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会很拉胯!翻车现场不断,周华健、凤凰传奇已遭殃

皮皮爱说事 2024-01-02 19:08:57

随着岁月的流转,每年的跨年晚会总是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回忆,成为了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的一种仪式。但仪式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昔日的团圆氛围和高标准的表演现已面临挑战,姿态万千、内容各异的现代跨年晚会正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

不难回想起那个网络尚未普及的时代,电视机前热乎的家庭团聚景象,是那时跨年夜的标志性画面。大人小孩一同围坐,笑谈叙旧,伴随着屏幕上闪耀的明星和精彩的节目,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那个时候,春晚的舞台上总是充满实力派的艺术家,无论是歌手、小品、相声还是舞蹈和杂技,每一位登上舞台的演员都需经过严格的选拔。每个环节都展现着完整精致的艺术魅力,成就度高和质量优是追求的唯一目标,表演者们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整个节目的拖油瓶。

然而,时至今日,跨年晚会的风貌已然大不相同。流量成为了节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不少晚会以吸引观众眼球为主导,导致一些搭配显得颇为生硬。例如,有的晚会将因流量而声名鹊起的新星强行与资深艺人搭配,甚至让一些颇具盛名的合唱曲目因此显得颇为突兀。明明是情感深厚、旋律优美、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在这样的跨年晚会上却被重新诠释为了一出不伦不类的戏码,甚至影响到原唱的发挥。有人情感发自肺腑,却被搭配的伴唱不由自主地改变调性,减低嗓音。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唱或许反而更好。

以音乐人周华健和演员孟子义的合唱为例,两人曾尝试在江苏卫视的晚会上共同演绎《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尽管周华健老师满怀情感地演绎,而孟子义则因技术不足而走音,这样的表演令不少观众失望,甚至有人表示本想在年末享受一场美妙的听觉盛宴,结果硬是被流量明星的介入所破坏,强行“劝退”。人们开始质疑,流量至上的策略是否曾经考虑过广大观众的感受。而孟子义自知表演不佳后,也在社交媒体上向周华健老师和观众致歉,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尽管她表现出了诚意,却仍旧无法平息公众的不满,观众认为技艺未达标准的表演者,本不该接下这样的重任,应让位于专业的艺人。

除此之外,晚会中采取的其他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目光更是层出不穷。以“哭泣”为例,某晚会上便有三位艺人因流露出感动之情而登上热搜。像是汪涵,他在台下聆听王一博与大张伟合唱时感慨万分,眼泪无声滑落,勾起了观众关于青春的回忆和共鸣。

谢娜,在充满情感的歌词中流泪,作为一位母亲,在家庭和职业间寻找平衡,其真情流露恐怕也是令人动容的。

再比如刘宇宁,在表演期间激动落泪,这种外露的情感有人称赞是真挚,也有人认为过于作秀,认为艺人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角色的表现之中,而非舞台上的过分演绎。

如今的跨年晚会,既有为追求收视和流量不择手段的现象,也不乏深情和质朴的瞬间。晚会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娱乐平台,既有可能因为程序的不协调而遭受批评,也有可能因为某些真挚感人的环节而获得赞赏。明星和表演者们在大众文化和商业化的推波助澜下不断转变,观众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些年所见证的转变,不仅仅是演艺形式的变迁,更是时代、社会以及我们对于文化娱乐消费模式和审美观念变化的体现。

走过年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专业与质感的艺术舞台,一个追求瞬间连接与情感交流的现代表演。未来的跨年晚会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情感与商业的平衡点在哪里,艺术与流量的界限如何划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跨年晚会,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所反映的不只是娱乐业的现状,更是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带着行进中的探索和反思,迎接每一个新年的钟声。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

皮皮爱说事

简介:文娱故事,小谈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