是,人们的思维便顺着导演的指尖在一团沙土上慢慢地被描绘出来,其中一个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对爱与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很多,既要表现出叛逆的一面,又要表现出与人类文明相关的所有事情,例如首个故事中医生的贪婪,第二个故事中老作家的阴险,第三个及第五个故事的核试验和克隆技术,这些都说明了技术的发展,但也说明了人们的贪婪和毁灭,这或许就是毁灭文明的最大原因,否则世界也不会变得如此贫瘠。

视觉上最让人震惊的是第五个故事,而思想上最让人震惊的则是第六个故事。与之前的五个故事相比,戏剧性有很大的区别,它用了很多笔墨来描绘男主的心理,将他的心理恶魔具象化,让整个剧情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个缺乏文明的末日时代,人们的信念,信任,信心被重新构建。贯穿影片的主题,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类的自身上,因为所有的文明的更替,一直都是从人类的自身上开始的。

我们为什么要反抗,是为了自己,为了一个全新的、更有价值的、更自由的东西。有些人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自己内心最纯净的土地;有些人,为新世界而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些人从旧日的生活中苏醒过来,并为新的生活喝彩;也有人以新天地为幌子,尽情放纵自己。人的命运究竟是好是坏,终结究竟是出自人手,抑或是命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像是一只只看不见的羽翼,有成功有失败,有压制有公正,这些都像是隐藏在暗处的蝴蝶,将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

它从掌印中诞生,与天地相连,可以随意改变生死。本部影片雄伟、诡异、晦涩,堪称一部史诗,其优秀的叙述和编辑技巧,堪比课本。不会因为岁月而黯淡,也不会因为纷争而沾染,这是一幅太过美好的画面,让我们无法去寻找其中的瑕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幅生动的画面,演绎着一部人类的传奇,热泪盈眶,巴不得再去看一遍本部影片。再次被热情所淹没,巴不得将自己的记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

0 阅读:13

师斌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