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将至,小心“湿热之毒”和“寒湿之毒”!

谭王页的笔记 2024-04-30 22:22:50

中医认为五月赤日流火,阳气在表,易耗损阴精,胃中虚冷,病邪丛生,《伤寒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五月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五毒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和“寒湿之毒”!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里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

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湿热之毒”

1.皮肤问题

五毒月,皮肤特别容易长痘、湿疹、痱子、疥疮疱疹之类的,《黄帝内经》上是这样说的:“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这里的痤,就是痤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痘痘、粉刺;痱就是痱子。

意思是出汗的时候,汗孔张开,遇到湿邪的侵袭,郁积在肌肤,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疮、痱子;

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爱吃烧烤、煎炸、甜食、油腻的食物,脾胃积热,外部湿热+内部湿热,就会脸上油腻光亮,痘痘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甚至有脓包;有些人还会长湿疹等。

2.脾胃问题

口臭口苦,腹胀、胃口不好,大便干结或者大便粘马桶,舌苔黄腻。这些都是湿热滞留在脾胃的原因。

平时脾胃虚弱,或者饮食不注意伤了脾胃,导致气机不能“脾升胃降”,该上的不上,该下的不下,所以会出现以上症状。

3.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问题

尿黄而且味道重,尿频尿急尿痛,女人白带多而黄,男人阴囊潮湿。这些属于湿热淤积在下焦,引发一些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女生容易白带多而黄,甚至引发尿道炎、妇科炎症;男生阴囊潮湿不爽。

4.早晨起来头发蒙、头重、身体沉重乏力

这是湿热之气使身体气机流通不畅,清阳不升,所以头重头蒙;湿气重浊,往下走,所以身体沉重,尤其是下半身。

针对湿热之毒,我们可以参考一个中成药——枳实导滞丸。

《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味苦,性寒,无毒。主治:热气,目痛。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疗口疮。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枳实导滞丸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的功效。适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方中枳实消痞导滞,为君药。六神曲健胃消食化积,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大黄苦寒,泻下通便,荡涤实积,共为臣药。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益气,渗湿和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又能顾护脾胃,三者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导滞,清热利湿之功。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寒湿之毒”

容易中寒湿之毒,一方面是因为五月我们体表阳气旺、内脏虚冷,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贪凉。

天一热,空调房里吃西瓜、凉拌水果蔬菜沙拉、24小时吹空调,长期如此伤了脾胃、伤了一身之阳气。

1.腹泻、上吐下泻、胃冷胃痛、食欲不好、舌苔白腻

这也叫胃肠型感冒, 主要发生在夏天,是脾胃寒湿重的一种表现。

2.身体懒、冷、痛

人懒动没活力、怕冷、手脚凉、肩颈腰背冷痛,女生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颜色暗黑。这是寒湿之邪,耗伤了阳气,出现阳气不足、火力不够,既无法抵御外界寒湿,又无力排出体内寒湿的原因。

3.容易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因为脾胃虚寒,气血供应不足,引起肺气虚,所有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4.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溃疡

因为中焦阳气不足、气机不通,导致上热下寒,上下水火不能交融,而且火越灭,反而越大。

5.容易拉肚子、腹部肥胖难减

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有啤酒肚、小肚腩,而且很不好减。

这都是因为脾胃寒湿重,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力量把吃进去的食物腐熟、消化吸收。而且脾胃虚寒,身体启动保护机制,给脾胃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这被子就是脂肪。

针对寒湿之毒,我们可以参考一个中成药——加味藿香正气丸。

《本草纲目》记载:藿香味辛,性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祛恶气,止霍乱、心腹痛。是治脾胃吐逆的要药。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温中快气,治肺虚有寒,上焦壅热。

加味藿香正气丸的适应症是那种寒凉,寒湿伤了脾胃,导致肠胃紊乱,这类病最常见的就是暑天。尤其南方那种暑天,最容易出现。人体在炎热酷暑之下,水路系统极端紊乱,导致运化失调,出现纳呆,浑身疲惫,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基本辨证对了,喝上就管用。

以上就是谭老师对于五月健康养生的临床经验。

本草纲目说——家有儿女,懂点本草,如果您觉得本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及点赞转发。

点击左下方“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家人、好友,和有需要的人,让大家都健康。

0 阅读:3

谭王页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