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冒险电影,游荡的灵魂和纠缠的灵魂,狂妄的自尊心

师斌 2023-06-15 11:27:27

所谓“猎头”,实际上就是台湾一些还未开化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对他们来说,这种行为在他们的社会生命中,具有深刻的人类学含义,像本部影片中,赛德克人马赫坡社的男人,要经过“猎头”,方能具备纹面的条件,才被承认为是一名真正的成熟男人。本部影片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却被分成了五六个版本。

最后一个在内地上映,导演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将本部影片所有的精髓都浓缩在了一起,审查的时候,他只是稍微修改了一下剧本,没有影响到剧本,所以,他对这个剧本还是很满意的。本部影片所讲述的,正是台湾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雾社起义,长久以来,这件事一直被当作土著人民对日本殖民主义的一种表现,出现在各大主流史书中。但导演吧并未将“迷雾”事件简单化,只是尽量将其复杂化,将其多面性的面貌复原出来。

当然,史料的学习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这也不是一部影片应该做的事情。日本人在其殖民时期的残酷统治,是根本因素,号称“草地皇帝”的殖民军警经常对土著进行殴打、侮辱、勾引,再加上殖民者大肆抢夺物资,将原住民供奉成神的树木砍倒,这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但本部影片并没有故意歪曲日本人,其中不乏对原住民友好的日本警员,甚至还有与女性原住民结婚,以及日本人希望以近代文化“开化”赛德克族的企图。同时,影片还正面面对了原住民内部的“血海深仇”,有些村庄和村落甚至和日本的军队合作,参加围攻(在第二雾中的同胞自相残杀,更是异常的惨烈);

另外,中原人残杀日本妇孺的情节(在内地已被剪掉),也并未被提及。抛开民族之间的冲突不谈(赛德克族人没有民族意识),本部影片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问题: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原住民是愚昧和野蛮的,但是他们一直保持着“野蛮的尊严”,为什么要用“文明”来改变他们的习俗?

“猎头”就变成了谋杀,那男子汉大丈夫,还能不能做个男子汉了?这样的话,你就失去了登上彩虹桥去见先祖的机会!男主作为领导人,因为曾经在日本旅游过,知道日本的强大,知道“猎头”必死无疑,所以一直隐忍着日本人,但在影片里,他却被描述成了一个阴谋家,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这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有很大出入。

另外,随着日本殖民主义试图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政权,村落头目的力量逐步被削弱,这也成为男主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部影片也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对“神树”顶礼膜拜的原始人,对近代移民进行了抵抗,实际上和《阿凡达》一样,那些自杀的老人和小孩,光荣战死的勇士,都带着一种强烈的烈士情怀,认为通过这种情怀,可以让自己的魂魄跨过彩虹桥,去见先祖之灵。

本部影片对于现在的普通影迷来说,最直观的含义大概就是牺牲自己,该“猎头”时就“猎头”。影片的背景音乐非常的出色,将土著的独特风格表现的非常到位,每一次主角面对重大的选择和危险,背景音乐都会让观众们发出一段又一段的感叹,尤其是男主在水边和已在彩虹桥的爸爸的对唱时,更是悦耳动听,充满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 阅读:24

师斌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