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文是世界语言的压缩包?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5-22 14:30:20

最近,日剧《四重奏》里的一句台词“人生,易如反掌”火了,这句中文翻译也得到热议。剧里角色摊开手掌炫耀钻戒,说着“人生、チョロかった”(直译为“人生超简单的”),字幕组却用“易如反掌”一词巧妙照应了剧情动作,达到完美的意译效果,让许多观众对这一幕剧情产生共鸣。

例如日剧《追忆潸然》,你能想象到它有一个“每次想起这段恋爱我就会哭泣”这样直白的原名吗?以及日漫《未闻花名》的直译名则是“我们仍未知道那天看到的花的名字”,既绕口难记又少了中文翻译的诗意。

还有不少英文名句,你能试着用最简短的中文翻译出来吗?

The deepest truths are the simplest and the most common.(大道至简)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优秀的翻译能给外国语言第二次生命。措辞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正是中文的文化底蕴之美所在。

可长亦可短,中文为啥这么有“弹性”?

在小学语文课上大家都做过“修枝剪叶”的句子缩写题目,无论使用了多么复杂形容修辞的“枝稠叶茂”的长句,都能被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汉语语法学纷繁多歧,因为中文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以简易质朴的单位为基点,可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做灵活多变的运作与发挥。

而中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赋予了汉语更为高效的表达效率,用最少的字眼,能表达最多的含义。

在英文里,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例如man and wife/you and I/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只要说“夫妻”“你我”“前后”就够了。同样地,一长串同类词在中文里,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柴米油盐酱醋茶”皆是如此。

英文在形式上重逻辑,喜欢交代事物的因果关系。中文则不尽然。“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中当然有转折和先后承接关系,但是中文两句上下文无需连词,即可表达出任芳菲消遣而淡然处之的不言之喻。从事文学翻译的大家许渊冲在翻译王维这句诗词时,也不免加上了两个承接词,才能译出原意:

Though fragrant spring may pass away

Still here's the place for you to stay

(许渊冲译)

而在大部分中文的语境里,即使删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无损文意,反而可使文章干净。

(即使)行到水穷处,(但是)坐看云起时。

(因为)清风徐来,(所以)水波不兴。

除了连词以外,纷繁复杂的动词更是西方语言文法的是非之地。实际上,英文时态的变化,比起其他欧洲语言来已经单纯得多。若是西班牙语,一个动词就会变出“条件式现在时”虚拟式未完成/完成时”等十余种时态。而中文的名词不分单复与阴阳,动词也不变时态,不知省了多少麻烦。比如: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就《阿房宫赋》里的这么一个“哀”字,若用西文来说,真不知要杀死多少老外的脑细胞。

还有《论语》里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唐诗“已凉天气未寒时”……这些句子里面的时态就已经够清楚了。苏轼的七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里面的时序,有已逝、有将逝,更有正在发生,短短二十余字却区别得准确而精细。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中文的“扩展”又十分自由,如“荒(乎其)唐”“慷(他人之)慨”“滑(天下之大)稽”。

中文里的宝藏词汇浩如烟海,能够精准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向来喜欢简短精悍,言简意赅,这一特点深植于汉语文化之中,使得我们说起话来简练有力,杜绝一切冗长啰嗦。当然中国人要是故意啰嗦起来,各种绕口令自然也层出不穷了。

“意合”的语言:丰富语素的组合游戏

想象一下,如果中文母语者之间使用英文交流,可能会产生不少中式的语法表达。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华人居民占据多数。这里中文和英文语言文化交融,形成了特殊的“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

中文:我知道她搞砸了,不过你看在我的份儿上就算了。

英文:I know she screwed up this time but could you let her off just this once, for my sake?

新加坡式英语:Give me face can?(哥老官,给个面子嘛)

这样的新加坡式英语可谓全无语法逻辑,英文语素就像中文词汇一样可以“自由碰撞”,凭“意合”而发生奇妙的组合,它的存在反映出,中文表达的简写习惯会给予外语多么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语文学家很早就发现,一个个汉字就好像一个个发散性的粒子,蕴藉着无穷组合的可能性,句子的组织好似积木,可以随心所欲地组成不同的语句,这为中国的语言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在各种各样的语素意合中,“对偶”可能是中国人最常用的语言艺术。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The sounds of the wind, of the rain, and of reading aloud all fall upon my ears; The affairs of the family, of the state, and of the world are all my concerns.

(辛星、杨南方译)

《红楼梦》大观园沁芳亭的对联,意在以周围景色映衬沁芳亭的美景,为古代园林景致平添一份灵动,但若是英译出来,只能成为客观的景色描述: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Three pole-thrust lengths of bankside willows green, one fragrant breath of bankside flowers sweet.

(霍克斯译)

由于尚简,汉语语词单位的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有常有变,可常可变,随上下文的声气、逻辑环境而加以自由运用。我们会发现,西方的言语表达总是一口气念去,须一句讲完才作停顿。

而汉语的言语表达则从容不迫,断续相间,并不重在一口气说完全句,而让一个个发散性的词组自然拼接,推宕语气,组成言语传达的全息景观。语素粒子的“随意”碰撞可以组成丰富的语汇,词组看似“随意”的堆迭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句子格局。

中文有让万物皆可浪漫的魔力

自古以来,中文表达都追求着一种温柔敦厚、和谐平易之美,这种“辞达而已矣”的美学旨趣自先秦时代就已形成。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曾提出“译事三难”,即信、达、雅。“雅”是翻译的理想境界,而中文翻译对雅的要求并不止步于文采斐然这一层面,更追求翻译的意境与内涵之美。

日本动画电影《玲芽之旅》的台词:

命がかりそめだとは知っています 死は常に隣にあると分かっています。それでも私たちは願ってしまう。いま一年、いま一日、いまもう一時だけでも、私たちは永らえたい!(直译:我知道生命垂危,死亡总是在我们身边。但我还是希望,再过一年,再过一天,再过一点,得以永生!)

中文翻译是:

我深知命如蜉蝣,深知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但此时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也好,我辈仍愿人生得续。

相比原版日文表达,中文引入苏轼在《赤壁赋》中对蜉蝣的隐喻,多了一丝文雅与岁月的沉淀,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为动画剧情增添了色彩。

无论是外国地名、人名,还是商业品牌名、电影译名,中文都趋向于采取更美的表达称呼,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就拿地名来说,中文翻译出来的优美的外国地名可太多了。法国的商业街香榭丽舍(Champs - Elysées),从法语词根来说,Champs意为田园,Elysées指希腊神话中的众神聚集之地,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我们中文里的“天宫”或者“凌霄宝殿”,但若这么叫,周杰伦歌里那片来自香榭的落叶就没那么浪漫了。诗人徐志摩根据发音将其译为“香榭丽舍”,从字面上就仿佛能看到一幅衣香鬓影、往来如织的街景。同样雅致的还有朱自清翻译的法国泉水景点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irenze)也曾被徐志摩称为“翡冷翠”。

外国诗句的翻译,更能为其增添中文文化的精妙。我们所熟知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实际上是余光中翻译的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郑振铎翻译印度诗人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中的那句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也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名扬中国。钱锺书翻译托马斯·格雷的《墓地挽歌》,一句平平无奇的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却能译为“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闲适之外透露出大气,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文之所以被公认为简练高效的语言,因为它的语法简单易懂,发音直接明了,字词搭配固定,词汇更是丰富多样,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支撑。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更使语言生动形象。

你还见过哪些中文的“神级翻译”?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参考文献:

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申小龙:《语文的阐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

卢红梅:《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关禾)

79 阅读:13221
评论列表
  • 雪尘 70
    2024-05-22 19:26

    世界上唯一一种能把字和音完全分开,容错率最高,最简洁,效率最高,生命力最强的语言。

    人间最爱是清欢 回复:
    这货很可能要吹捧他的粤语了[doge]
    甲丙乙 回复:
    优秀,很多人可能都没发现,另外弹幕文化以及字幕原声电影也是咱们特产,老外搞不了同时看视频内容和阅读文字
  • 2024-05-24 21:26

    古文是因为,写字成本非常高,所以尽量简化,把很多意思或事情用一个字表示,但是也造成了,文字变很多,学习难度大,表达不够清晰,歧义多,现代写字成本很低了,所以文字数量会变少,表达要求准确,特别是科学著作论文,要求精确,这时中文就不大胜任,但是在诗歌文学领域,此时恰恰需要比较含糊多意的表述,精炼而优美,这就是我们诗词独步天下的重要原因,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期待各位深沉次探讨,

    用户10xxx47 回复:
    偏见,中文在科研领域的优势更是无可比拟,就最常见的有机化学成分,知道英语有多乱吗?汉语只需要天干加特征词瞬间就能让一个只有一点基础的人想到其结构,拉丁语系没有一个不需要你背的,尤其是德语,你拼都不拼出来。汉语只是不容易被计算机接受罢了,信息量太大,毕竟那东西一言难尽。
    嘎斯51A 回复:
    觉得只要不厌其烦地把“的、得、地”用准确了,汉语也是很精确地表达逻辑关系的。
  • 2024-05-23 23:20

    古代笔墨纸砚稀少而珍贵!只有做到言简意赅才能在有限的资源里进行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哪像“牛批”的希腊人,动不动就几百万字的巨作!也不知道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紫竹 回复:
    保存技术牛,几百年的独立宣言字迹不清了,千年的还很清晰
  • 2024-05-26 21:26

    也要看到它的缺点,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一音多字,表意,表音都含糊,不利于学习和传播

    热心的网友 回复:
    中文掌握三千多字就能用一辈子,英文连研究生都还在记单词。中文,博士生写的论文高中生都能读懂,虽然不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但英文,大学生都不一定能读懂研究生的论文。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文单词会逐渐增多,中文却不会。比如汽车,电脑,电灯,电视等。中文可以用现有的字组合,英文呢?必须要单独创立单词。你说那个方便传播文化?
    历史真香 回复:
    还拿多音字来说事?一个字读什么音要看她和那个字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看一个字
  • 2024-05-27 15:30

    汉字是二维码。英文是条码。汉字包容信息的能力强大于英文。中国小学生学够三千汉字,小学三,四年级读写阅读报纸文章没有障碍。初高中几乎不再学汉字。但是美国英国。学生初高中阅读英文困难的有很多。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快也与中文的简单易读,高效有直接关系。

  • 2024-05-25 04:19

    中文是人类语言的终极归宿。拼音文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无法与宇宙其它文明沟通。

  • 2024-05-28 22:44

    中文的成语才是真正的压缩包,典故型的成语四个字展开就是几百个字[笑着哭]

    别来无恙 回复:
    以前也这么觉得,直到最近看了渤海小吏,才知道,不止几百个字,很多的典故是很多条人命换来的
    哇哦 回复: 别来无恙
    温故知新这个词要多少人命?
  • 2024-05-23 12:34

    中文博大精深极富意韵及审美,书法那更是优美!外文也有其长处,只不过我们的更美!

  • 2024-05-26 22:25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根本不是因果关系,如果非要算的话,也是转折关系

    用户10xxx56 回复:
    这是并列关系
  • 2024-05-23 12:19

    你以为外国就没有文言文?有吧,你说说他们为什么不用了?为什么我们也不用了?

    1717117 回复:
    不用文言文但是还用成语,成语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这个你也否定一下[吃瓜]舔狗
    崇古病是中华文明之敌 回复: 1717117
    欧美成语:热刀切黄油、武装到牙齿。
  • 独耳 13
    2024-05-23 13:58

    有人说,中文有自己简洁利落包容的美感,但是反过来,也有逻辑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很多连接是凭意像和想象,所以在科学发展方面的适配角度,中文并不占优势

    葱姜 回复:
    故意省略连接词和没有连接词是两个概念。就连接词而言,中文实际上是各种语言里最多的[抠鼻]目前来讲,世界上所有的科技语言,论文都能用中文准确翻译和表达。认为中文表达不行的人,恰恰暴露出来他们自身语文功底差的问题。
    且听风吟 回复:
    中文不是没有逻辑介词啊,英文代码里的逻辑介词哪个是无法翻译成中文的?需要二次编译才是制约中文写代码的根本原因。
  • flame 12
    2024-06-04 17:06

    确实是这样 小时候我看姐姐的英文版哈利波特练习英文 哈利波特小说总共七部 每一部英文版都比中文版厚很多 而且字体也小很多 不然还厚很多 中文是精炼很多

  • 2024-05-26 04:38

    汉字无论笔画多少,占地都是一样!这就是平等

  • 2024-05-28 10:38

    很好理解什么文字中文都能很好地翻译,但中文要翻译出来那个叫难!😂

  • 2024-05-28 22:21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心诚则灵

  • 2024-05-26 03:57

    两个字…我操…加上语气跟表情能回答一切问题[得瑟]

  • 2024-05-23 19:42

    我不懂外文,没资格发言。懂行的出来说两句。

  • 2024-05-22 21:16

    开什么玩笑,外国人以为我们成千上万年地大物博怀孕,呸,掌嘴,孕育的文明是闹着玩的么,什么噎死奥嬬,逻辑太低级[呲牙笑]

    斯是陋室外佛艾在线 回复:
    他们说的只停留在语,说的层面,对客观事物的信息传输,只停留在信的层面,跟达和雅基本没什么关系[得瑟]
    斯是陋室外佛艾在线 回复:
    我们讲求信达雅[呲牙笑]
  • 2024-05-24 14:29

  • 2024-05-28 08:15

    中文博大精深,言简意赅

  • 2024-05-27 21:27

    因为中文只需要几百个字,那就可以排列出很多种组合了。字母文一般就几十个字母,排列组合就那些,需要新的了就得加长。

  • 2024-05-28 06:23

    最强大的中文

  • 快乐有很多种,见到你是第一种♪♪♪

  • 2024-06-09 00:41

    为什么弹幕文化以及字幕原声电影是咱们特产,老外搞不了同时看视频内容和阅读文字

  • 2024-05-23 22:00

    主要是古时候写竹简,写太多字的文人,人家都不喜欢抄你的,不喜欢学你的,那么多字,马车来拉[得瑟],学富五车。

  • 2024-05-23 22:45

    国骂。外语卒!

    用户14xxx01 回复:
    土话骂,普通话卒[滑稽笑]
  • 2024-05-29 07:34

    然也

  • 2024-05-29 08:17

    信,达,雅

  • 2024-06-04 20:17

    死亡如风,常伴吾身!长路漫漫,唯剑作伴!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 2024-05-23 05:48

    YYDS

  • 2024-05-24 16:34

    [得瑟],

  • 2024-05-29 11:08

    写字不易,务求以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意思。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能写出一本书。

  • 2024-05-29 09:53

    在联合国中文翻译永远都是最短的

  • 2024-05-28 16:49

    很多文字,凝炼了历史!

  • 2024-05-28 12:05

    中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表意,那么多的方言,也没有改变中文的统治地位,这就是表意文字的优势,如果是表音文字,中国早就四分五裂了。

  • 2024-05-28 17:56

    中文最适合用于文学创作的语言。形象化,多意,简洁。

  • 2024-06-04 19:00

    主要原因是:国力上升了,文化自信了

  • 2024-06-07 12:43

    中文几个字,英文写一大堆,而且有些还翻译不出来,也没有准确表达出那个意境

  • 汉语汉字,不是这个世界文字[抠鼻],是更高纬度文明的文字流传出来的。能把这已知的宇宙能表达出来,唯有汉字。

  • 2024-06-13 18:39

    英文,属于无限膨胀的文字。老外很多人都不认识新单词

  • 2024-06-14 16:18

    全球应该普及中文跟普通话[呲牙笑]

  • 2024-05-28 11:02

    之前看到有人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向外国人讲解中文的特点,比如说成语典故就相当于程序语言里的库函数,由于已经导入了古籍这个库对方就可以通过链接这个库理解含义

  • 2024-06-03 11:35

    提示:痛经常困扰ta,提问:ta是男性还是女性。[得瑟]

  • 2024-06-06 16:35

    汉语是表达最精准的语言,没有之一。不准那只是你没用好。

  • 2024-06-05 15:30

    汉字的简是需要高智商才能支撑!

  • 2024-06-06 00:31

    汉字二维,拼音和英语一维。汉字与音能分开,英语不能

  • 2024-06-06 19:20

    地球上的语言都能用中文表达

  • 2024-06-06 16:06

    Benz翻译成“奔驰”,BMW翻译成“宝马”,结果在中国赚翻。

  • 2024-06-07 20:41

    所以肉夹于馍变成了肉夹馍

  • 2024-06-09 06:57

    从文字和语言系统来看,几千年前中华老祖宗的智慧绝对独步天下,几乎所有新事物新发明可做到不造新字,比如互联网,核聚变,手机,熵,

  • 2024-06-11 22:54

    鸡你太美

  • 2024-06-14 23:18

    我们用的是超链接

  • 2024-06-12 01:20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同一本书籍翻译各国语言,汉字书是最薄的一个!

  • 2024-06-03 07:49

    直译就好,别整不文不白的

  • VK
    2024-06-03 08:02

国家人文历史

简介:以历史的眼光解读新闻,用新闻的视角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