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风云录:狂风暴雨中的乔治五世

楚风说国际 2023-06-13 06:14:00

(英王乔治五世)

01:胖老头爱德华

1901年,著名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驾崩了,她一辈子顺顺利利的,在任期间,英国国运上升,体量飞速膨胀成了地球球长。哦,忘了说一句,法国是副球长。

维多利亚女王看老公整天星星眼,捧在手心里爱爱爱不完,如果那个年代有朋友圈,女王铁定是个炫夫狂魔。不过女王当老妈却差点意思,她对九个子女的爱,估计加起来也没有对老公的多,女王尤其不喜欢大儿子爱德华。

维多利亚的大女儿维基,聪明伶俐、秀外慧中、热爱学习,后来带着母亲的殷殷嘱托,以大英帝国长公主之尊,嫁给了德意志太子腓特烈,生下了著名的德皇威廉二世。有维基这颗珠玉在前,爱德华这粒瓦石,横竖不入法眼。

爱德华打小淘气顽劣,一天到晚吊儿郎当,3+4=6要学半年,今天混剑桥明天混牛津,学校大门朝哪儿开也搞不清楚,追美女最起劲。他爹阿尔伯特亲王觉得这样下去忒丢人,太子迟早荒废掉,就把他送到军营去历练。

阿尔伯特亲王以为太子在军营好歹能转转性,他却忘了一句俗语: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狗尾巴草在哪儿都能发芽。爱德华在军营继续发光发芽,跟一个出身低微、风流无比的女演员有了一腿,把他妈维多利亚气炸了。

当时正值冬天,心急如焚的阿尔伯特亲王不顾天寒地冻,来到军营批评犯浑的儿子。正是这一次探望,亲王感染了伤寒,庸医们又延误了治疗,42岁的亲王英年早逝了,失去爱人的女王成了寡妇。

(阿尔伯特亲王)

悲痛欲绝的维多利亚怨上了这个不孝子,整天没有好脸色,迟迟不给他腾位子,导致爱德华接班时,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胖老头了。胖老头只当了九年英王就一命呜呼,除了一堆桃色新闻啥也没留下。估计他也没啥遗憾,毕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嘛!

胖老头爱七有很多情妇,其中最著名的情妇叫珍妮·杰罗姆。她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美貌和才气,而是因为她生了一个著名的儿子:温斯顿·丘吉尔。这丘吉尔不是爱七的种哈,他亲爹是珍妮的法定老公、鲁道夫·丘吉尔。

1910年,胖老头蹬腿,他的儿子乔治五世接班了。

乔五排行老二,按顺序英国王位轮不到他,偏偏他哥维克多是个大奇葩,好端端的男人居然玩起了同性恋,把他爹娘愁白了头。他妈亚历山德拉王后心想自己也忒倒霉了,老公一天到晚搞女人,儿子一天到晚搞男人。

老两口准备给维克多娶个老婆当摆设,相中了一个叫玛丽的姑娘,刚定下亲事,这个基佬就得肺炎挂掉了,算是救了玛丽一命。乔五接哥哥的班当太子,也接收了哥哥的未婚妻玛丽。

如果胖老头爱七泉下有知,他该庆幸自己早早挂掉了,不然接下来的狂风暴雨,他那被掏空的身板也扛不住哇。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工人革命,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剑拔弩张的国际关系,最终全线引爆: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英王爱德华七世)

02:暴风雨的前夜

英德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一哥英国和二哥法国,圈殖民地抢钱抢到手软,自封地球球长和副球长。不过地球有人不服哇,谁?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德意志曾用名:普鲁士)

英国舅舅忙着四处打家劫舍,看在亲戚的份上,偶尔也带着德意志外甥出去见世面,那会儿美利坚也想去,英国爹和法国娘还不肯带呢。比如1901年,欧洲八国组团去东方搞零元购,带上了德国没带美利坚,一群人在东方杀人放火、连吃带抢,顺带把世界上最壮丽最奢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给烧了。

英国最风光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法国和沙俄,提防这两个强盗背后放冷枪,不怎么关注穷亲戚德意志。这家伙不声不响猥琐发育几十年,一不留神工业产值居然超过了英国舅舅家。

我们都知道,工业品得有市场啊,生产的商品再多,没人买就是一堆废品,产品越多通胀越厉害,要出大问题。不然美利坚家的金毛狮王特朗普,为啥跟咱打贸易战嘛,不就是为了釜底抽薪、彻底封锁咱们的工业品市场么。

德国的商品越来越多,往外卖不出去,急呀!放眼望去,全世界的地盘都被英国人和法国人插上了旗子,那些殖民地只准买宗主的货,别家的货再好,宗主也不让人买,这可急坏了德皇威二。

(一战前的德国工厂)

地盘都被舅舅家霸着,可是德国外甥也要吃饭啊,管它亲戚不亲戚,球长算个球,凭啥我就不能当?最初的威二还是比较低调的,先从英国殖民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下手,悄咪咪在中东建起了一条3B铁路(不是2B),表面上说方便自己玩耍。

英国舅舅爱七虽然长得胖,脑子也不傻,外甥一撅屁股就知道他想干什么,3B铁路明显是冲着英国殖民地印度来的。德国还大规模扩充海军,简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奈何爱七是个无寿的,干了九年就翘辫子了,临死前叮嘱乔五:儿砸,要提防那个德国坏表哥哟。

组团零元购的时候,威二出了大力,结果只拿个零头,大头都被英国舅舅和法国邻居给抢走了,威二很不爽。外婆在的时候忍了,舅舅在的时候也忍了,现在表弟乔五上来,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再也不能忍了。

法德矛盾:

在法国人眼里,全世界数英国人最讨厌,排第二的德国人也不是好东西。法国人忙了上千年,一边隔着海峡跟英国人干仗,一边隔着意呆利跟德国人干仗,把浅浅的英吉利海峡干得波涛汹涌,把倒霉的意呆利揍得吐血三升。

德国法国和意呆利,那可是亲兄弟,法兰克王国老路易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家产和当老大,打得死去活来,公元843年一纸《凡尔登条约》,把古老的法兰克王国分成了德法意三部分。分家后的三兄弟还是打得没完没了,中间的意呆利最弱鸡,被德法两个弟弟撕掉了一半身家,还经常被揍得半身不遂。

十九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爆发,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揍得满地找牙,德国顺便割了法国两块肉,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大区归了德国。威二的爷爷威一还特意跑到凡尔赛宫加冕,法国人恨得牙痒痒,亲兄弟算个球,报仇雪恨那是必须的。

恰好德国对法国也忍无可忍,全世界的殖民地,不是英国的就是法国的,当强盗也要讲究先来后到,凭啥?不想当强盗头子的厨子绝不是好流氓,不把你掀翻在地,我德国就不配姓德,哼!

(德国皇帝在凡尔赛宫加冕)

俄德矛盾:

德国人对沙俄的不满由来已久。曾经的俄德是一对好朋友,很长一段时间,沙俄的皇室媳妇全部从德国进口,著名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就是德国姑娘,甚至她的法定老公彼得三世也是德国人。

俄德矛盾起源于普法战争,这一仗德国人如猛虎下山,把欧洲老二法国摁地上摩擦,俄国人觉得这个朋友有点危险。既怕朋友在吃苦,又怕朋友开路虎,沙俄对于德国的崛起,有着天然的警惕。

德国趁着法国抱头鼠窜之际,打算乘胜追击,把法国的花姑娘全部据为己有,俄国非要英雄救美,以保护花姑娘为由,坚定站在法国一边。不死心的德国后来又多次伸出咸猪手,都被俄国挡住了,法国花姑娘感动得涕泪横流,扑在俄国怀里呜呜地哭。

伤心的德国人认为沙俄背叛了自己,只剩一个好朋友奥匈帝国了,俄德关系迅速恶化,仅勉强维持表面的客气。沙俄也是个大胃王,喜欢割奥斯曼土耳其的肉,可是土大妈旁边就是奥匈,割着割着,沙俄的手伸进了奥匈家。

于是,奥匈和沙俄闹矛盾了。两边都是朋友,两边都不得罪,德国假惺惺两边调解,明面上保持中立,暗地里偏帮奥匈。沙俄吃了大亏,思来想去,觉得德国是个假朋友、真坏蛋,比英国人还坏。

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沙俄是个农业国,为了防止工业国家商品倾销,损害本国脆弱的工业,沙俄大幅度提高了进口商品关税。德国缺少殖民地,工业品本来就市场狭小,这下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

(一战前的俄国)

沙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农产品非常发达,主要的外销地正是德国。其实德国和沙俄,一个农业发达一个工业发达,绝逼是一对天然的贸易伙伴,可惜这对好朋友斗法斗昏了头。

俄国对德国的工业品增加关税,德国人气不打一处来,你加关税我也加关税嘛,这下好了,俄国的谷物彻底卖不出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气得暴跳如雷,大骂德国表哥威二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威二也在家里恨得咬牙切齿,两个家伙比赛似的相互加关税,你加一我加二,你加三我加四。这场为时三十年的关税战争和贸易冲突,令俄德双方损失巨大,双姝变双输,俄德矛盾一触即发。

俄奥矛盾:

早期生活在欧洲的斯拉夫人,被亚洲的匈奴人打得提桶跑路。一部分往东,变成了以俄罗斯、乌克兰为首的东斯拉夫人;一部分往南,变成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人;一部分往西,变成了以波兰、保加利亚为首的西斯拉夫人。

自古以来,沙俄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联合所有的斯拉夫人,组成一个庞大的国家。之前一直被奥斯曼土耳其挡路,沙俄没法串亲戚,为此跟土大妈打了无数架。而二十世纪初的南斯拉夫人,恰恰就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

沙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巴尔干的塞尔维亚,奉行大斯拉夫主义的俄国人,不可避免迎头撞上了巴尔干半岛的主人——奥匈帝国。看着体型庞大又不怀好意的俄国,奥匈倒吸一口凉气:这厮是想要我的老命吗?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

03:一家人的战争

德国打定主意要跟英法梭哈一把,打群架最重要的是人多势众,德国开始拉帮结派。奥匈跟自己有过命的交情(过命的共同利益),是信得过的老朋友。另一个目标就是呆头呆脑的兄弟意大利。

意呆呆夹在德法中间,上千年来,两个弟弟一有矛盾,就在他家里干仗,房子被德法抢去了一半,锅碗瓢盘也被砸得稀烂。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又无法置身事外,老二德国看起来更壮实,跟着他应该能少挨揍,或许还有机会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那就跟他组团吧。

于是,德奥意同盟国成立。

(沙皇尼古拉二世)

话说德国和俄国打贸易战,作为工业国的德国本就占了优势,恰好俄国又被日本抓花了脸(日俄战争),国内矛盾突出。坏心眼的德国落井下石,撤出资本,令俄国的处境雪上加霜。

就在这时,为了遏制德国的扩张,被俄国救过的法国花姑娘伸出了援手,注入了大量法国资本,扶住了摇摇欲坠的沙俄帝国。成功续命的沙俄一转身,抱住法国好一顿猛亲,浓密的胡子扎得法国姑娘花枝乱颤。

英国乔五本来就对德国威二满肚子意见,这个表哥天天想着从自家锅里扒拉殖民地,让乔五很不爽。因此,德奥意一组团,乔五慌了,他找到法国人,一脸诚恳地说:过去一千年我经常打你,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摩洛哥我就不插手了。

话没说完,法国人紧紧握着乔五的手,两眼含泪说道:兄弟,快别这么说,过去一千年我也经常打你,也犯了错误,望你包涵,埃及我也不跟你争了。现在大俄也是咱的朋友,一起干吧!

于是,英法俄协约国成立。协约国人数占优,除了英法俄,还有日本和美利坚,以及东方的中华民国。

(红色同盟国,绿色协约国,意大利后期加入协约国,土耳其后期加入同盟国)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正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故意选择这天,在波黑的萨拉热窝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以此刺激和羞辱塞尔维亚人。

哎呀,这性质实在太恶劣,打个比方,如果现在的小日本,选择今年9月18日在沈阳搞军事演习,你会不会炸?所以,塞尔维亚人那个气啊。当巡车行至萨拉热窝街头,斐迪南太子和他的灰姑娘王妃,遭遇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双双吃席了(干得好)。

德国正愁没有借口打群架,立刻怂恿奥匈帝国入局。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就是大美人茜茜公主的老公)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同盟国和协约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一百年后的我们,当然知道战争的结果是协约国赢了,德意志第二帝国退出了历史舞台,变成了昙花一现的魏玛共和国,奥匈帝国灰飞烟灭。

意呆呆呢?他才是最聪明的,说好了兄弟们一起上,结果刚开打,他一会儿说家里晒了被子要赶紧收,一会儿说尿急去下茅坑。后来发现奥匈这个糟老头子蹦跶不了几天了,立马从墙上一跃栽进协约国阵营,对盟友奥匈放出一支冷箭,气得同盟国吐血三升。奥匈帝国被叛徒意呆呆缠住,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

意呆呆弃暗投明,协约国大喜过望,大把大把给钱,让他顶住德奥联军的攻击,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意呆呆是纯纯的猪队友。为了拿下奥匈帝国几平方英里的土地,意呆呆居然进攻12次,死伤100万人,还打输了,气得协约国吐血六升。

这还不算,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德奥联军对意呆呆发动进攻,不到半天工夫意呆呆就举了白旗。总共30.5万呆呆军,居然有29.5万人投降,这些呆呆们被俘虏后还高呼德奥万岁,气得协约国又吐血九升。

眼看意呆呆亡国在即,协约国不得不抽调了11个师紧急增援,才打退德奥联军。此后,协约国被迫将一部分主力常驻意呆呆来保护他,免得他又被德奥联军一把扯下花裤衩。

协约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花了大把钱买来的意呆呆竟然是个累赘。我们看意呆呆就是个战五渣,可是人家还觉得自己挺牛叉。

尽管协约国人多力量大,最初却没占到丝毫便宜,最后打败同盟国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英法俄一见德奥联军就扑上去厮杀,呆呆军总是跟在最后吼几下嗓子。1918年10月,最后一轮激战后,同盟国投降,德皇威二宣布退位,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约定24小时内生效。

(德皇威廉二世)

停战消息传到战场,德奥官兵纷纷扔掉武器打包行李回老家,一直躲在最后的呆呆军嘿嘿一笑,突然猛窜出来扑向奥军。此时的德奥官兵正准备兄弟双双把家还,既没武器也没防备,只好认栽,结果意呆呆愣说自己俘虏了50万敌军,大肆宣扬。

战争期间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天天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大把大把掉头发,然后就成了秃瓢。为了显示亲民,乔五经常跟玛丽王后探访军营、安抚士兵。激战正酣时,英国人猛地想起,自家的国王就是德国人,哎呀,德国人这么坏,这个王室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面对英国人质疑的眼神,乔五怕呀,万一打输了,肩膀上的肉疙瘩保不住,必须赶紧跟德国人撇清关系。1917年7月17日,乔治五世颁布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姓氏改为温莎,从此,带有浓郁德国特色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变成了温莎王朝。

在意呆呆猪队友的“帮助”下,协约国艰难地打赢了这场耗时四年多的战争,保住了英国君主制,也保住了英国王室,否则我们就看不到后来香衣鬓影的伊丽莎白二世,以及花心渣男查尔斯和卡米拉的绯闻秘史了。

雨过天晴,惊魂稍定的乔五,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顺利度过了多事之秋,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经历这一战,英国元气大伤,正准备闭门养伤时,一个人影飞奔过来,笑咪咪地跟乔五打了声招呼:哈罗,我是山姆大叔。

3 阅读:86

楚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